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春秋流转,寒暑易节
二〇一九年五月四日
北京大学迎来
建校一百二十一周年校庆
五四百年,此间几许少年
未名博雅,尤胜万里风光
走过一百二十一年的路
一张书桌
从沙滩红楼流离到西南一隅
终于安顿在燕园
校庆日
既是品味这段历史酿造的醇酒
又是为明日的路重整行囊
这一天
五湖四海的校友们纷纷返校
整个校园都因为这场庆典
而变得喜悦、欢乐
欢迎回家
北大东门地铁站的提示音响起
背起包
东门、邱德拔、理教、百讲……
仿佛都是刚刚离开时的模样
脚步轻踏着园子的小径
记忆随之倾泻而出
校友接待站是回家的第一站
贴上校庆纪念臂贴
带上一本《北大人》杂志
办理一张萌新校友卡
捐出一份爱心
返校打卡始发站
从这里开始
贴上“欢迎校友回家”臂贴
领取一份《北大人》杂志
萌新校友卡办理
留下一份爱心
办理一张中银北大卡
领取一张纪念演出票
小小志愿者对校友们发出最真挚的邀请:
欢迎回家
精心装扮的校园
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驻足留影
我们将对PKU的爱
放置在未名湖畔、静园草坪、百讲......
表达北大人对燕园的款款深情
岁月流光
物理学院1959级技物系核物理专业校友
入学六十周年返校合影
老学长返校
时光在笑脸上留下痕迹
那些和母校一起经历岁月长河的老学长
在农园、在办公楼礼堂重聚
忆着当年的琐事
倾诉着如今的开怀与眷恋
谈论着熟悉的老地方
“母校重聚”让北大的历史在这里沉淀
让校友对母校的感情更加醇厚
岁月如宁静的未名湖水在这里静止
青春永远,北大不老!
院系活动
昔日教学楼
依然书香四溢
只是窗前的爬山虎
不知道何时织成了绿墙
那些你曾经学习奋斗过的地方
依然敞开着怀抱等你回家
经济学院2009级入学十周年校友返校活动
城市与环境学院接待校友返校
法学院欢迎校友回家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地质学系举行110周年系庆大会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院友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举行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校友墙
心理与认知学院校友返校
国家发展研究院返校接待点
工学院“百年五四燕归巢”活动
国际关系学院校友聚会
青春诗会
5月4日,北京的天很好
阳光穿过枝叶的间隙
在静园草坪洒下斑斑点点
一张张写着诗句的纸笺摇曳在碧桃枝上
巨大的电子屏播放着在未名湖畔拍摄的视频
歌声与湖光相和
红旗与塔影交织
后排的女孩突然开始抹起了眼泪
一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的青春诗会
在这里,拉开序幕
国际政治学系(现国际关系学院)1974级的校友袁东辉,几乎每年都会回到北大。提起这么多年学校最大的变化,他说出了四个字:人才辈出。“咱们学校的校友多了,在美国、加拿大还有日本,你到那儿随便一打听北大,只要碰见一个,一大堆都来了。”
国际政治学系1977届校友袁东辉
提起“青年”二字,他认为,任何年轻人,不管什么年代,最大的特点就是俩字——爱国。“年轻人的这种热情,到哪儿都是这样。只要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出生的、生存的,一定热爱这个土地。到国外以后你会突然间发现,还是故土难离,还是愿意回来;不管在外面见了多少自己的同学,还是觉得这块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最亲。”
美食打卡
记忆中热闹的食堂
已然焕然一新
氤氲着蒸汽的排骨和肘子
可还是熟悉的味道?
返校日当天
餐饮中心特推出临时饭卡就餐服务
校友们一起探寻记忆中的味道
餐饮中心校庆特供糕点
匆匆那年
既然带不走陪伴了
数个清晨的博雅塔和未名湖
那就带走一块
已将北大烙印于身的多盖奶酪吧
文艺之旅
校友返校日
图书馆、校史馆、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等
推出了六个展览
回母校看展
穿越时光,重温历史
也是燕园记忆的另一种开启方式
还记得手里攥着的发汗的电影票
还记得傍晚时分往三角地赶去的匆匆步伐
还记得每年十佳的璀璨星光
还记得当年身旁害羞的姑娘
属于我们的夜晚
属于我们的百讲
属于我们的青春
重回百讲
遇见的不只是《青春之歌》的欢快旋律
北大人心语
在微博上,各位校友也纷纷发来祝福
快来看看这些PKUer与母校的“亲密互动”
校庆日的燕园
与往日一样恬静
校庆日的燕园
又是一片澎湃的欢海
热血与青春激荡着
正如你所言
“这里是一个浪漫的理想世界
这里是一片自由的天堂”
每一年的校友返校日
我们都在这里
等你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