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访余淼杰:稳外贸举措加码 外贸发展有望长期向好

发布日期:2020-03-11 07:35    来源:

 

中国海关总署近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2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4.1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6%。其中,出口2.04万亿元,下降15.9%;进口2.08万亿元,下降2.4%;贸易逆差425.9亿元,去年同期为顺差2934.8亿元。

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称,外贸进出口下降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春节假期延长等因素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前2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仍有不少新亮点,外贸稳增长的积极因素也在不断集聚。对东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仍保持增长。民营企业在外贸进出口中相对更具活力。大宗商品和重点民生消费品进口较快增长。

为了减轻疫情对外贸的影响,下一步,我国稳外贸、稳外资应从哪些方面发力?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余淼杰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在疫情防控期间,提高通关效率,大力促进贸易自由化尤为重要。

据了解,海关总署近期接连推出一系列稳外贸举措,包括支持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海关六条”、支持中欧班列发展“海关十条”等。具体到对“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支持,有支持中欧班列发展的“海关十条”。余淼杰认为,应当加大力度推进相关措施落地,保证贸易便利化自由化。

“不论从国家层面还是行业层面,都要做好宣传工作,或是信息引导工作。使得外资企业认识到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核心地位并不会因为疫情而发生变化,我国依然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在谈及如何稳外资时,余淼杰表示,只有认识到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中不可替代的位置,才能提振外商对中国的信心。

一段时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稳定外资,提出要加强同经贸伙伴的沟通协调,优先保障在全球供应链中有突出影响的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恢复生产供应,维护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出台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这正体现了分类指导、精准帮扶的原则。”余淼杰认为。

针对外贸企业目前普遍面临的保订单困难,商务部近期推出了五项服务型举措:主要包括全力恢复交通大动脉、扩大外贸信贷投放、做好企业境外商务法律服务以及加强与贸易伙伴沟通、支持企业创新外贸模式等。

下一步,政策应当如何继续发力支持外资企业渡过难关?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副主任何代欣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首先,应当减轻企业的融资约束。财政政策要积极有为,货币政策要继续宽松。

其次,要疏渠道。目前外贸企业面临的市场渠道的压力和难题,不仅来自于整个需求的降低,更来源于航路的通顺与否、运输成本的变化以及便利程度等。因此,应当在疏通渠道,帮助有能力出口、仍在出口的企业尽快走出去。

此外,要转方式。要积极发挥服务贸易的优势。通过非货物形式的非接触式的外贸,借助经济形势的变化,加快推动中国外贸转型升级。

余淼杰认为,外贸企业也应采取行动,积极自救,走出困境。在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的同时,应该考虑到不同出口目的地对中国出口的不同政策,趁机努力实现出口目的地多元化,从中培育新的出口目的地市场,减少出口产品的品种,不要面面出击,要集中自己的比较优势,做好自己的拳头产品,积极转型升级。

“要充分认识到第二季度中国的出口情况将会改善,外国对中国的产品需求会大大提升这一趋势。外贸企业应当在三月份下半期尽量多生产,认准趋势,未雨绸缪。”余淼杰建议。

何代欣认为,外贸企业应当及时上报自身情况,以便于决策部门精准掌握微观数据,作出正确决策和部署。

企业的转型升级随时都在进行。何代欣认为,在货物贸易受阻的情况下,服务贸易应当谋求快速发展,同时制造业企业也应该想办法来扩充自己的渠道。

此外,应当勤沟通、定军心。何代欣表示,目前企业受到很多信息的干扰,间接导致企业生产经营信心动摇。企业应该看到一些需求弹性较低、供不应求的商品,市场空间很大,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有所坚持。

本文来源:经济时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