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出版物展开 / 收起
出版物
sidenav header background《经济学》(季刊)第11卷 第3期
发布日期:2012-05-23 01:06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经 济 学 (季刊)
第11卷第3期 (总第45期)
2012年4月
目 录
论文
中美贸易的反比较优势之谜
……………………………………………鞠建东, 马弘, 魏自儒, 钱颖一, 刘庆
对外贸易、金融改革和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证据
…………………………………………………………………………何其春, 孙萌
东道国的环境税与低碳技术跨国转让
…………………………………………………………………………乔晓楠, 张欣
ECFA对两岸三地的经济、贸易和产业影响——基于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的分析
……………………………………………………………张光南, 陈坤铭, 杨书菲
预期、资产价格与总需求
……………………………………………………………………………………张斌
经济波动、超额准备金率和内生货币——基于信贷市场资金搜寻和匹配视角
…………………………………………………………………………………黄志刚
债务融资和掠夺——来自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证据
…………………………………………………………………………………冯旭南
试论消费决策与幸福:动机—精神力场—行为假说
………………………………………………………………………于席正, 江莉莉
司法制度、工资激励与反腐败:中国案例
………………………………………………………………………万广华, 吴一平
父母的政治资本如何影响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表现?——基于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调查的经验研究
…………………………………………………李宏彬, 孟岭生, 施新政, 吴斌珍
空间计量经济学专辑(专辑主编:梁琦、黄卓)
空间经济学在中国
……………………………………………………………………………梁琦, 黄卓
贸易开放对中国区域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1987—2009
……………………………………………………………………熊灵, 魏伟, 杨勇
市场邻近、供给邻近与中国制造业空间分布——基于中国省区间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
…………………………………………………………………赵曌, 石敏俊, 杨晶
地理与服务业——内需是否会使城市体系分散化?
…………………………………………………………………………陆铭, 向宽虎
企业出口之动态效应研究——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2001—2007
…………………………………………………………………金祥荣 刘振兴 于蔚
贸易成本与国内产业地理
…………………………………………………………………………许德友, 梁琦
总部集聚与工厂选址
…………………………………………………………………梁琦, 丁树, 王如玉
论文
中美贸易的反比较优势之谜
鞠建东 马 弘 魏自儒 钱颖一 刘 庆
摘 要 通过统计分析,本文发现中美贸易间存在“反比较优势之谜”。即美国在其具有技术上比较优势的行业,对中国出口相对较少,且在其比较优势越大的行业,对中国出口量相比世界其他地区越少;相比之下,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则符合比较优势原理。为进一步检验该现象,本文将Eaton-Kortum模型扩展到多部门,并将其应用于中美贸易结构影响因素的经验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行业生产规模和贸易成本等因素后,比较优势在中美双边贸易中的不对称作用依然存在,且结果稳健。
关键词 中美贸易结构,比较优势,多部门E-K模型
对外贸易、金融改革和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证据
何其春 孙 萌
摘 要 本文根据技术扩散模型阐释,中国的技术进步取决于它对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和可吸收的世界先进技术集合的乘积。金融改革通过消除经济扭曲提升我国的吸收能力。如果国际先进技术通过对外贸易扩散到中国,那么对外贸易和金融改革在增长中就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利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数据,我们没有发现对外贸易(出口或进出口)和金融改革在促进经济增长中有显著的互补作用。该结论在控制条件收敛、其他经济增长因素、分省和时间效应后成立,并在解决贸易的内生性后仍然稳健。将该结论和我们已发现的金融改革和外商直接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中有显著的互补作用的结果相对照,可见,与国际贸易相比,国际先进技术更可能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扩散到中国。
关键词 对外贸易,金融改革,互补性,经济增长
东道国的环境税与低碳技术跨国转让
乔晓楠 张 欣
摘 要 本文借助一个外资企业与东道国企业进行古诺竞争的模型,讨论了在市场机制下外资企业的低碳技术转让问题,并重点分析东道国的环境税政策及补贴政策在其中的影响。研究表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需要东道国宽松的环境政策加以配合,发达国家回避技术支持问题来要求发展中国家执行严格的环境政策实际上是将发展中国家置于两难境地。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坚持不同议题之间互动的谈判策略,在确定技术获得的前提下探讨减排责任的承担问题。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东道国的环境税政策,低碳技术转让
