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出版物展开 / 收起
出版物
sidenav header background外贸易与企业创新:来自中国雇主-雇员匹配调查数据库的证据
发布日期:2017-03-22 03:46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irm Innovation: Patterns and Evidence from Chinese Employer-Employee Survey Data
Wei Tian, Miaojie Yu and Rui Zhang (Volume 10 Issue 1, page 4-17)
企业创新是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渠道,而随着全球市场融合,国际贸易也是触发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因此国际贸易与企业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尽管已有大量研究关注这一问题,聚焦于中国企业的研究仍然不够。本文利用中国雇主-雇员匹配调查数据研究了中国进出口企业的创新行为,发现进口企业在生产和创新上表现突出,出口企业更倾向于进口材料和设备作为投入品,而国内企业相比于外国企业、私企相比于国企在创新上并没有更为突出的表现。
此前的研究表明,国际贸易可能通过三种途径影响到企业创新。第一,竞争效应,贸易开放后,国内生产者面临更多国外的竞争对手,因此有动机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来保持市场份额与利润。第二,规模效应。贸易自由化为国内企业打开了更大的市场,而更大的市场规模能够降低创新的平均成本,进而促进创新行为。第三,投入品多样化效应。关税降低后国内企业能够更容易地进口国外投入品,投入品更加多元的同时,成本也大幅降低,也有利于生产率的改进。
对于中国企业对外贸易与创新问题,最常用的数据来源有以下三个:统计局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和统计局专利数据库。但统计局工业企业数据没有出口目的地、产品种类和进口信息,而且在衡量研发行为时有严重的误差。即使与海关数据匹配起来也无法识别企业进口是用做中间品,生产机器还是再销售。而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专利数据匹配难度很大,大部分企业无法匹配。本文所使用的是中国雇主-雇员匹配调查数据库(CEES),这套数据覆盖了2014年广东省570家制造业企业。尽管只覆盖了一个省份,但考虑到广东省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CEES的数据仍然具有代表性。而且,它提供了企业层面非常详尽丰富的信息,囊括了企业的生产、进出口、所有权属性和创新行为。例如,就创新行为而言,CEES有多个变量可供使用:研发员工数量,商标与品牌数量,专利与发明数量,计算机数控设备使用量。因此,使用CEES数据研究进出口企业的创新行为非常合适。
本文采用了两种实证方法:组间简单对比与回归分析。现有文献普遍认为出口企业在生产和创新上表现更佳,作者首先利用CEES数据对这一结论进行验证,借此检验CEES数据库的有效性。组间对比和回归分析的结果一致表明,出口企业的销售量、雇佣员工数量、资本、增加值和劳动生产率等生产指标显著高于非出口企业;数控设备使用指标、高科技行业指标、研发员工和研发支出数量也显著高于非出口企业。类似地,作者比较了进口企业和非进口企业,发现进口企业的生产和创新行为也显著优于非进口企业。而且,出口企业显著地进口更多投入品。
接下来,本文考察了所有权结构是否影响企业的创新行为。同样,通过比较国内企业和外企在各种创新指标上的差异,作者发现除去国内企业更倾向于分布在高科技行业外,在其他创新指标上二者之间并没有显著区别。此外,比较私企和国企的创新行为,除去私企更倾向于分布在高科技行业、拥有更多的专利申请数量之外,二者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回归分析的结果与组间对比的发现一致。
简言之,本文的研究发现,企业是否进行进出口活动会显著影响到生产和创新表现,具体而言,出口企业相对于非出口企业、进口企业相对于非进口企业有更强的生产和创新表现;而所有权属性对此没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国企相对于外企、私企相对于国企在生产和创新上没有显著差异。(李想 编写)
原文链接:http://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7538963.2016.1274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