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首页
- 观点
余淼杰| 开放:中国迈入发展大时代
发布日期:2021-12-05 09:28 来源:
经过15年的不懈谈判,中国在2001年正式加入世贸组织,这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标志性事件,具有里程碑意义。在风云激荡的20年里,中国开放胸襟、拥抱世界,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全面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中国与世界各国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全面参与世贸组织工作,为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是多边贸易体制的积极参与者、坚定维护者和重要贡献者。
入世20年来,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世界贸易大国,成为120多个国家(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对世界经济平均贡献率接近30%,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引擎,创造了令世人赞叹的发展奇迹。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所阐释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不断扩大开放,激活了中国发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经济的一池春水。”
在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中国推动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对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带来积极影响。
全面履行入世承诺
入世20年来,中国全面履行了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
在关税减免幅度方面,中国承诺严格按照世贸组织的要求逐步削减进口关税,取消各种非关税壁垒,推进贸易全球化。早在2006年,即入世5年之际,世贸组织对中国做出的关税减免评估中就给予充分肯定。20年来,中国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7.4%,低于9.8%的入世承诺。中国贸易加权平均关税税率已降至4.4%,不仅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甚至低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历年的进口应用关税明显低于世贸组织规定的可征税率,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在对外开放市场准入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了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三部法律为主的外商投资法律制度体系,为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提供了制度保障。2019年,全国人大会议审议通过的《外资投资法》,真正使外资企业享受到了国民待遇,感受到“宾至如归”。自2013年开始,中国推出并不断缩短外商投资准入的负面清单。上海设立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外资企业可以享受准入前国民待遇,在投资领域方面则是推行负面清单,“法无禁止即可为”。海南发布全国首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给予世贸组织的国家提供了最惠国的待遇,开放程度远超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的承诺。
中国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20年来,中央政府清理法律法规2300多件,地方政府清理19万多件。在补贴研发资金上,中国对国内外企业一视同仁,完全符合世贸组织相关规定。而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发表的主旨演讲中提出,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之一,再次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依法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坚定立场和鲜明态度。
在服务贸易领域,中国采取逐步扩大和开放教育、医疗、运输、旅游、金融等领域,允许外资企业更宽范围地进入中国的产业领域。其涉及国计民生的产业,不仅有一般的消费领域,还有重要产业,例如,石油产业引进了美国壳牌公司。截至目前,世贸组织要求中国开放100个领域,中国已经事实开放的部门远超这一数目。
凡此种种,足以显示中国已经将世贸组织的要求付诸实践行动,并开花结果。
“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
入世后,中国通过贸易自由化、非关税壁垒的减免与取消、汇率政策更加自由灵活这三个方面深度融入到全球经贸一体化中,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出口国、最大对外投资国、第二大外资引进国、第二大服务贸易国家。这些指标都非常鲜明地反映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不断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果。中国也逐渐成长为全球价值链的中心和世界工厂,成为全球化生产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加入世贸组织前以及刚加入的前期,很多人曾一度担忧“狼来了”可能会对国内的产业产生比较大的冲击。事实证明,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相反,从“引狼入室”到“与狼共舞”,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中国产业的比较优势更为凸显,中国企业更好地享受了市场扩大所带来的规模经济的好处,企业扩大生产获得了更多利润,不仅进入到了全球经济之中,还有一大批企业跻身全球500强、引领全球经济。同时,通过进口全球高质量商品、各种工业的中间品和最终品,国内企业实现了产业升级。而中国通过国际先进的标准要求和规章规制引领国内的改革,成为加入世贸组织的红利。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年来,中国在制度创新方面取得耀眼成绩,为更高水平扩大开放带来了保障,激发了发展动力和活力。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开放进入全新阶段,一个覆盖全、层次多、梯度深、行业广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正在快速高效形成。一是高标准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综合试点城市成绩斐然。2013年在上海设立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目前已经覆盖21个省份,真正做到“百花齐放”。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了2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面向全国复制推广。2016年,商务部在济南、南昌等12个城开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峰”;2020年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其目标是把海南打造成为中国最大、开放程度最高的自由贸易港。二是出台多项措施推行贸易投资便利化,大幅度降低贸易成本;大力推行“放管服”,不断改善营商环境,目前中国的营商环境已经在发展中国家中名列前茅。三是因地制宜,顺势推出金融创新,深化金融改革,加快向电信、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业开放。
双向投资成绩辉煌。中国目前是全球引进投资的第二大国、对外直接投资最大国。对外直接投资不只有利于中国企业利用全球资源、开拓国际市场,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厂商利润水平,也给东道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真正做到“百花齐放春满园”。
得益于开放,中国寻常百姓享受到全球化带来的利好,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20年来,中国大踏步地赶上了时代,并且走到了时代前沿。
“激活了世界经济的一池春水”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世界经济产生深刻影响,对世界各地人们生活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中国为全球提供了更多质优价廉的产品和包括旅游、运输、教育等在内的优质服务。其不仅产品质量好,价格也具有竞争力,明显提升了国外消费者的福利水平。中国通过所提供的工业品,促进了全球经贸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入融合。事实上,在1994-2004年,中国就签订了NFA多种纤维协定,在主动限制国内产品出口量的同时,兼顾到其他国家的相关产业的发展态势,以牺牲自己的方式支持了全球各个国家产业的发展。
在疫情之下,全球已经在事实上形成了三大经贸圈—亚太经贸圈、欧盟经贸圈和北美经贸圈。中国已然是亚太经贸圈中的核心关键节点和价值链的中心环节。这对亚太地区各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非常正面的积极作用。无疑,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全球的共赢。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上,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被国际社会所接受的公共产品,为世界各国深化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和机遇。2013年,在全球经贸陷入低迷的情况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8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一大批合作项目落地生根。中国已与14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达到10.4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1300亿美元。亚投行成员从创始之初的57个发展到104个;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4万列。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大量质优价廉的中国产品为共建国家民众带来了福祉。
除此之外,中国特别重视与非洲国家的经贸合作。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不仅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还帮助非洲国家提升了生产水平。
在当前全球化思潮抬头,贸易保护行径频频发生的背景之下,中国始终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坚决抵制贸易战和单边贸易保护主义,坚持发展地区的贸易协议,积极参与各类经贸协议。例如,中国积极推进中国与东盟(10+1)经贸合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而正是由于中国提供的智慧方案,中国与东盟彼此成为最大的贸易伙伴,对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国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RCEP将在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
在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方面,中国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十个缔约国之一,同时也是《京都协定书》《巴黎协定》的坚决支持方。中国一直强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原则。强调每个国家应该按照历史累计的人均水平来承担责任,发达国家应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绿色发展基金,共同推进节能减排。
作为世贸组织大家庭的一员,中国不仅在世贸组织核心活动中愈发活跃,还帮助世贸组织新成员更好融入多边贸易体系。同时,中国非常重视世贸组织改革,特别强调改革应该按照公平、公开、公正、平等、互利的原则开展,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对于争端解决机制,中国一直强调,各国如果发生经贸冲突,不应该单边发起贸易战,而是应该在世贸组织框架下进行磋商,更好地发挥争端解决委员会的作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特别是贯彻绿色、创新、协调、共享、开放的五大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推动国际经贸合作发展,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为特征的双循环。以双循环作为主要的工作抓手全面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一个立体、多层面的新的开放体系,与世界共创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
余淼杰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副院长
本文来源:《今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