《经济学季刊》全文下载---第5卷第2期

发布日期:2006-01-21 01:15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经济学(季刊)第5卷  第2期(总第20期)

2006年1月

目录

 

论文

中国应该让人民币升值吗

——分析汇率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邢予青  万广华

本土市场效应及其对中国省间生产和贸易的影响………………张  帆  潘佐红

股权二元结构下配股对股权价值的影响……………………………………唐国正

异质性财富偏好和资产定价………………………………………陈彦斌  周业安

理性恐慌、流动性黑洞和国有股减持之谜…………………………陈灯塔  周颖刚

投资银行声誉、IPO质量分布与发行制度创新­…………金晓斌  吴淑琨  陈代云

多任务下的协调和授权……………………………………………汪淼军  张维迎

人员交替引起的信息损耗及其效应…………………………………………张利风

重复建设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一个基于委托代理框架的模型……………………………………杨培鸿

货币政策组合规则……………………………………………………………黄广明

在两种不同理论框架下探讨通胀率路径的形成……………………………赵震宇

中国市场利率动态研究

――基于短期国债回购利率的实证分析……………………洪永淼  林  海

中国和印度的农村工业化比较研究……………………Anit Mukherjee  张晓波

 

专辑:中国出口及其对东亚的影响

全球化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东亚制造业的转移和重组……………………吕国钧

中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1980-2000………………………………傅朝阳  陈  煜

中国的贸易扩张及其对亚太地区贸易增长的影响………………李坤望  宋立刚

国际贸易和自然资源“诅咒”

――中国的增长威胁到东南亚地区的发展了吗…………………Ian Coxhead

 

 

 

中国应该让人民币升值吗?

邢予青  万广华

摘  要  本文构造了一个包含一个FDI输出国,两个FDI接受国的静态模型。通过此模型,我们分析了真实汇率是如何影响FDI在两个接受国之间的分布。从模型中得到的理论结果是: 如果一个FDI接受国的货币对FDI输出国货币的贬值(升值)幅度,大于另一个FDI接受国的货币对FDI输出国货币的贬值(升值)幅度,那么流入该国的FDI将会相对上升(下降)。我们利用1981年至2002年日本在中国和东盟四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制造业直接投资的数据,检验了模型的理论结果。实证结果表明,相对的真实汇率是决定日本FDI在中国与东盟四国之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如果人民币对日元实际升值10%,在其他因素均未改变的情况下,日本对中国制造业的直接投资可能会下降超过11%。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汇率、中国、东盟四国

全文下载

 

本土市场效应及其对中国省间生产和贸易的影响

张  帆  潘佐红

摘  要  新经济地理理论强调经济规模是地区贸易和国际贸易的驱动力,这种力量被克鲁格曼称为“本土市场效应”(home market effects)。本文直接从Fujita, Krugman, and Venables (2000)一文中推导出经验检验模型,并把该模型与Davis and Weinstein (1996, 1999)中的经验检验模型联系起来。使用这两个模型和中国1997年31省19产业的生产、需求和资源禀赋资料,本文检验了中国各省生产和贸易类型是由比较优势还是由本土市场效应决定的。我们发现本土市场效应在决定中国地区间生产和贸易的类型上起着显著的作用。分产业的分析发现19个产业中至少有7个存在显著的本土市场效应。

关键词:本土市场效应、比较优势、规模收益递增

全文下载

 

配股对股权价值的影响

唐国正

摘  要  本文建立了股权二元结构下配股的理论模型,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两类典型的公司治理结构——经理控制和大股东控制以及“一股独大”的股东结构,运用博弈论方法探讨了股权二元结构下配股对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价值的影响。本文首次提出了配股的“再分配效应”——配股导致价值在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之间转移,配股的“股权成本效应”——在非流通股股东不认购的情况下配股能降低公司的平均股权成本,以及“配股中的搭便车现象”——流通股股东明知配股有损于流通股价值,在个体理性的驱使下仍然认购配股。本文揭示了股权二元结构与现行配股制度的缺陷,有助于解释我国股票市场与上市公司的一些重要实证现象。

关键词:股权二元结构,配股的股权成本效应,配股的再分配效应,搭便车

全文下载

 

