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国发展及其长久影响”研讨会征稿启事

发布日期:2024-03-06 01:29    来源:

在过去一个世纪,考古学界已经对史前以及早期历史时期的中国做了大量考古发掘,也已出版海量高质量的考古报告和研究成果。可是,这些海量考古资料还没有引起经济学和其它社会科学界足够的重视,缺乏利用这些大样本考古数据对早期中国发展及其长久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为了推动社会科学学者与考古学者、历史学者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促进对中华文明发展史的深入认识,香港大学量化历史研究中心、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与《经济学》(季刊)联合主办“早期中国发展及其长久影响”研讨会。本次会议的组委会将挑选数篇优秀会议论文,进入《经济学》(季刊)审稿程序,经评审发表于《经济学》(季刊)的“早期中国发展”专辑。

 

研讨会将于2024年10月25-26日(周五、周六)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和香港大学量化历史研究中心具体承办。

 

征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史前社会与经济发展、中华文明起源的机制动因、早期历史时期的社会与经济及制度演变、早期中国发展的长期影响,等等。研究的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形态、社会组织形态、生活水平(基于生物或动物指标等)、财富差距、消费不平等、性别不平等、战争与暴力、气候与地理,等等,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对史前和早期历史时期中国的发展演变史做量化实证分析。也欢迎非量化但基于大样本的研究。论文的写作风格可以参考附录2所列文献。    

 

论文必须为未公开发表过的工作论文,欢迎中、英文论文投稿。

 

会议入选的论文报告人的差旅和酒店住宿(不超过三晚)将由主办方承担。

 

论文提交邮箱:zhongguojjs@126.com;邮件主题请注明“早期中国发展及其长久影响”投稿。联系人:彭老师。

 

论文提交截止日期:2024年8月30日。

 

“早期中国发展及其长久影响”研讨会组委会

                                2024年3月1日

附录1 组委会名单(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志武,香港大学商学院量化历史研究中心、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教授

韩建业,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

林    展,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清史研究所副教授

席天扬、易君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附录2(论文写作风格可以参考的文献)

 

Peterson, Christian E., and Gideon Shelach. "Jiangzhai: So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of a Middle Neolithic Chinese village." Journal of Anthropological Archaeology 31.3 (2012): 265-301.(中文版见:克里斯琴·彼得森,吉迪恩·谢拉克:姜寨:中国一座新石器中期村落的社会与经济结构,任晓莹、姜璐、蔡经纬、温璧绫译,《南方文物》2015年第4期。)

 

Kohler, T. A., Smith, M. E., Bogaard, A., Feinman, G. M., Peterson, C. E., Betzenhauser, A., ... & Bowles, S. (2017). Greater post-Neolithic wealth disparities in Eurasia than in North America and Mesoamerica. Nature, 551(7682), 619-622. 

 

Allen, Robert C., Mattia C. Bertazzini, and Leander Heldring. "The economic origins of govern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13.10 (2023): 2507-2545. 

 

赵红军:气候变化是否影响了我国过去两千年间的农业社会稳定?——一个基于气候变化重建数据及经济发展历史数据的实证研究,《经济学》(季刊)201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