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发院“学术与政策研讨”系列活动第七场:“公共经济学研究与政策展望”在承泽园顺利举办

发布日期:2022-01-25 04:40    来源:

编者按:为搭建学院学术交流平台,引导全体教师以学术讲政治、以思政促研究,将科研工作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回答与时代紧密结合的重要问题,在院党委的指导下,教师党支部开办“学术与政策”系列研讨活动,组织各研究领域老师结合自己学术研究和国家政策,探讨本领域关系国计民生的研究话题,探寻学术与政策有机结合的新思路,带动学科发展。该系列研讨活动已成功举办七场:其中,第一场举办于2020年11月30日,主题为“环境与能源研究与政策展望”;2021年1月11日举办第二场,主题为“政治经济学研究与政策展望”;4月12日举办第三场,主题为“数字时代的金融改革、创新与稳定”;5月10日举办第四场,主题为“劳动经济学研究与政策展望”;6月7日举办第五场,主题为“产业与贸易研究与政策展望”;11月9日举办第六场,主题为“健康经济学研究与公共政策展望”。

2021年12月13日下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师党支部“学术与政策研讨”系列活动第七场“公共经济学研究与政策展望”于承泽园四楼420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国发院的三位老师林双林教授、李玲教授和王轩助理教授主讲,主要就公共经济学相关议题做了介绍与分享。活动由教师党支部书记张丹丹主持,国发院师生踊跃参加,并在现场进行了提问与交流。

会议首先由教师党支部书记张丹丹做开场白。她指出,开展“学术与政策”系列活动,有助于搭建学院学术交流平台,引导全体教师将科研工作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回答与时代紧密结合的重要问题。公共经济学的三位老师是长期从事这方面研究的资深专家和青年杰出学者,他们将要介绍的政府财政债务问题、医疗卫生与国家发展问题、和税收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林双林老师详细阐发了政府债务问题,对我国的政府债务情况进行深入探讨。首先,林老师介绍了李嘉图、戴尔蒙德、巴罗等经济学家对政府债务的经典观点。通过引述实证文献,林老师阐述了债务对于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的可能影响。接着,林老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公式说明了债务率、财政赤字规模、通货膨胀率与实际经济增长率的关系,并推导出了可以保持债务率不变的财政赤字规模。然后,林老师指出居高不下的债务率是国际面临的重大挑战。他用图展示出欧洲各国债务率飙升的趋势,同时提到美国严峻的政府债务问题。但林老师也指出,在有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提高政府负债,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是必要的。为应对债务率上涨问题,林老师指出了维持财政可持续性的四类政策工具,包括稳定税收、减少政府支出、提高经济增长率、以及维持适度通胀率。再然后,林老师对中国当前的债务率进行估算,并推导出了可以保持我国债务率不变的合理赤字水平。最后,林老师从政府债务的视角,回应了余淼杰、雷晓燕老师所提到的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国有资本划拨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社会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水平等重大社会政策问题。

李玲老师的题目是“从财政视角看医改和国家发展”,她从公共财政的角度介绍医疗卫生和国家发展的历史变迁与前景展望。首先,李老师回顾了历史上中国政府的税收能力,我国有悠久的税制历史,但均主张轻税薄赋,历朝历代都的税收能力都较弱,上世纪30-40年代,国民政府税收占GDP比重与工业化国家如英国、德国和日本相差甚远,国家从财力上难以支撑工业化。1949年新中国建立,国家能力大幅提高,通过人民公社等强大的组织建设,充分获取了农业剩余,中国是唯一靠内部积累从农业社会实现工业化的大国,中国式的财政体系为实现工业化作出巨大贡献。

