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航天、金融、制造业、石油等行业北大国发院校友代表们的观点集锦,本期分别整理了E00汤亮、E03马永生、E06窦晓玉、E09刘振东、E13张华荣校友的观点。
以下按照校友姓氏排序
窦晓玉:北大国发院2006级校友
现任中国航天科工七院董事、副董事长
“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深感去年的成绩来之不易,当前的形势复杂严峻,风险挑战巨大。我作为央企员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面对新征程,只有立足岗位真抓实干、顶住压力履职尽责、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才能不负使命。”全国人大代表窦晓玉认为,政府工作报告谋划未来目标明确,部署工作重点突出,自己将时刻牢记“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神圣使命,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航天防务集团公司、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刘振东:北大国发院2009级校友
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北京联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3月7日(星期一)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委员进行大会发言。
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北京联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振东发言: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落实这一要求,稳增长是关键,要稳增长就要切实发挥民营企业的积极作用。为此,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是加强预期引导,展现增长前景。稳预期才能稳住市场主体、稳住经济基本盘。从宏观层面看,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国家完整的产业体系、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广大民营企业坚定看好中国经济长远发展前景。好政策就是信心之源。积极的财政政策应更加精准有力,重视发挥好地方专项债项目对民间资本的撬动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应突出“宽信用”,支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更好覆盖民营企业。进一步增强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不同区域政策的协同性,政府有关部门应及时加强政策解读和正面发声,释放权威清晰积极的政策信号,不断提振民营企业对增长前景的信心。
二是扶持中小企业,夯实增长基础。中小企业是稳定发展之基,应下大力气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堵点痛点难点。着力打通堵点。严格落实各项助企纾困政策,打造服务中小企业的大宗商品数字化采购服务平台,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将现有税费优惠政策扩大覆盖到生活性服务业中小企业,并精准制定专项扶持政策。着力消除痛点。当前一些地区存在的对企业过频检查、乱罚款乱收费、拖欠账款、抽贷断贷等问题,是民营企业的切肤之痛,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直接关系企业生存,应下大力气加以解决。着力突破难点。围绕提升增长质量,加大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力度,大力加强关键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平台、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支持民营龙头企业建设创新平台或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关键核心知识产权授权进度,营造中小企业充分参与的创新生态。
三是激活民间投资,释放增长潜力。扩大民间投资是稳增长的需要,也是增强发展后劲的需要。为解决当前民营企业“不敢投”“不愿投”“不能投”的问题,激活和规范民间投资,应尽快制定投资领域“红绿灯”规则。一方面多设“绿灯”,清理各类隐形壁垒,扩大民间投资准入范围,推动基础设施、电信、能源等领域加大向民间资本开放;另一方面多设“路标”,建立各级投资项目及政策信息公开平台,鼓励民间资本有序进入新技术、新产业、新基建以及医疗、养老、环保等领域,进一步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给予持续稳定有力的金融支持。同时,及时设定“红灯”,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依法加强市场监管,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四是防范化解风险,守住增长底线。防范风险是稳增长的前提。加强民营经济领域风险防范,企业要牢固树立合规经营、风险防范和处置主体责任意识,不断健全完善企业内控体系,避免非理性扩张,坚决守住安全底线。有关部门应加强协作联动,建立跨部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帮助企业及早发现、及时处置风险隐患,对已经发生重大风险的企业,推动成立跨区域、跨领域的债委会,采取涉法涉诉案件司法集中管辖,有效防止风险蔓延和外溢。
马永生:北大国发院2003级校友
中国石化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
全国两会上,绿色低碳发展话题备受关注。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作为大规模减碳技术,将助推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澎湃新闻获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就“加快CCUS产业链发展”提交了提案。他建议加强CCUS产业顶层设计,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CCUS产业链示范及商业化应用,加快CCUS管网规划布局和集群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财税激励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为CCUS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
