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调查报告:2021年一季度中国小微经营者信心回升,成本上涨变成最大挑战

发布日期:2021-04-07 04:47    来源:

2021年4月6日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朗润·格政论坛第150期暨国发院EMBA论坛第50期成功举办。活动以“小微企业的困境与应对”为主题,并同步发布《中国小微经营者2021年一季度报告暨中国小微经营者信心指数》。指数报告由北大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与蚂蚁集团研究院联合完成,为“小微经营者”系列季度报告第三期,也是2021年最新的季度调查报告。

报告指出,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小微经营者呈现缓慢恢复状态,信心出现明显上涨。但与此同时,经营成本尤其是原材料成本上涨成为最大的挑战。

报告以2019年同期作为比较基准,发现2021年一季度小微经营者的营收恢复比例达到44%,高于2020年三、四季度35%左右的水平。

与此相对应,小微经营者对2021年二季度的经营信心指数也出现明显提振,回到荣枯线之上,就业预期接近荣枯线。这显示出大部分小微经营者对未来预期较为乐观,但暂无扩大招工规模的打算。

调查发现,小微经营者信心的上涨可能与政府有效抗击疫情举措有关。分省份来看,北方遭受疫情影响明显的省份,其信心指数的回升不仅普遍高于南方省份,也略高于其它北方省份。

尽管经营和信心都出现上涨,但一季度小微经营者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

首先是经营成本的上涨。

2021年一季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小微经营者经营压力最主要的来源已经变化,上个季度还是市场需求不足为主,本季度已经转变为经营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尤其对从事制造业的小微经营者,有59.7%的人认为成本压力是主要挑战。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水电成本和用工成本等。对于从事消费服务业的小微经营者而言,把成本压力放在第一位的比例也达到了56.2%。

其次,小微经营者现金流状况持续下降,成为另一个值得担心的问题。

2020年三、四季度和2021年一季度,小微经营者的现金流维护状况分别为2.9、2.7和2.6个月。现金流维持时间不足一个月的小微经营者,比例由27.2%上升至本季度的30.0%。这种现象在自雇型小微经营者中尤为明显。运营成本的上升和信贷融资难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从金融来看,小微经营者融资需求上升,融资贵的问题得到部分缓解。六成(62.2%)受访小微经营者表示有融资需求,融资的最主要目的是为满足日常运营流动资金,这一需求占比为42%,其次为扩大规模、新购置固定资产,其需求占比为34%。

就其融资所需的资金规模而言,对比过去两个季度,可以看到小幅上升。从贷款渠道来看,线上方式提出贷款申请的比例有所提升,从上一季度的19.1%增长至本季度的20.9%,超过向亲朋好友借款的比例(19.1%),成为占比最高的融资渠道。同时,包括线上和线下方式获得的贷款利率都有下降趋势,体现出针对小微经营者群体的免息、低息贷款支持在发挥有效作用。

最后,报告还发现,为了应对疫情的二次冲击,小微经营者线上经营和数字化程度有所提高。新近创业的小微经营者更多采用线上经营。调查也发现,引入电子信息化系统和提升数字化程度有助于小微经营面对危机有更强的韧性。

 

附报告全文链接:https://www.cer.pku.edu.cn/ztdc/zgxwjyztc/240062.htm

 

【关于北大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Center for Enterprise Research)是在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国家发展研究院、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支持下,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和龙信数据联合发起,红盾大数据有限公司、创合汇、智墨机构联合创建的研究机构,2018年4月19日经北京大学校长办公会批准成立。中心致力于企业大数据的搜集连接、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的组织实施,以及企业大数据和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数据的融合,并基于企业数据开展学术和政策研究,为国家政策制定和市场主体决策提供数据与智力支持。

 

【关于朗润·格政】

【朗润•格政】于2003年发起,是北大国发院践行高校智库和国家高端智库社会责任的重要平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讲座、论坛、圆桌、对话、闭门沙龙等,旨在以格物致知的态度,推究公共政策选择,通过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分享与思辩,助力政策研讨与公众启蒙。

 

【关于北大国发院EMBA论坛】

北大国发院是一个以经济学为基础、管理学、政治学、人口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学院,前身是林毅夫等六位海归经济学博士于1994年创立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2008年改名为国家发展研究院(简称国发院)。国发院EMBA是国发院BiMBA商学院的核心教学项目之一,以经济学与管理学为翼,利用国家高端智库的独到优势,培养“有专业、有视野、有格局”的企业家和高管。EMBA论坛由EMBA中心创办,邀请不同的学者、企业家研判经济形势,探讨管理心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