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第59期(总第475期)纵向国外直接投资、知识溢出和增长

发布日期:2004-11-18 07:21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纵向国外直接投资、知识溢出和增长

 

    2004年10月28日下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何茵博士在中心万众楼小教室做了题为“纵向直接投资、知识溢出和增长”。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在于:纵向的直接投资是如何通过知识溢出影响转包国及转包接受国的长期知识积累和经济增长率的。

    报告人首先回顾了研究的背景和动机。首先,以往对纵向直接投资的绝大多数研究都着重于研究对接受国,即发展中国家的直接影响,包括劳动力市场、产业结构和福利。同时,对投资国的影响的研究基本只限于劳动力市场,研究结果大多是认为会降低就业、故反对纵向直接投资。实际上,纵向直接投资在近几年的投资总量上已经变得非常重要,这个问题更值得探讨。作者试图从另一个角度看投资国的其他投资动力,诸如知识创新和长期持续增长,由此看纵向直接投资对发达国家的影响。第二个研究的动机是有关于模仿对创新的影响、即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问题。创新者利益若不受保护,会使其创新动力下降;受保护又会降低竞争。第三个研究的动机则是来自于对知识溢出的考虑。早期直接投资的研究没有研究这个领域。知识溢出对知识创新的作用包括:首先,总的知识积累越多,知识创新效率越高;再者,模仿性的知识溢出越多,可以提高创新的预期收益,从而提高创新积极性提高;另外,模仿性的知识溢出也可以使竞争程度下降、预期收益提高,因此维持现状更容易,创新积极性会下降。作者认为在这两种效应中,我们应该探讨到底哪种占主导地位。

    作者本文中的模型是研究了与三种不同的知识溢出(分别是产业间的、边干边学、通过模仿而形成的直接投资的溢出)相联系的生产外包,对转包国技术创新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由此来为接受转包国更合理、有效利用转包、促进本国知识和经济增长提供间接的政策指导。

    具体模型包括两国(南方、北方)、两部门、两商品和两要素。消费者做效用最大化决策,两个部门可被理解为农业和工业、制造业部门。劳动力不可流动,与南方相比,北方劳动力更熟练。生产者则是使用劳动力和知识资本来生产两种商品,所有知识资本都由发达国家生产出来。农产品只使用劳动力,工业产品需要两种要素的结合投入。另外,如果工业部门转移设厂,从北方迁移到南方,会使固定资本增加,劳动力使用情况不变。即南北两边的可变成本一致,但固定成本有所不同,由厂商衡量决定到底在哪边生产。两种产品也不是完全替代品,因此,高成本产品相应具有高价格和低的市场占有率。

    直接投资方面,厂商根据比较利润和固定成本在两边的比率的大小,也就是根据投资回报率来定是在本地生产还是成为跨国公司。均衡状况时两者应该相等。如果厂商最终设在南方生产,那么可能的情况会是:多出来的固定投资成本足够小,或者两边的工资的差距足够的大,或是弹性对价格反应的敏感程度足够的大。

    知识资本是从劳动力生产得来,只用作一部门的固定成本。作者提出,知识创新的效率即每创造新的一单位知识需要花费多少单位劳动力的投入。发达国家拥有的知识越多,生产新一单位的知识资本的成本越低。两国之间的、同一国中不同产业间、边学边干的知识溢出都会对知识创新的效率产生影响。另外,如果留在当地的生产过程越多,那么生产知识资本所需的成本越少。

    通过直接投资而形成的知识溢出,作者使用的是受资国(南方)模仿转包国(北方)跨国公司新品种的模仿率来度量的。知识溢出完成后,生产同样产品的跨国公司和受资国公司进行价格竞争,使得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利润为零。要不要进行直接投资,除了上文提到的固定成本、工资差、价格弹性这三个决定因素外,还要取决于模仿率的大小。模仿率越高,那么如果设定跨国公司还会存在,就需要多出的固定成本额更少。通过模型可以解出均衡状态下的研发水平和资本增长率。可以发现,知识积累可以使南北双方具有同样的发展水平。

    接下来她集中于模仿,跨国公司投资率,研发量,增长率等变量关系的实证讨论。所用的是7个发达国家和9个发展中国家在1991至2000年间的数据。从中得到的结论包括:首先,发展中国家是没有知识可以被发达国家接受的;再者,留在北方的生产过程越多,确实可以提高北方的知识资本的生产效率;最后,模仿率越高,也就是知识产权的保护率越弱,跨国公司也就越少,些都是与我们的经验直觉相同的。

    结果同时表明,很多情况下,公司会降低R&D投资,同时提高跨国生产的水平。通过越来越多的生产过程被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一些边干边学的知识溢出就会发生,这种情况会降低创新的有效性。因此反过来更是降低了创新投资的水平,降低长期的资本增长和经济增长率。

 

(杨柏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