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第59期(总第281期) 环境和国际贸易的关系

发布日期:2001-12-03 06:57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在第一届中国经济年会的环境和经济发展讨论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李泊溪局长作了题为"环境和国际贸易"的专题讲座,摘要如下:

  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年会,在这次年会上设立环境与经济发展的专题研讨,体现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对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注。今天我在这里演讲的内容是基于我最新的一个课题研究。过去,环境问题一直是一个区域性的问题,但随着最近三百年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随着经济和环境问题的全球化,管理和规则的制订也日益全球化。在我国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环境和国际贸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事实上,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已经遇到了环境障碍和环境壁垒的问题,并且有愈加严重的趋势,如何协调好环境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下面我开始第一个题目:环境和国际贸易的关系。

  人类的生产活动涉及环境,因此贸易必然涉及环境问题,这是早已存在的客观事实。国际社会对环境和国际贸易问题的关注是以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为标志,并以所谓的"绿色浪潮"为背景的,人类的发展观、消费观和医疗保健观的变化反映了人类经济发展的趋势,世界发展观转向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人为本;消费观的变化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医疗保健则将重点放在了提高人体免疫力上。过去几十年间,"绿色"成了少污染,更健康的标志,绿色商品、绿色建筑乃至绿色纺织品等与绿色有关的新事物纷至沓来,形成了一股席卷全球的"绿色浪潮",这股浪潮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给人类生活和国际贸易带来了深刻影响,成为环境和国际贸易问题的世界背景。

  环境问题在过去是一国国内的问题,环境问题的解决取决于一国的价值标准和社会背景。20世纪80年代,全球变暖,土地沙漠化等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环境因素成为部分国家在对外贸易中的考虑因素。进入90年代,环境作为新的一种贸易资源和贸易产业被重新认识,但是,环境和国际贸易的关系远未达到完满协和的境地,相反,随着二者发展的不断深入,新的问题仍在不断出现。

  环境和国际贸易问题的成因可以分为两方面:在客观上环境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确实存在着不协调的地方,另一方面在主观上某些国家经常会通过贸易手段影响其他国家环境法规和政策的指定。我们大家都知道在经济发展中应该深化国际贸易,发挥比较优势,但有些国家常常会制订贸易政策来妨碍其他国家比较优势的发挥,环境经常成为这些国家限制别国的条件,称为"环境壁垒"。举个例子,我们在北京街头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出口转内销的商品,它们中相当的一部分都是由环境壁垒造成的。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常常表现为环境标准对进口商品有隐含歧视性和一些国家"双重性"的环境标准,即对它国厂商制订高于本国厂商的(通常是苛刻的)环境标准。

  国际贸易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全球化和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人类没有必要在环境保护和国际贸易发展间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二者对于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都是不可或缺的。为环境保护而采取的贸易手段可以不受自由贸易某些原则的限制,而国际贸易政策强调为了环境保护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贸易措施,但是这些手段和措施不应该为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由于出发点和侧重点的不一致,环境保护政策和国际贸易政策在处理环境和国际贸易问题上出现冲突和矛盾是难以避免的。在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大背景下考察环境和国际贸易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环境和国际贸易间的矛盾冲突同发达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和利益冲突密切相关,这些矛盾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平等协作是处理国际贸易问题的基本准则,广大发展中国家应该联合起来同发达国家指定的歧视性的环保标准和"双重性"的贸易政策作斗争。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中的贸易政策中都包括一些环境标准,这些可分为一个国家自行准则和区域性规则,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欧盟的规则,它对我国对外贸易有很重要的影响。这些规则都或多或少地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另外,这些规则对跨国公司国际间投融资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跨国公司的投资通常会从限制多的地区流向限制少的地区,另一方面,环境规则也会对跨国公司的国际贸易造成影响。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发展,国际贸易中的环境准则也取得很大发展,比如《生物安全议订书》、《气候框架议订公约》和其他一些与环境有关的技术壁垒。同发达国家相比,由于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上的劣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环境规则的限制而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国际贸易中的环境规则对一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深受国际贸易中环境规则制订和实施的影响。首先,环境规则会影响一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一些重要产业的发展;其次,环境规则对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有着引导作用,比如绿色农业、绿色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第三,新的发展观对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第四,中国的对外贸易正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的种种环境壁垒的挑战,其影响不仅涉及出口产品本身,而且深入到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对这些问题不能详尽阐述。从我们已经掌握的资料看,我国的对外贸易正受到来自环境规则越来越大的挑战。目前,严峻的"绿色挑战"尚未引起我国政府和企业的足够重视,随着经济自由化和我国加入WTO,我国企业将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更符合环保标准,更能满足消费者环保需求的国外商品挤占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因为不能达到其它国家的环保标准,我国产品不能进入国际市场。这些挑战都已经初露端倪。

