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京深专家聚深探讨国际变局与中国的创新发展

发布日期:2020-12-07 10:52    来源:

12月4日,由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举办的「中国经济的远景与挑战」专题第三期活动在深圳举行。来自北京和深圳的专家学者就聚焦国际变局与中国的创新发展,解析其中的机遇与挑战,探讨必要的改革与布局。

樊纲:中国应避免重蹈「进口替代」失误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在主题演讲中指出,应对当前世界大变局,中国需以平和的心态和理性的思考分析去对待。樊纲认为,中国创新比较难,需要补短板。而在自我创新中,需要面对过度保护或者过度投入的问题,需要警惕进口替代和幼稚工业理论。樊纲用五、六十年代中国补短板期间发生的「进口替代」以及前苏联不计成本的投入导致经济结构畸形为例,提出当下中国应该思考如何避免重蹈「进口替代」的失误,在「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中做到平衡。「如何处理好自我创新和成本代价以及国际市场的关系,是未来30年值得探讨的话题。」樊纲说。

姚洋:警惕台海风险增加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在探讨中国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优势与挑战时指出,中国在如何管控竞争关系方面还需提升,目前政府政策还是期待与美国合作,但竞争关系是不可避免的。

姚洋特别提出台海风险在增加,和平统一台湾的希望在降低,如何应对是未来十几年值得考虑的问题。此外,姚洋还提到中国要面临如何处理好国企与金融市场的关系、老龄化社会带来的社保方面的挑战。

郑世林:高校不应停留在应用型研究

北大国发院副研究员郑世林探讨了中国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前景和挑战,他指出中国基础研究整体实力薄弱,拔尖人才匮乏,企业基础研究投入比重过低。未来,国际创新市场竞争摩擦越来越激烈,中国自主创新需要花极大的代价,实现从0到1的基础创新,还可能会发生同盟式围堵中国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郑世林建议加大企业基础研究比重,高校也不应该只停留在应用型研究。

黄益平:市场化风险定价能更好服务中小企

北大国发院副院长黄益平就金融如何支持创新活动发表主题演讲。黄益平指出,更广泛的创新需要金融部门的支持。「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在关于金融改革的讨论中,都提到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比较弱,原因在于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黄益平说,内地的金融体系是银行主导的,商业银行在企业外部融资中的贡献率高达85%,由于政府干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就下降了。

黄益平说,中国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至关重要,金融结构应该由银行主导转为资本市场主导。其次,市场化改革非常必要,「要真正让金融机构更好服务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前提就一条,市场化风险定价。」

「过去十几年没有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不是因为监管做得好,而是持续的高速增长,以及政府兜底。」黄益平特别提醒,「长期靠这个是靠不住的,现在这几年,你们能想到的领域都出现风险了,」黄益平说,改善金融监管非常重要,「这是我们绕不开的一件事上,这是支持经济增长支持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记者 林丽青)

本文来源:香港商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