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出版物展开 / 收起
出版物
sidenav header background数字技术对跨境支付的影响
发布日期:2021-04-09 01:33 来源:
题记:本文采编自2021年第一期China Economic Journal的论文“Digitalization of cross-border payments”。原论文作者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货币与资本市场部副主任何东。China Economic Journal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英文学术刊物,由英国Taylor & Francis出版集团下属的著名Routledge Journals出版并面向全球发行。
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加速一体化,至今已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然而,跨境支付(cross-border payments)仍然昂贵、缓慢、不透明、可得性差。这一不足在低收入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尤甚。
然而,新兴的数字技术有望改善跨境支付的现状。目前,云计算蓬勃发展,移动设备数量激增,个人和公司的大数据日益丰富,人工智能、密码技术不断进步。尤为重要的是,分布式账本技术(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DLT),如区块链技术成功走进了现实。本文将首先从数字技术对金融服务以及市场结构影响的基本分析框架出发,接下来讨论跨境支付的现状与未来,并最终对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对跨境支付的可能影响进行分析与展望。
基本分析框架
数字技术可以从两方面对金融服务产生影响。第一,数字技术能够提升金融服务的一些特性,如速度、安全性和透明度。尤其在那些未被满足的用户需求方面,技术进步越快,企业就越可能采用相应的新技术来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第二,数字技术可以改变市场结构,即金融服务提供商的组织方式。首先,数字技术会一定程度上降低市场失灵程度,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与交易成本。其次,数字技术可以激励金融中介进行横向整合(向最终用户提供多种服务,如全能银行),或纵向整合(收购上游供应商)。最后,数字技术还可以打破准入壁垒,让新的金融中介机构与现有金融中介机构竞争。
本文将依托这一框架,分析数字技术对金融服务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提供相关监管建议。
跨境支付的现有问题
就金融服务特性而言,跨境支付目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跨境转账既昂贵又麻烦。
第二,跨境转账服务不透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启动跨境交易时人们不知道需要为跨境转账支付多少交易费用。
第三,跨境汇款的时效性也无法保证。
上述诸多问题与目前的市场结构互为表里。目前的市场结构仍然由大银行等大的金融中介机构主导,支付链的每个环节仍然高度集中。对金融中介服务而言,首先规模大具有一定的优势,在许多情况下,较大的规模有利于克服触达用户、遵守法规、建立对服务的信任等交易障碍。尤其对于代理银行(correspondent banks)业务,较大的规模意味着可以负担得起经营大型后台所需的高昂固定成本和沉没成本。其次,规模对于金融中介机构管理流动性和交易对手风险至关重要。最后,网络外部性普遍存在于信息传递中,也存在于结算中,通过对双边头寸进行净额结算可以降低成本,同时与多个交易对手的接触也有助于交易的进行。因此现有金融中介机构受益于高准入门槛。
数字技术可能带来的影响
数字技术,尤其是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将对跨境支付产生怎样的影响呢?首先,从后端进程(Back-end process)的角度而言,这一技术无疑可以增加现有金融中介机构的效率,使得跨境支付的资金流向变得更可追溯,更加透明。然而,这一技术在后端进程方面对于市场结构的影响可能甚微,也因此不一定能有效降低跨境支付所需费用。
其次,从合规性(compliance)角度而言,分布式账本技术(DLT)与其他技术结合后,具有显著降低合规成本的潜力。尤其是,KYC(了解你的客户know-your-customer)共享平台和数字身份(digital identity)有助于信息共享,并有助于降低反洗钱和反恐怖主义融资的监管和制裁合规成本。这一技术还将改变市场结构,并使消费者受益。数字身份将使得消费者更容易在不同的金融中介机构中转换,增强了金融中介机构间的竞争并有望降低服务费用。
再次,从支付工具(means of payment)的角度而言,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DLT)的虚拟货币也许可以颠覆传统的支付体系。目前已经应用的虚拟电子货币基于代币(token)而非存款(deposit),并有可能促进整个支付体系的变革。
数字技术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具体应用有以下几种方案。
第一个方案是建立私营的中心辐射式(hub-and-spoke)支付网络。用户通过ATM机、销售点终端、在线接口或其他方式(spoke)将法定货币兑换为数字钱包中持有的虚拟货币(基于DLT的代币)。然后,这些代币可能跨境通过数字货币的安全网络(hub)转移至收款人的数字钱包。最后,代币按需要通过上述相同方式(spoke)兑换为外国法定货币。
这一方案有其优势,但也有潜在风险。
首先,这一方案无疑将改变市场结构,传统的中央银行与大银行的链条将被替代,消费者也将享受更加快捷方便、低成本且可追踪的跨境支付体系。然而,这一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虚拟货币的潜在不稳定估值会带来风险;终端使用者难以构建对中心辐射式网络支付的信任;不同的中心辐射式网络间缺乏互操作性,会降低这一方案的便捷性和价值。
另一种方案则是在大型电子商务平台或社交网络平台中引入全球稳定币(Global stable coins, GSC)。如脸书网(Facebook)及其合作伙伴已发布以储备货币计值的区块链数字货币——天秤币(Libra)。与第一代数字虚拟货币相比,因其有底层稳定资产支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持币值的相对稳定。
然而,大型电子商务或社交网络公司所发行的全球稳定币,无疑会对世界各国的法定货币产生替代作用。这会降低国家运用货币政策应对负面冲击的能力,并可能会加剧货币错配的程度。
因此,一种更稳妥的方案是,各国中央银行自己主导发行数字货币,即中央银行数字货币。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对跨境支付的影响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 , CBDC)是中央银行发行的法定货币的数字形式。除了具有一般虚拟数字货币的特点外,因其有国家信用背书,无疑具有更加稳定的币值和可靠性。首先,在应用场景方面,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无疑将使跨境支付更加便捷。理论一般认为,一国货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受到政治经济,网络效应(network effect)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并非所有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均能成为国际货币。但是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无疑能够降低交易费用,覆盖更广泛的人群,总体上促进交易效率的提升。
第二,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对宏观金融的影响有利有弊。由于其在跨境支付方面的便捷性,可能会加快他国货币对本国货币的替代;另外,因其便捷性,有可能能够方便绕开一些资本账户管制,使得政府更难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实现预期目标。然而,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在合规性方面无疑具有独特优势,对于打击洗钱和犯罪而言更加便捷;同时因其覆盖面更加宽广,意味着国内的货币政策可以有效覆盖更广泛的人群,提高货币政策的效率。
因此,总体而言,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对宏观金融系统的影响有利有弊,需要采用审慎的态度设计,发行和运营。
论文信息:Dong He (2021) Digitalization of cross-border payments,China Economic Journal.
论文链接: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7538963.2020.1870272
论文作者简介:
何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货币与资本市场部副主任,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香港金融管理局执行董事,负责就有关维持货币和金融稳定以及金融市场发展的问题指导研究和政策建议。他曾任香港金融研究所所长,在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问题领域著述颇丰。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数字货币和数字金融。
文字采编:北大国发院博士研究生刘松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