  为了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消除环境因素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我们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这也是我们这次研究的重点。第一,我国应该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工业话模式。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工业化的阶段,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模式的内涵包括: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通过信息化提高工业化的效率,降低工业化的物质消耗。提倡节约能源的工业化模式,决不再重复发达国家走过的高消耗、高污染的道路。美国在工业化进程中,以全世界6.7%的人口消耗了当时世界60-70%的能源,按这个比例,即使耗尽全世界所有的资源,也不能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在"十五"计划中,我们已经提出了在现有的生态环境和水平下,将环境污染控制在最低,并且治理环境以达到一定标准的目标。对生产进行严格的能耗和污染控制,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加强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发展绿色产业。第二,重视环境政策对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影响。关注和深入研究世界各国环境政策的制订极其对相关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制订相应的对策,在竞争政策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建立培训制度和培训中心,创造条件提高企业的环境意识和竞争意识。扩大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策略的覆盖范围,国家不仅应该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贯彻环境政策,还应注意中小型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清洁生产状况。第三,以绿色产品和环境标志为引导,大力提升我国产品的质量。大力发展有机食品的产量。以环境标志为引导提升工业制成品的质量。环境标志是为向用户提供产品的环境友好程度信息而自愿增加的标志。环境标志是相对的,但它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提高消费者的信赖度。对此,我们对环境标准提出两方面的政策。一方面,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应该密切注意发达国家环境标准的变化,依托自身优势,提高自身产品的环保水平,加强本国的环境治理。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国际环境标准的制订中去,争取自己的正当利益。结合ISO14000标准,提高我国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ISO14000作为一套科学有效的环境标准,它的执行已经成为国际潮流。这一标准的执行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我们应该对此足够重视。第四,大力发展服务业,规划服务业中旅游业的发展。有人认为旅游不存在污染问题,实际上旅游业同环境的友好程度也很重要。发展服务业对提升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我们也要注意环境保护。第五,时时关注国外环境规则的动态,指定相应的对策。建立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加强研究,加快我国相关标准的研究和指定,同国际先进标准接轨。参考国际经验,建立自己的环境壁垒体系。第六,在参与国际竞争的同时,提高国民经济的环境友好水平。第七、在加入WTO后,完善有关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政策,逐步放宽对外商的准入限制。第八,联合发展中国家,坚决反对发达国家苛刻的环境壁垒。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简化了阐述和分析。需要明确的是,环境和国际贸易的问题很早就已经存在,因为贸易产品的生产、包装、运输等方面都同环境因素息息相关。这一问题在近20年得到重视,成为一个新的课题。这一课题又是十分复杂的,因为环境和国际贸易的问题不仅体现在贸易过程中,而且体现在贸易产品的生产流通的整个过程中,影响它的因素很多。环境和国际贸易问题是难度较大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国际经济中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协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的协调。环境和国际贸易问题涉及可持续发展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贯彻,环境和国际贸易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中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环境和国际贸易问题急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我们要迎接挑战,更要抓住机遇。环境和国际贸易问题是可以协调的,他们可以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框架下,实现协调统一。中国在逐步进入小康生活阶段后,也逐步进入提高生活质量的阶段,环境和贸易的协调发展不仅是贸易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在产品生产充分重视环境因素和生态要求,这才是解决环境和国际贸易问题的坚实基础,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