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的起源、特征与影响

发布日期:2021-04-13 10:34    来源:

题记:本文采编自2021年第一期China Economic Journal的论文“The genesis, design and implications of China’s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原论文作者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和博士生李诗云。China Economic Journal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英文学术刊物,由英国Taylor & Francis出版集团下属的著名Routledge Journals出版并面向全球发行。

近年来,中央银行数字货币(the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CBDC)的试验热潮在主要经济体中方兴未艾。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指由中央银行以数字方式发行并用作法定货币的一种新货币形式。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主要经济体中探索发行数字货币的先驱之一,已经完成了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并已开始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工作。

本文将针对数字人民币这一新兴事物,介绍其起源与设计思路,并对数字人民币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与分析。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起源

数字货币的兴起首先与美元作为国际货币饱受诟病这一现实密切相关。20世纪40年代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力图在严格的金本位制和灵活的信贷货币之间取得平衡。这一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两方面——美元挂钩黄金,其他国家货币挂钩美元。这确立了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

此外,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后,美联储(Federal Reserve Bank)负责决定货币供应量,随着国际经济的繁荣,美元需求激增,美元短缺问题也随之出现。

上述一国主权货币(如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天生存在短板,被学者总结为“特里芬困境(Triffin Dilemma)”。即随着国际金融体系的稳步发展,各国对美元的需求不断增加,美联储有义务满足这一需求,并通过更大的经常账户赤字增加美元供应。这将演变成一个恶性循环,国际金融体系对美元的需求越大,美国欠世界其他国家的债务就越多。这种经常项目的失衡将不利于美元币值的长期稳定,而币值与汇率的稳定是一种货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前提。解决“特里芬困境”的方法之一是设计一种纯粹的国际货币,数字加密货币技术的实现使得这一方案成为可能。

2009年,比特币(Bitcoin)作为一种数字加密货币登上了历史舞台。它的总供应量由一套算法决定,最大供应量为2100万枚。不管身处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购买、出售或收取比特币,并且在交易过程中外人无法辨认用户身份信息。比特币不由任何央行发行和管辖,因此永远不会超额发行。一般而言,货币应具有三个特点:币值相对稳定,发行量便于调整,同时能够方便地进行交易。由于比特币不具有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其价格波动过于剧烈,因此也很难真正扮演货币的角色。

因此,另一种电子加密货币——稳定货币(Stablecoin)开始出现,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美国脸书公司(Facebook)发行的天秤币(Libra)。该货币的价值由一系列主权货币,包括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提供支持,因此具有内在价值和相对稳定的价格。

然而,天秤币也并非万全之策。首先,脸书公司并非任何国家法定银行,其发行的货币不具备法偿性(legal compensation);其次,天秤币可能与主权货币发生竞争关系,导致国家货币政策的失效,同时无法避免洗钱等犯罪问题。

因此,由中央银行发行的电子加密货币,即依托国家信用的中央银行电子货币,似乎成为破局之法。

数字人民币的特征与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无疑是世界主要经济体走在前列的中央银行之一。央行设计了一整套的数字人民币体系(DC/EP),并业已进行部分试点。

总体而言,数字人民币体系的方案仍然较为审慎,数字人民币本身即为法定货币,由国家信用背书、有法偿能力,同时还有五个特征:

1.双层运营体系。即中国人民银行不直接对公众发行和兑换央行数字货币,而是先把数字人民币兑换给指定的运营机构,包括中农工建四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微信和阿里两家大型支付平台和三家电信运营商,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
2.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即在现行数字货币体系下,任何能够形成个人身份唯一标识的东西都可以成为账户。
3.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即不需要银行账户就可以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
4.双离线支付与多终端选择。即使在网络信号不佳的场所也可进行电子支付,同时除手机外,可选用IC卡、功能机等多种方式进行支付。
5.多信息强度,数字人民币钱包分为5个层级。如用户进行大额支付或转帐,则必须通过信息强度高的实名钱包;小额支付则可通过信息强度较低的匿名钱包。

数字人民币无疑会对中国的移动支付、商业银行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

对移动支付而言,数字人民币主要是为了替代M0(流通中的现金)。自然地,数字人民币钱包对已有的,包括阿里和微信支付在内的移动电子支付平台起到一定的替代。然而,数字人民币钱包和已有的移动支付体系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共存,原因有二:

第一,伴随移动支付的,还包括一整套适用于各类场景的线上生态系统,目前数字人民币钱包仍然不足以替代较为成熟的移动支付体系;
第二,目前两大移动支付平台本身也在数字人民币运营体系之中。

对商业银行而言,一种常见的疑虑是数字人民币是否会伤害商业银行,或导致“金融脱媒”(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 即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体系,直接输送给需求方和融资者,完成资金的体外循环)的现象更加严重?

短期内这一问题可能并不严重,原因在于:

第一,数字人民币依托于双层运营体系,总体由央行把握,商业银行也同样是数字人民币运营体系的一部分;
第二,央行并不补贴数字人民币,因此个人或企业缺乏将商业银行中的存款转移至数字人民币钱包中去的动机。

但是在长期,随着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其便捷性势必会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竞争。商业银行可能会失去部分存款并更依赖于批发融资(wholesale funding),即更依赖于银行之间巨额款项的借入与贷出,区别于银行与其客户之间以传统方式构成的零售银行业。

对人民币国际化而言,数字人民币同样可能带来积极影响。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取决于中国综合国力等多方面因素。现阶段数字人民币方案仍然主要将其定位于M0的替代,距离成为全球性货币仍然具有一定距离。但从长期来看,数字人民币因其便捷性,无疑会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更多便利。

总之,目前的数字人民币体系仍然较为审慎,但是从长期来看,数字人民币是我国应对电子加密货币冲击,提升人民币国际影响力的一项重大试验,其后续影响值得长期关注。

论文信息:

Shiyun Li & Yiping Huang (2021) The genesis, design and implications of China’s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China Economic Journal.

论文链接: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7538963.2020.1870273

论文作者简介:

黄益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金光经济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李诗云,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采编:北大国发院博士研究生刘松瑞

编辑:白尧 王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