ECFA对两岸三地的经济、贸易和产业影响——基于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的分析
张光南 陈坤铭 杨书菲
摘 要 基于全球贸易分析GTAP模型及相关地区关税校准,本文分析了《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早期收获”和“全面实施”两种降税安排对两岸三地的经贸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早期收获计划将对大陆的贸易余额和贸易条件产生负面冲击,但长期动态条件下将显著促进两岸贸易、经济增长和福利水平;ECFA全面实施的影响幅度大于早期收获计划;台湾地区的改善幅度大于大陆,香港地区作为两岸贸易中转港的地位显著减弱;ECFA对各产业影响存在差异。
关键词 ECFA,台湾,GTAP
预期、资产价格与总需求——一个简明的理论框架
张 斌
摘 要 本文在风险资产价格和总产出空间内,建立了无风险资产、风险资产、信贷和商品市场的联立均衡模型。与传统结构性宏观模型的主要区别是明确地将风险资产价格融入模型当中,强调了预期与风险资产价格变化对总需求的影响,对于现阶段的宏观经济问题提供了有针对性且易于掌握的分析工具。比较静态分析中讨论了人民币升值预期、风险偏好下降、货币政策变动、扩张性财政计划以及外部需求下降等几种外部冲击对风险资产价格和总需求的影响。
关键词 预期,资产价格,总需求
经济波动、超额准备金率和内生货币——基于信贷市场资金搜寻和匹配视角
黄志刚
摘 要 本文基于信贷市场资金和项目的搜寻与匹配视角建立了一个内生货币模型,分析经济波动和货币政策对超额准备金率和货币乘数的影响。比较静态分析发现,超额准备金率具有逆周期特征;其变化有减弱法定准备金率和基础货币政策效果的作用。动态分析发现,超额准备金率具有滞后周期特征;超额准备金率的内生变化会带来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通过中国数据校准参数后的模拟发现,较高惰性的法定准备金率调整政策不仅不能有效抚平信贷市场波动,反而可能是造成信贷市场不稳定的原因。对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超额准备金率的上述特征都具有很好的统计显著性。
关键词 超额准备金率,内生货币,匹配函数
债务融资和掠夺——来自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证据
冯旭南
摘 要 以295家公司为样本,本文重点探讨我国家族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动机。结果发现,无论是用短期债务融资还是长期债务融资来衡量,银行借款行为都反映了家族终极控制人的掠夺动机。具体表现为:终极控制权和所有权的分离程度越大,负债融资的比例越高;在治理环境不完善的地区,这一特征尤其明显。这说明上市公司进行银行融资的目的不是为了发挥债务的治理效应,而是为了增加其可以控制的资源,为终极控制人的掏空行为提供便利。本文的分析有提醒金融监管当局防范金融风险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家族公司,代理问题,债务融资,公司治理
试论消费决策与幸福:动机—精神力场—行为假说
于席正 江莉莉
摘 要 精神与物质并非全然等价,漠视心理机制,侈言幸福。本文不仅内生化传统经济学的偏好,引入心理学对人类心智需求的观点,建构一套同时考虑物质与精神需求的幸福模型 (动机—精神力场—行为假说),考量情绪与理智并存以及交互运作的本质。模型中理性的代理人透过消费与心理特征取得,达成目标;而掌管情绪系统的委托人除根据本能性、社会性与潜在的我世界三种动机,订定目标外,也对代理人的行为结果进行幸福评价。本模型不仅更完整呈现幸福的形成与演进,也揭示多元的心理哲学意涵,并合理解释若干幸福的疑义。
关键词 幸福,双元系统,伊斯特林悖论
司法制度、工资激励与反腐败:中国案例
万广华 吴一平
摘 要 现有研究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腐败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其根本原因是什么?中国目前实施的反腐败策略效果如何?这些都是反腐败研究中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中国1989—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从立法、执法和工资激励等视角实证分析了中国反腐败策略的效果。文章发现,司法制度建设(增加立法数量和加大执法力度)能够显著减少腐败发生率;高薪养廉(增加公务员工资)对反腐败发挥了积极影响;预算外收入增加是导致腐败蔓延的原因之一。另外,司法制度(立法)在反腐败中的作用受到预算外收入的影响。
关键词 反腐败,司法制度,高薪养廉
父母的政治资本如何影响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表现?——基于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调查的经验研究
李宏彬 孟岭生 施新政 吴斌珍
摘 要 利用作者收集的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我们分析了“官二代”学生与非“官二代”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第一份工作的工资差异。研究发现“官二代”学生的起薪比非“官二代”学生的起薪平均高13%(约280元/月)。这一差异不能被学生家庭的收入、父母的教育程度、学生的高考成绩、就读大学的质量以及学生在大学期间积累的人力资本所解释。因此我们认为父母的政治资本本身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表现。
关键词 政治资本,工资溢价,代际间传递
空间计量经济学专辑(专辑主编:梁琦、黄卓)
空间经济学在中国
梁 琦 黄 卓
摘 要 本文简述了空间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在过去二十年里在中国的发展,并指出空间经济学在中国的下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和国际贸易、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以及发展经济学的进一步结合。同时,我们介绍了空间经济学国际研讨会(2011)的概况以及入选的六篇论文。
