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考(保)研与信息识别

发布日期:2006-10-26 03:55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北美考研与信息识别

徐滇庆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和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休伦学院(Huron University College,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自2000年起合作举办经济学专业2+2项目。学生先在大连读2年,然后来加拿大再读2年,完成大学本科学业。如今国内和海外合办的项目 很多,都说自己的项目怎么好,其实,自己说什么都没有用,好不好要由别的学校来检验,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检验办学质量的最好标准就是看看大学生毕业之后 考研究生的录取率有多高。

    2004年,这个项目有10名学生报考研究生,考取8人。2005年又有18名中国学生毕业,共有17人从加拿大24所大学拿到了54个录取通知书。其中 包括了多伦多大学、西安大略大学、UBC、麦吉尔大学、皇后大学、阿伯塔大学、卡尔加里大学、滑铁卢大学、圭尔夫大学等加拿大所有第一流大学。大部分学生 都获得了高额奖学金。最高奖学金超过2万加元。众所周知,加拿大每个大学的经济系每年在数百名报考的学生中只招收十几名研究生。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经 济系的研究生项目最大。每年收到500多申请,也只不过收20来名研究生。由此可见,在加拿大被录取研究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要获得奖学金难度就更 高了。

    为什么这个项目的学生能够获得这样出色的成绩?国内许多学生很努力,无论在智商还是学业成绩上都很优秀,为什么他们申请北美研究生的成功概率远远不如这个项目?最主要的原因也许是信息识别问题。

    北美的大学在招收研究生的时候往往困惑于信息识别。北美的大学并没有类似学生科之类专门负责招生的机构。通常,每个系有一名负责研究生事务的秘书。她首先 清点收到的申请材料,按照申请信、简历、成绩单、推荐信的顺序装订成册。外国学生还要有英语考试成绩单。如果材料不全,通常秘书会回信,提醒学生补充。如 果截止日期到了而材料还是不全,那么这份申请材料就留在秘书手里,不会再进行下去了。秘书整理好申请材料之后送交研究生委员会。北美大学实行教授治校。每 个系都由教授组成各种委员会,分管各项事宜。研究生委员会通常由三名教授组成。除了负责研究生的主任之外,其他成员由本系教授轮流担任。他们负责从几百份 申请材料中挑选研究生。大学教授都很忙,他们的提升和晋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自的研究成果,不可能花费很多时间来仔细琢磨考研学生的申请材料。因此,如 何让负责挑选研究生的教授获得充分的信息就成了成功的关键。

    判断一个学生是否应当被录取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四个部分:申请信和简历,成绩单,推荐信和其他材料。

    第一,申请信和简历。绝大部分学生的申请信和简历非常相似,几乎看不出什么区别。这样高度雷同的信息在信息学上叫做白噪声(White Noise),基本上不可能根据这样的信息来做出判断。

    第二,成绩单。如果考生来自于同一个学校,自然可以通过成绩的比较来了解他们。北美的名校大多执行统一的评分规则。一个班级的平均分应当在70分上下。也 就是说,如果能够拿到80分就应当算是很好的分数了。如果一个学生的成绩都在80分以上,而另外一个学生的成绩在70分上下,当然倾向于录取前者。可是, 不同学校的成绩单的可比性很差。有些三流学校给分特别慷慨,平均分甚至在90以上。即使在这些学校中拿了90分也未必好到那里去。举个比较容易理解的例 子,有个北京大学的学生高等数学拿了80分,他的数学知识也许比某个地区性大学拿90分的还要好。由于学生成绩单的内涵不够清楚,能够从成绩单上得到的信 息很有限,录取研究生的时候就不能只看分数高低。

    有些人要求北美的大学承认他们的文凭,回答非常清楚:完全承认。来自于中国某所大学的文凭说明这个学生在这个大学毕业了。没有不承认的理由。但是并不能说 明这个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否符合我们学校研究生的要求。报考北美大学研究生的来自于世界各国。来自于不同的国家的成绩单尤其难以相互比较。我教过一个亚洲来 的博士生,他连偏导数都搞不清楚,可是在他的成绩单上高等数学是95分,如何解释?说实在的,我们教经济学的老师对于世界上许多国家缺乏了解,对外国大学 所知甚少,无法判断这些大学质量如何。系里的老教授经常提醒大家,尽量避免评论外国大学的质量,弄不好,涉及种族歧视,那可不是开玩笑。

