査道炯:认清中美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发布日期:2019-05-27 10:50    来源:

题记:

2019年5月22日下午2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召开第137期“朗润·格政”论坛暨中美贸易与中美关系专题讨论会,特别邀请了国内重要智库的八位学者围绕中美贸易与中美关系等当下与中长期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本文根据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大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教授査道炯的演讲内容整理。

关于中美之间的摩擦和关系,可以讲的内容非常多,今天我着重讲四点。

第一,中美贸易摩擦短期内暂时停不下来。观察美国国内的政治态势可以看到,美国国内各派现在都在用中国话题展开竞争,包括两党之间在竞争,政府和国会这两大体系在竞争,行政各部委之间也在竞争。竞争什么?对中国示强。所以说中美贸易摩擦受美国国内政治态势影响,不是短期就能解决的问题,因为政治有自己的周期,中国要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作为应对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着力研究美方处理对外(任何国家)经贸纠纷的习惯做法。美方的一些做法,对我们而言挺突然,但是,就它本国的惯例而言,一部分仅仅是“例行公事”。我们要努力提高对美方做法的预见水平,谋好先手方案。

第二,美国已经出现与其他国家联手共同针对中国的势头。比如,本月美欧日贸易部长三方会谈,三方特别就非市场导向的政策做法合作达成了一致意见,如产业补贴、强制技术转让以及投资审查机制等。会后,美国政府宣布推迟6个月对进口汽车及零配件加征关税作出决定,并取消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钢铝关税,都是美国着手拉拢其他国家的表现。

美国在野党和学者也开始发出声音,要求联合欧洲、日本等一起针对中国。因此我们不能眼睛只盯着美国,应当放眼全局,做好预判,才不会过于被动。

第三,不管本轮贸易摩擦什么时候能达成协议,不管美国短期内有怎样的举动,我们需要认识到,有一些趋势性的变化正在发生,而这些变化将是具有长期影响的。例如,在关于如何确保产品链安全的问题上,要意识到,这个链条上所包含的技术原理、技术行业标准与规则、原材料的供应、甚至物流服务等等每一个细微的环节都可能成为外交上的“武器”, 我们不能对其中任何之一缺乏了解,掉以轻心。

同时我们要认识到,这些趋势性变化的背后推手不仅仅是美国政府,还有跨国企业。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就是企业社会责任中的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责任。过去我们认为一个企业到另一个国家去投资或经营,应当尊重当地的规则和文化,但现在已经发生了转变,外资企业将会以ESG的名义对当地的行政施加影响。

最后,中国与美国互动的底线不应是谁输谁赢或各自做出多少让步的计算结果,而应是如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不管局面怎样混乱,我们应清醒地坚持我们做事的唯一标准,那就是要做有利于中国往前走的事。中国应当利用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可利用因素,提高技术产品的竞争力,提高服务行业的竞争力,扩大开放,提高开放的质量,最重要是提开放的全球认可度,而不是只自说自话。

我们要把美国当成一个更普通的国家来交往,不要受误导陷入和美国关于主义、文明等话题的无谓争论,而应当专注把我们自己的事做好,把每一个环节上的事做扎实。“震旦有气象,何劳借势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