关键词 空间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
贸易开放对中国区域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1987—2009
熊 灵 魏 伟 杨 勇
摘 要 本文在新增长理论和空间经济学框架下,构建贸易开放与区域增长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1987—2009年间中国省际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中国省域经济和产业经济层面的增长均存在空间相关性;控制空间相关性后,贸易开放对省域经济的增长效应为正,伴有空间收敛与发散双向效应,并因地区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差异而存在空间异质性;产业层面的空间效应体现了产业特征,与整体经济并不完全相同。
关键词 贸易开放,区域增长,空间效应
市场邻近、供给邻近与中国制造业空间分布
——基于中国省区间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
赵 曌 石敏俊 杨 晶
摘 要 探究制造业空间分布的成因和机理是深入理解我国区域差异成因的基础。NEG理论认为由市场邻近和供给邻近所决定的贸易成本是制造业地理集中的主导因素之一。本文利用2002年中国省区间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了分省区两位码分类制造业部门的市场邻近与供给邻近,在区分部门特性和区域属性影响的基础上,验证了贸易成本及其他要素对制造业部门空间分布的影响。在现阶段的生产成本水平下,贸易成本是影响我国制造业部门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贸易成本,市场邻近,供给邻近,制造业部门分布,中国省区间投入产出模型
地理与服务业——内需是否会使城市体系分散化?
陆 铭 向宽虎
摘 要 本文利用中国城市面板数据,考察了到大港口和区域性核心大城市的距离对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我们发现,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和到大港口的距离之间呈现出三次型的“∽”曲线关系,随着离大港口越来越远,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下降、上升再下降。相比之下,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和到大港口的距离之间也存在三次曲线关系,但是没有第二波峰,说明第二产业的集聚力比第三产业相对更强,但离散力相对更弱。同时,我们也发现,区域性的大城市对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比对第二产业的影响更加明显。本文的含义是,向沿海和大城市周边的空间集聚对于服务业发展非常重要,服务业作为内需增长的源泉并不会使城市体系分散化。
关键词 服务业,空间集聚,“中心—外围模式”
企业出口之动态效应研究
——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2001—2007
金祥荣 刘振兴 于 蔚
摘 要 本文对中国企业的出口选择及其学习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同样存在优质企业做出口的现象;出口会迅速实现企业的规模扩张;出口企业通过出口学习会给企业带来生产率的短期提高,而后出现动态衰减。我们的研究启示是:依附低端制造和外生出口贸易中介的中国企业,通过进入国际市场虽然取得了规模上的快速扩张,但在效率提升上却收获甚微,动态地来看,中国做出口的优质企业可能会演变为更劣质的企业。
关键词 出口,自选择效应,劣质企业
贸易成本与国内产业地理
许德友 梁 琦
摘 要
中国目前的产业地理是在国内外经济一体化同时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本文以贸易成本为核心变量,在空间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研究了国内外经济一体化对国内产业地理的影响。通过拓展Krugman and Livas(1996)的两国三地区模型,设定国内两地区对称和不对称两种情形讨论国内外贸易成本对国内产业地理的作用,并以后者模拟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与外部市场不对称的情形;通过数据模拟呈现内外贸易成本、市场规模与产业空间分布的关系。
关键词 贸易成本,产业地理,经济一体化
总部集聚与工厂选址
梁 琦 丁 树 王如玉
摘 要 总部经济的地理特征就是总部集聚。本文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空间经济学模型,深入阐释总部与工厂分离的机制。模型分企业总部集聚和企业总部在南北地区均匀分布的两种情形,细致地探讨了跨地区运输成本、企业总部和工厂之间的交流成本以及地区间税收政策差异这三个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工厂选址的机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运输成本的降低将导致企业倾向于在总部集聚地区设立工厂;而无论运输成本高低,只要交流成本和外围地区劳动力工资上涨,更多的企业趋向于在总部集聚地区设厂;只有当外围地区的劳动工资降低或税率降低,更多的企业才趋向于在外围地区设厂。本文也再次验证了税收竞争的南部有利性与整体“竞次”(race to bottom)局面:一个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不仅会对当地的企业产生影响,更会对总部集聚地区的其他企业利润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 总部集聚,工厂选址,产业转移,空间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