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济二轨对话之“中国经济展望”论坛在线举办,胡一帆+姚洋+黄益平分享中国经济改革新看点与增长前景

发布日期:2021-02-07 07:19    来源: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给世界各国经济带来了重大威胁,也给中美学者之间的交流带来了新的挑战。中美经济二轨对话作为中美学者之间重要的民间交流平台,每年1月,中方专家团队都会赴美在纽交所举办“中国经济展望”论坛,让更多的美国投资者、学界、企业界、媒体和公众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理念与改革方向。

因为2020年疫情防控得力,中国实现了正增长,成为主要经济体中成为惟一正增长的国家,进一步拉近了与美国经济总量之间的差距。在新冠疫情和国际格局变数仍会继续的2021年,对美国媒体、企业家和投资者而言,中国经济的前景更加引人关注。

在此背景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和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于北京时间2月3日上午通过线上平台举办了“2021中国经济展望”对话活动。参加对话的嘉宾有: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国发院院长、南南学院执行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姚洋,北大国发院副院长、金光讲席教授、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教授,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亚太区投资总监及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胡一帆博士。本次对话由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Steve Orlins先生主持。数百位经济学界、商界和新闻界人士线上与会,并与嘉宾互动。

胡一帆博士首先分享了她对中国经济未来五年趋势的看法。中国政府决心于2025年前跻身高收入国家之列,并于2035年前实现人均GDP再翻一番。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在2021-2035年间的年均GDP增速目标为4.7%。同时,中国也决心转入高质量增长。

2021年,胡一帆认为中国经济有望维持强劲的复苏势头,并实现9%左右的GDP增速,进一步带动全球经济复苏。

最近信贷市场有一种担忧情绪,认为人民银行可能收紧流动性。但胡一帆博士认为这并不符合事实。据她估计,中国央行本年度还将继续维持富有弹性的流动性供给,年均增速或将达到12%左右,继续为消费和投资增长提供支持,这也有助于中国城镇化2.0的进程及科技强国目标的推进。

关于中国经济的潜在风险,胡一帆博士认为中美关系依然存在恶化的可能。但对于中国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持续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2020年成功签署RCEP协议就是推动多边合作的典型事例。

姚洋教授重点解读了"十四五"规划的相关内容。

他指出,人们通常将五年计划仅仅视为一种指导性质的政策纲要,但“十四五”规划较为特别——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不仅亲自主持了大量研究工作,还召开多次会议,向各界专家及代表咨询。这意味着,与之前的五年规划相比,本次规划不仅覆盖了更多维度的重要问题,还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与执行性。

姚洋教授认为,“十四五”规划包含了三大亮点,这些亮点将对未来十五年的中国经济起到重要的塑造作用:

一是城镇化进入2.0阶段:中国在过去四十年间一直致力于推动城镇化进程,而在未来十五年间,这一速度还将进一步加快——将有超过两亿人口从农村迁入城镇。与过去不同的是,在城镇化2.0进程中,更多人口将向超大城市群集聚,到2035年,中国将形成七大超级城市群,而户口制度也将得到相应改革。

二是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划:中国已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并努力争取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当前,中国经济依然大量依赖化石能源,因此实现这项目标并不容易。为此,中国政府或将出台包括碳税、碳交易、绿色金融等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将继续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而对于中美关系而言,应对气候变化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美国新任总统拜登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了对气候变化议题的重视。因此,“十四五”规划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空前重视,也将为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提供助力。

三是致力于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并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近年来的贸易战使得中国政府空前重视这一议题。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政府制定了经济双循环的大战略,并致力于实现关键技术领域的完全自主可控。举例来说,在半导体行业,当前中国芯片自给率仅为30%左右,而政府则致力于在2025年前将这一数字提升至70%。为此,中国将大幅加大关键技术领域的投资,从而应对美国的技术制裁。

黄益平教授就中国金融系统的发展与改革趋势做了分享。他表示,当前中国金融系统面临两大突出问题:

一是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足:这是由于中国的金融系统在传统上过于依赖银行系统。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创新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愈发重要。在这一背景下,金融系统要发挥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就必须要加大对创新活动以及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而这恰恰是传统的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所不擅长的。

二是金融风险有所上升,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压力有所增大:在世界主要的新兴经济体中,中国是唯一在过去40年间没有经历过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国家。原因在于一是由于监管有力,二是由于实体经济增长迅猛,三是由于政府担保。但近年来,在多个行业我们都观察到了风险因素的上行,未来十五年,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将转为提质换挡,政府也无法永远对金融机构提供无条件担保,系统性风险明显加大。

在这两大背景下,黄益平教授指出,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金融改革的框架思路,其要点有三:

一是改变金融中介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更好地支持创新活动;

二是使市场在金融资源的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改革,促使银行部门可持续增给向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要点在于增强对金融大数据的运用,并允许银行建立基于市场的风险定价机制;

三是深化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

随后,多位观众通过线上向嘉宾提问,互动非常活跃,本场在线论坛也圆满结束。

关于“中国经济展望”论坛

“中国经济展望”论坛是“中美经济二轨对话”的一部分,自2010年起已经举办十二届,由北大国发院和中美经济二轨对话的中方团队每年1月在美国纽交所等地主办,在全球分享中国经济的发展逻辑与增长前景。经过多年坚持,这一论坛已经成为美国乃至全球企业界、投资界和公众观察和理解中国经济的重要窗口。本届因为新冠疫情,改为线上举办。

关于中美经济二轨对话

“中美经济对话”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与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联合举办,始于2010年1月,每年举办两次,在纽约与北京交替进行,自2020年起由于疫情原因暂转为线上举办。这一对话由中美学者、商界领袖及其他相关人士就中美金融贸易关系及其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等中长期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旨在帮助两国学界、商界增加互相理解和信任。对话成果各自上报本国相关部门供决策参考。

撰稿:张舜栋
编辑:王贤青 白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