从国际看,2020年,全球利用CCUS实现碳封存规模约0.4亿吨,占碳排放总量的0.1%;国际能源署预测,全球利用CCUS减碳在2030、2035、2050年分别达16亿吨、40亿吨、76亿吨,占2020年全球碳排放总量的4.7%、11.8%、22.4%,CCUS技术在未来全球减排降碳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从国内看,中国工程院预测,206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55.7亿吨标煤,其中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仍有26.8%,将产生27.1亿吨CO2排放量,其中通过森林、草原、湿地等碳汇可抵消16~19亿吨,仍有10亿吨左右缺口。我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巨大,且具备大规模捕集利用与封存的工程能力,2021中国CCUS年度报告显示,我国通过二氧化碳强化石油、天然气开采技术可封存二氧化碳约51亿吨、90亿吨,利用枯竭气藏可封存约153亿吨,而注入深部咸水层的封存潜力更大,通过CCUS补上缺口,将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选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首次将CCUS列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明确提出“推进规模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应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认为,总体看,我国CCUS正处于工业化示范阶段,与国际整体发展水平相当,但部分关键技术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不同地区陆上封存潜力差异较大,且成本较高,亟需加快发展步伐,形成有效的产业化规模化经济利用,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
对此,马永生建议从顶层设计、技术攻关、产业链示范、基础设施布局、政策法规等5个方面加快CCUS产业链发展。
一是加强CCUS产业顶层设计。建议国家层面制定CCUS总体发展规划,并将CCUS技术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予以支持,搭建系统的政策框架体系,有序推动CCUS在石化、化工、电力、钢铁、水泥等行业应用。
二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议国家层面统筹产学研联合攻关,推进协同创新,围绕低浓度二氧化碳捕集、工业化利用、封存、碳汇计量等关键环节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推动CCUS全产业链技术提升,尽快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推动CCUS产业链示范及商业化应用。支持能源化工等行业CCUS产业示范区建设,加速推进CCUS产业化集群建设,逐步将CCUS技术纳入能源、矿业的绿色发展技术支撑体系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序列;将CCUS项目列为公益性项目,畅通项目审批通道,简化审批流程。
四是加快CCUS管网规划布局和集群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相关基础设施投入,加强运输管网建设,建立合作共享机制,带动形成以管网设施和封存场地为基础的区域CCUS产业促进中心;完善融资渠道,设立政府专项财政资金,引导投资机构加大投资支持力度。
五是完善财税激励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探索制定适合国情、面向碳中和目标的CCUS税收优惠和补贴激励政策,对利用和封存二氧化碳项目实施税收减免或碳减排补贴;制定完善CCUS行业规范、制度法规框架体系及技术规范,形成统一行业标准。
汤亮:北大国发院2000级校友
奥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3月5日在北京开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要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奥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汤亮建议,要对高校学生实习制度立法,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
今年的政府工作,面临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诸多不确定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重,挑战多,困难也不少。汤亮表示,去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都同步达到了8.1%,充分彰显了执政为民的政府工作,给全国人民交出了出色的成绩单。可以说,“风景这边独好”,优异成绩来之不易。
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首次突破1000万大关,预计达到1076万人,大学生就业的前景不容乐观。同时,也会经常听到一些用工单位的抱怨:如今大学生的能力变差。这就使得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难上加难”。
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汤亮认为,有三方面的因素需要重视:一是大学生在入职前的实习阶段,往往过于流于形式,学生们学不到什么实用的知识,只是图简历上的内容好看一些。二是我国的大学生实习,还没有形成制度化、法制化。用人单位接收大学生实习,既无义务,也无动力,积极性普遍不高。三是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如何更好地“学以致用”,满足职场的实际需求。
鉴于国家现有法律中,“高校学生实习制度”滞后缺位。因此,汤亮建议,要为高校学生实习制度立法,将高校学生实习制度纳入法治轨道,纳入高校发展规划,以进一步补充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察民情、听民声、顺民意,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已经成为代表委员们的工作常态。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今年是汤亮第五次参加全国两会。“我的一个深刻体会是,通过代表委员的努力,越来越多来自基层的声音不仅可以直达国家决策层,而且越来越多的群众意见已经转化为党和政府的重要决策参考,充分体现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生动诠释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汤亮说。
张华荣:北大国发院2013级校友
华坚国际集团董事长
“从10多年的亲身实践和所见所闻中,深感民营企业到非洲投资发展实业特别是制造业,大有可为。”全国政协委员、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建议,国家要鼓励和支持更多的民营企业到非洲投资发展制造业。 据悉,目前中国民营企业在非洲大陆已设立境外公司超过3800家,然而,依旧存在点多、面广、较散乱,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的情况。对此,张华荣建议,可参照我国兴建经济特区的做法,开设中非合作工业园区,将进入非洲的制造业企业集聚起来,完善和优化产业链、供应链,改变非洲制造业落后的现状。 张华荣告诉记者,非洲需要加快脱贫减贫步伐,发展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在政策设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张华荣建议,要支持更多有投资实力的民营企业到非洲发展制造业,不仅在量的规模上为“一带一路”增添光彩,也可在质的提升上展现我国制造业实力。 “政策的支持对于民企而言,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民营企业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张华荣说到。 张华荣建议,向非洲输出一定规模的制造业产能及其经营管理能力,实现供求对接,这符合“互利合作”方向以及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根本利益。 张华荣建议,需要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主力军作用,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到海外去拓展投资兴业空间,这对于提升我国在国际竞争力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