异质性财富偏好和资产定价

陈彦斌  周业安

摘  要  Bakshi和Chen(1996)在代表性投资者经济中提出了基于财富偏好的资产定价模型。本文研究了在异质性投资者经济中财富偏好对资产定价的影响。如果风险资产的价格服从几何布朗运动,那么资产市场具有两基金分离现象。本文首先证明了基于风险基金的资产定价模型,然后使用该模型证明了如果定价的基准是单个的投资者的最优消费和财富时,那么基于财富偏好的资产定价模型成立。但是,当定价的基准是总消费和总财富时,基于财富偏好的资产定价模型不能成立。也就是,不能在异质投资者经济中,将Breeden(1979)的经典CCAPM模型推广到包含财富偏好的资产定价模型。

关键词:异质性偏好,财富偏好,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全文下载

 

理性恐慌、流动性黑洞和国有股减持

陈灯塔、周颖刚

摘  要  一个具有吸收态的状态转化模型表明国有股减持政策诱使股市状态转向所谓的“流动性黑洞”;同时,在股市行情大跌时追逐流动性的假说没有足够证据支持,因而股市大跌是整个市场的宏观现象。在这些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一个微观市场结构的理论模型来解释“国有股减持之谜”:它并非是一场简单的由消息所引发的股市行情大跌,其根源在于中国股市的功能缺陷,这进一步支持我们先前关于“中国股票市场达不到弱式有效”的结论。

关键词:国有股,流动性,价格发现

全文下载

 

投资银行声誉

金晓斌  吴淑琨  陈代云

摘  要  本文通过构建投资银行声誉的静、动态分析模型,对投资银行、IPO质量与新股发行抑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运用统计分析技术和方法,对有关推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对投资银行的声誉与其承销的IPO质量之间的关系来说,1999年是一个分水岭。(2)影响投资银行声誉的主要因素是其综合竞争力。(3)IPO上市五日抑价与公司业绩缺乏统计上的显著性,而主要受企业规模、发行比例、中签率、新股定价的管制程度、上市地点与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投资银行声誉、IPO质量、发行制度

全文下载

 

多任务下的协调和授权

汪淼军  张维迎

摘  要  在逆向选择框架中,我们考察多任务下两种激励的协调和对应授权问题。具体说,我们主要关注三个问题,一是多任务时两种激励如何作用,以及决定的因素是什么;二是在多任务的框架中,授权发生基本机制是什么以及激励的相互作用对于授权的影响是什么;三是否在多任务的条件下利益关系和组织的权利结构是否存在对应的关系,以及利益冲突的增加是否有利于授权。

关键词:协调、授权、利益关系

全文下载

 

人员交替引起的信息损耗

张利风

摘  要  从信息的知识性出发,本文由知识损耗模型推出信息损耗存在模型和信息损耗影响模型,并引入时间因素,对模型进行了动态分析,得出基本结论:在企业员工交替中存在信息损耗;信息损耗的存在使得企业对新雇员实行试用期是必要的;信息损耗的存在使企业中的工作人员提高了同企业的谈判能力,使他们获得的工资可能高于市场的均衡水平。

关键词:信息专用性 信息损耗 人员交替

全文下载

 

重复建设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杨培鸿

摘  要  本文首先定义了重复建设,认为只有是政府主导的投资才有可能是重复建设。接着,我们分析了在信息对称和不对称情况下,寻租存在与否对投资量的影响。我们的结论是投资量低于社会最优量,尤其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从中我们还得出了一个有意思的结论,认为重复建设并不等同于过度投资。重复建设完全可以在总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发生。

关键词:重复建设   寻租   委托-代理模型

全文下载

 

货币政策组合规则

黄广明

摘  要  本文建议在泡沫高涨时将货币政策由利率规则转为货币量规则。在本文设定的CIA模型经济中,外生泡沫通过金融渠道对经济发生影响。本文证实,即使是遵循了泰勒原则的利率规则也会因为对融资活动的增长提供相应的货币支持而实际上起到助长泡沫经济的作用;而货币量规则由于对货币供应的控制而能起到缩短并稳定泡沫经济影响的效果。本文的模拟实验表明,在大型泡沫经济中将利率规则与货币量规则组合使用能取得更好的宏观经济成果。同时,将不同规则进行组合使用的思想在货币政策的研究中是新颖的,本文还发展了模型对接的技术处理方法。

关键词:货币政策  泡沫经济  政策规则  组合规则

全文下载

 