    对于北美大学来说,以往的经验会影响录取研究生的倾向。如果我们去年录取了一个中山大学的学生,而他的学习成绩很好,今年我们对中山大学的考生就会刮目相 看。令人遗憾的是,各所大学负责录取研究生的委员会成员在不停地更换,世界上有这么多国家,有这么多大学,不可能要求教授们对这些情况都有所了解。更何 况,我们没有能力去鉴别这些成绩单的真实性。因此,在经济专业录取研究生的过程中,我们并不是非常看重学生送来的成绩单。

    第三,推荐信。由于能够提供较多的信息,教授推荐信往往比成绩单更为重要。可是有许多来自于中国的教授推荐信不合乎规格,让人哭笑不得。一看就知道是从哪个英文书信大全上抄下来的,然后找教授签了个字。好话说了一箩筐,缺乏有效的信息。

    除非写推荐信的人确认对方已经了解自己,否则在推荐信的第一部分应当首先介绍教授本人。在经济学这个领域中,由于经常在一起参加学术会议,因此许多教授相 互认识。特别是一些大牌教授遐尔闻名,例如,斯蒂格勒兹写推荐信就用不着花费笔墨介绍自己。可是,有些中国教授在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文章不多,不常参加国 际会议,如果不先来个自我介绍,别人怎么知道写推荐信的是什么人?自我介绍包括在何处取得学位,在何处任教,有何成就,学校在当地排名如何。

    然后要介绍这个学生跟着你选过哪门课,用的是哪本教材(或者相当于在北美流行的那本教材)。从使用教材的情况基本上可以判断这个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 度。在中国某些大学中研究生用的宏观经济学是我们大三用的教材。那么,对这些学生宏观经济学的知识的深度就有疑问。最后,介绍你教的课堂有多少学生(越少 越好)。这个学生在考试中的状况如何。是否属于最好的10%,或者20%。如果能够介绍学生在经济学研究上的兴趣以及他(或她)已经取得的成绩那就更好 了。

    在北美大学里平常把所有教师都称为教授(Professor)。人和人之间相当平等。惟独到了写推荐信的时候非讲级别不可。在军队中有军衔:将官,校官, 尉官。在北美大学中有学衔:教授(Full Professor),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级别高低影响推荐信的份量。在北美,教授的研究成果比较多,知名度也比较高,对方往往知道这些教授的名字,比较容易识别。因此,最 好有一封知名教授的推荐信。

    教授推荐信的目的是让传递的信息更加明确,千万不能弄巧成拙,让别人产生新的疑问。对于那些负责录取研究生的教授来说,当信息不够清晰的时候最简单的办法 就是把它搁在一边。既然有好几百个申请者,而我们只要从中选取20个左右,何必在那些信息不够清晰的材料上浪费时间?

    第四,几乎所有大学招生简章都说明,欢迎考生提供更多的有帮助的信息。如果考生获得过什么奖励。哪怕是体育、文艺、美术等方面的奖励,都应当积极提供。最 好能够提供别人很容易识别的国际比赛的奖状。提供这些信息都是有帮助的。在北美大学经济系的老师对于获得过数学竞赛奖励的学生特别感兴趣。不过,在录取研 究生的时候,最有帮助的信息来自于考生本人的经济学论文。

    在北美,凡是招研究生的大学基本上都属于研究型大学。这些大学的教授整天在搞研究,不知道看过了多少论文。他们只要拿到一篇论文翻上几分钟就能基本上判断 出质量高低。既然是培养研究生,那么教授们最看重的就是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说,能否附上一篇比较好的论文是申请研究生奖学金成功 的关键。我们的大学生的毕业论文有80-120页,因此,有论文的学生的申请材料要比其他人厚好几倍。这些申请材料象羊群中的骆驼,很容易引起对方的注 意。

    比较适合用来帮助申请研究生奖学金的论文起码要有三个要素。

    第一,论文的命题要言之有物。我们的学生必须自己独立选择研究课题。当我们让学生选题的时候,有的学生打算研究一下中国经济改革,有的学生打算研究外国直 接投资,这些题目听起来似乎很好,其实并不合适。大学生写论文的时间有效,不可能就很广泛的课题展开研究。如果题目选得太大,势必空洞。论文选题一定要高 度聚焦,就某一个问题展开论述。