与此同时,新中国通过制度创新,以极少的资金投入,建立了全民教育、医疗、住房和养老等福利事业。医疗卫生领域建立了保障全民的三级医疗保健网,包括开创性合作医疗制度和赤脚医生,财政投入和公共支出超过医疗费用的80%,个人仅需要负担医疗费用的20%,1978年全国卫生费用仅100亿人民币。但在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农村和国企改革,政府财政收入大幅下降,财政对医疗的投入急剧下降,医院被迫创收,个人负担急剧上升,普遍出现看病贵和看病难等问题。1998年以后国家逐步建立职工医保,2003年后建立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制,取得了人人都有医保的伟大成就。全民医保背后是财政大量投入,目前超过10亿人是城乡居民医保,医保资金主要是来自财政投入。但是由于公立医院的创收机制没有改,在十三五期间,虽然有大量的财政投入和医保筹资快速增加,但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从2015年29.3%降至2019年的28.4%,下降不到一个百分点,2020年全国医疗费用增加到7.23万亿人民币,百姓总的医疗负担还在增加。

此时,三明医改通过系统重构与制度再造,建立了公益性的医疗卫生制度,控制了快速上涨的医疗费用,降低了群众的看病负担,提高了医生的阳光收入,取得了巨大成功。三明模式的创新性之一是将财政投入和医保基金整合起来直接支付给医院和医生,同时创造了符合医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这彻底改变了医生的激励。2020年因为疫情,病人就诊量大幅下降,全国医院的收入均出现锐减,但三明医院的收入上升了,这是因为三明医院是新体制下的健康共同体,医保为健康买单而不是单纯为治病买单。2021三月,总书记亲自到三明考察,肯定了三明医改,认为三明医改体现了人民至上,敢为人先的理念,其经验值得各地因地制宜地借鉴。

在当前国际竞争中财政收支效率体现国家竞争能力。而医疗费用是各个发达国家公共支出的最大项。如美国医疗费用占GDP18%,是政府财政支出最大项,占美国财政支出19.4%。美国医疗卫生是典型的高成本、低效率,美国无效的医疗卫生制度拖垮了美国政府、企业和个人,加速了美国的衰退。美国在此次疫情中死亡人数已经超过80多万人,大幅降低了人均预期寿命。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发布的数据,2020年美国人均寿命为77岁,较2019年的预期寿命78.8岁减少了1.8年。也就是202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超过美国。新中国70多年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健康奇迹。七十年来,中国的人口从5.4亿人上升至14.12亿人,人均预期寿命由35岁增长至77.3岁。

最后,李玲老师总结,2020年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超过美国有着深远的意义。中国人均GDP仅是美国的六分之一,人均医疗费用是美国的十分之一。14亿人的人均预期寿命超过美国,这是了不起的伟大成就。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健康是综合反映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质量、是制度竞争最优良和普世的显性可度量指标。

王轩老师从经济学福利最大化的角度探讨了我国现行的税收体制。王轩老师首先介绍,税收在提供政府公共服务的资金这一主要目的之外,还解决两个问题。首先税收可以调节收入分配,缓解社会不平等问题;第二税收能够部分解决外部性的问题,例如鼓励创新、减少污染、减少烟酒消费等等。具体而言,研究税收政策,一是关注这一政策对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产生的影响,由此来计算最优税率和税基;二是关注税收的归宿,也就是谁承担了税收负担;三则是税收征管方面的问题,逃税、行政和遵从这一政策的成本。接下来王轩老师阐述了我国目前以企业为主体征税的税收现实,具体介绍了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的现状与研究。最后王轩老师提出了税收与当前经济形势、政策结合,探讨了税收的分配作用与共同富裕、开放经济下企业所得税的问题,以及其他可能的研究方向与政策前沿。

三位老师的精彩分享得到了在场师生的热切回应。张维迎老师、余淼杰老师、徐晋涛老师、雷晓燕老师、汪浩老师、王敏老师、张丹丹老师以及多名同学从财政支出的作用、三明医改的操作细节和各类税收政策的效果等各个角度对研讨内容进行了提问,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深度的思想碰撞与交流之中,活动在紧凑且令人愉悦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