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三班——2012年秋季学期双学位课程介绍

发布日期:2012-09-10 12:46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老师:霍德明 教授

上课时间(地点):      周三19:40-21:30 (二教105) 

周五19:40-21:30 (二教 203)

 

考察方式:三次考试,每次成绩占学期成绩的30%,题型主要是英文的选择题。习题课及平时表现占学期成绩的10%。

 

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在研究人的行为与社会现象。经济学者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法去观察、分析、归纳、甚至进行预测。相对于其它社会科学,经济学所用的方法逻辑性很强,用词遣句十分严谨,学习上必须很清楚的掌握它的含义。本课程将从最大化(maximization)与均衡(equilibrium)的 角度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与掌握现代经济学基本原理、熟练经济学分析的思考模式,进而尝试以经济学基本理念认知与解释观察 到的现象。探讨的议题将主要包括:消费者选择理论、厂商决策理论、市场结构、景气波动与财政政策、金融体系与货币政策、经济增长以及一些专题性研究等议 题。课堂讲授将特别强调经济直观(intuition)的建立,分析上则以图形说明与简单的微积分为主。

 

参考教材选用熊秉元、胡春田、巫和懋与霍德明合著的《经济学概论》(北大出版社)。根据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架构,课程内容可大致分为如下七大部分:

 

个 体行为:传统经济学着重研究经济个体的选择行为:家庭如何基于“最大化”考虑将其有限资源配置到彼此互斥的用途上以获取最大“效用”;厂商如何雇佣各种生 产要素生产产品以获取最大利润。市场需求以及供需均衡都是基于个体的“最大化”选择行为之上。本课程的目的之一便是要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经济现象 与个体理性选择行为之间的关系。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决定了厂商对价格的影响能力,大致可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以及垄断;而厂商对于价格的影响力也逐渐递增。进一步地,我们将得到完全竞争市场下的短期、长期供给曲线、不完全竞争情形下厂商的产量与价格决策,进而分析由此导致的福利损失。

 

要素市场:劳动与资本是生产过程中两种最基本的要素。作为一种衍生需求(derived demand),劳动与资本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与产品市场(作为一种最终需求(final demand))略有差异,因而值得着重加以考察。在此,我们将涉及雇佣劳动与资本的代价,即工资与利息等重要概念。

 

景气波动与财政政策:景气波动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议题之一。基于一些衡量总体经济状况的评价指标,我们可以了解一国经济发展的大致状况及其变化。仍然沿用供需均衡的分析框架,我们将详细考察影响(短期及长期)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因素以及景气波动的潜在原因。在总需求层面,将重点分析私人消费、私人投资以及公共支出,进而讨论政府财政政策对于景气波动的影响。

 

金 融体系与货币政策:在现代经济体系中,金融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这一部分首先将首先简要介绍金融体系的一些基本概念,随后引入与货币有关的重要 议题,进而讨论中央银行如何创造货币、如何实施货币政策以控制货币数量。最终,我们将涉及货币与物价水平、利率、总供需以及产出波动等问题。

 

经济增长:我们将从著名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着手,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并探讨经济增长来源的衡量以及有关的政策涵义等内容。课程亦将涉及最近相当流行的内生增长模型。

 

一些专题性讨论:课程中还将开辟一些专题性研究课题,涉猎经济学最新发展动向以及那些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具体包括:市场与管制、信息经济学、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及其政策等,希望以此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对于现代经济学发展有一全面了解。

 

授课进度

9/12, 9/14 --- Ch. 2;9/19 --- Ch. 3;9/21, 9/26 --- Ch. 4;9/28 --- Ch. 5

10/10,10/12 --- Ch. 6

10/19     第一次考试 (Ch. 2-6)

 

10/17, 10/24 --- Ch. 7;10/26, 10/31 --- Ch. 8;11/2 --- Ch. 9;11/7 --- Ch. 10

11/9, 11/14 --- Ch. 11

11/16     第二次考试 (Ch. 7-11)

 

11/21 --- Ch. 12;11/23 --- Ch. 13;11/28, 11/30 --- Ch. 14;12/5 --- Ch. 15

12/7 --- Ch. 16;12/12, 12/14 --- Ch. 17

12/21    第三次考试 (Ch. 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