    还有的论文选题属于综述性质,例如谈谈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居民消费理论等,只不过把这个课题相关论述综合一下,并没有自己的观点在里面。这样的选题只能证明该生可以胜任秘书性质工作,仍然缺少是否能够承担研究工作的信息。

    有些学生选题只不过叙述了一个人皆共知的规律或事实,例如1加1等于2。虽然完全正确,但是,不仅浪费作者的时间,也浪费读者的时间。人们弄不清楚为什么还要把这个题目拿出来再说一遍。这样的论文尽量少做。

    在论文选题上我对学生的要求很严。要求他们用一句话表明,你要告诉我什么?也就是说,在全面开展研究之前一定要有一个假说(Hypothesis),“大 胆假设,小心求证”。假说必须合乎逻辑,能够给人们提供新的信息,要让听众马上就对你的假说感到兴趣。例如,有的学生提出研究中国的高储蓄率还能延续多 久?为什么花旗银行在加拿大没有几家分行?为什么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多于印度?这些题目不大不小,比较合适。

    在学生选题的时候一定要提醒他们,所选课题一定要有价值。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在市场中需求越高则价格越高。在选择论文题目的时候也一点要了解“市场需 求”,选择那些需求高的题目来做。要关心当前在经济学界争论不休的热点题目,要积极参与这些争论,力所能及地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支持。例如,有的学生研究中 国房地产泡沫究竟有多么严重,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危及金融体系的安全?这样的题目很容易吸引读者的兴趣,事半功倍。

    第二,论文要有数学模型的支持。并不是所有的经济学论文都需要数学模型和计量分析,但是,作为申请研究生的论文,最好让对方了解你构筑经济模型的能力。当 学生选定课题之后,我会给他们指定一些参考书和论文。有些内容可能涉及到硕士生课程,甚至博士生课程。我鼓励他们通过自学掌握更多知识,在论文中正确引用 最新研究成果。显然,负责录取研究生的教授很愿意接受已经有了这方面兴趣和训练的学生。

    第三,在学生的论文中一定要用数据支持。要表现出掌握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如果学生找不到合适的经济模型和数据,怎么办?很简单,换题目。世界上要研究的经济问题很多。其中能够定量分析的并不多。我们的学生写论文的目的并不是指 望他们能够解决什么重大课题(如果能够自然更好),主要目的还是让对方接受这样的信息,我们的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今后的研究生学习达到更高的水平。从学生 论文中提供给对方的信息是最直接,也最有效。显然,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的论文不可能那么成熟,但是实践证明,我们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做得相当 好。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在图书馆和网上收集到了大量数据,写出了比较正规的论文。

    中国学生的潜能很大。在我们这里没有什么班级、辅导员,从来没有人干预学生的课余生活,可是学生们学习得非常积极主动。我们在大三,也就是中国学生一到加 拿大就开设研究方法课。告诉学生应当如何选题。他们必须在课堂上就自己的选题作报告。要用最短的时间让同学们了解自己要论证的假设。鼓励同学们之间相互帮 助,展开争论。选得不好就换。在大三下半年,学生开始撰写论文。在大四上半年学生论文进入高潮,在期中要当众宣读论文,听取批评。大约修改5-10稿。在 期末正式答辩。和正规的学术会议一样,学生必须在20分钟内借助计算机将自己的论文的目的、理论基础、模型、数据、分析过程和结论阐述清楚。有人怀疑我们 对学生的要求是否太高。实际上,只要让学生明白他们应当做些什么,并且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学生们完全可以独立自主地把所有事情都做得很好。在写论文 期间,大部分学生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周末从来不休息,努力拼搏,最后如期交出论文,并且在报考研究生的竞争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在申请研究生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的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为数众多的申请者之间,也许只有论文才能明显地拉开我们的学生和其他申请者之间的差距。如果 在教授推荐信中针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评介,更有助于帮助对方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让对方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学生。总之,我们在辅导学生考研的过程中努力做到为 对方提供足够的信息。只有让对方了解我们学生的水平,才能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录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