两种不同理论框架的通胀率路径

赵震宇

摘  要  本文主要对货币政策Taylor Rule中直接影响利率的因素之一通胀率提出两套不同的分析体系:经济变量目标值导向型新凯恩斯货币政策(TVEV)和社会总福利损失导向型“博弈论”货币政策(SWL)。其意义在于它为一国政府如何设定本国的货币政策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思路:前一种适用于政府在短期内需要调整当期价格、产出和工资水平到设立的目标值的情况;后一种则适用于在不确定情况下,怎样制定政府的货币政策能够最小化社会总福利的损失。

关键词  通胀率路径,持续性,实际变量刚性

全文下载

 

中国市场利率动态研究

洪永淼  林海

摘  要  本文利用上海证券交易所1996年7月22日至2004年8月26日间的七天国债回购利率对各种短期利率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引入GARCH、机制转换以及跳跃因子可大大提高短期利率动态模型的拟合效果。我们发现在1996-1998年间,国债回购利率水平、波动性以及突然跳跃的概率都要高于1999年以后,但是利率波动性对利率水平变化的敏感性则在1999年以后变得更强了。我们使用了Hong and Li (2004)新近提出的非参数检验方法比较了各个模型的相对表现,发现没有一个模型可以准确描述中国短期利率波动。

关键词  GARCH,马尔科夫机制转换,短期利率

全文下载

 

中国和印度的农村工业化比较研究

Anit Mukherjee  张晓波

摘  要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农村的非农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高速增长,对中国经济的的整体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而在印度,该部门的表现却大为逊色,无论产出还是就业都增长缓慢。本文从两国制度性及政策差异(特别是在政治制度、所有权结构、信贷制度)来分析两国农村非农业部门出现不同的发展模式的原因。通过中印两国农村非农业经济的优劣势的回顾,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该部门增长的潜力与挑战。

关键词:非农经济,工业化,增长,不平等。

全文下载

 

专辑:中国出口及其对东亚的影响

 

全球化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东亚制造业的转移和重组

吕国钧

摘  要  本文的目的是:(1)讨论当存在产业内贸易时,三个通常用来衡量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指标之间的关系;(2)检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几个经济体中制造业活动的转移和重组。结果显示,制造业活动已经从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转移到了中国。对于低技术劳动密集的产业(例如,SITC82、83、84和85),这种转移是基于比较优势,而产生了产业间贸易。然而,对于更复杂的技术密集产品(例如,SITC72和SITC87),生产过程已经被分成很多模块,并在不同的国际进行生产。这种制造方式的重组是基于规模经济效应,而产生了产业内贸易。

关键词: 比较优势,东亚制造业重组,产业内贸易

全文下载

 

中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1980-2000

傅朝阳  陈煜

摘  要  本文对以下几个问题做一个初步的分析: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发生了哪些变化?是否符合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是否遵循了巴拉萨的阶段比较优势理论?在分析时,把出口产品分成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并计算这三大类产品在1980-2000年期间巴拉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净出口比率指数。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中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基本符合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并遵循了阶段比较优势原则。

关键词:比较优势、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净出口比率指数

全文下载

 

中国的贸易扩张及其对亚太地区贸易增长的影响

李坤望  宋立刚

摘  要  本文以1990-2003年为考察时段,从总体和产业两个层面,对中国在亚太地区主要经济体出口增长中的贡献度进行实证评估。通过对各经济体出口增长来源的分解,我们发现亚太地区的贸易扩张越来越依赖于需求拉动的作用,而从需求面看,中国对亚太地区贸易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对本地区经济的影响力已替代了日本。东盟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更加紧密的东亚地区贸易关系正在形成,这为今后该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利益来源。

关键词:亚太地区,贸易扩张,国际产业关联效应

全文下载

 

中国出口和东南亚国家的“资源诅咒”

Ian Coxhead

摘  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快速融入全球市场,东南亚资源丰裕国家正在不断丧失其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上的比较优势,同时其资源开发变得更为有利可图。对这些东南亚国家,尤其是一些最为贫穷同时却又正处于减少中央对资源控制管理的分权过程中的国家而言,这一趋势如何影响长期增长和福利?正如“自然资源诅咒”所预言一样,快速的资源采伐和减速的工业发展可能会使这些国家进入慢速经济增长时期。

关键词: 资源诅咒   贸易    工业化   地方分权

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