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第2期(总第418期)既要谨防局部投资过热,也要继续治理通货紧缩

发布日期:2004-03-10 08:44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去年我国经济在新一届政府领导下战胜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冲击,国内生产总值比2002年增长9.1%,在疲软的全球经济中一支独秀,也是1998年出现通货紧缩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尤其是2003年12月和今年1月,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2%,我国经济似乎已经摆脱了1998年以来的通货紧缩的阴影,进入了新一轮高速增长期。然而仔细分析2003年宏观数据,在快速的经济增长背后,仍存在许多隐忧。今年的经济工作既要谨防局部投资过热,也要继续防治通货紧缩。

通胀局面尚未堪忧,通缩格局仍未摆脱
从去年9月份开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开始超过1%,到12月份达到3.2%,价格上升集中在粮食、肉、禽、蛋、蔬菜等食品上,平均上升幅度达8.6%,其他消费项目的价格基本稳定。2003年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472元,城市居民的食品支出只占其收入的37.7%,8.6%的食品价格上涨,等于城市居民每月增加23元食品费用支出,除了少数低收入人群外,应完全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从2004年1月份全国农产品集贸市场价格走势来看,粮食、油料、猪肉价格和上月相比,已经开始回落或趋于平稳,只要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随着春、夏来临,农民在高价刺激下,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市场供给将会增加,食品价格应会逐渐下降。所以,在目前状况下,我国不至于出现令人担忧的高通货膨胀现象。而且,如果农产品的价格暂时维持在目前较高的价位上,今年农民的收入将会有较大增长,对于连续几年收入增长缓慢的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我国宏观经济更值得关注的是生产能力普遍过剩,物价水平不断下降的通货紧缩现象。虽然2003年12月商品零售价格和去年同月相比上涨了1.9%,是1998年以来的第一次,但是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统计的17个分类中,有11个分类的商品的价格还在继续下跌,说明这11类商品过剩生产能力的情形尚未有好转。在价格上涨6类商品中,涨幅较大的是食品、建材和金银珠宝,分别为8.6%、5.6%和13.7%。金银珠宝价格上涨是因为利率低,居民以此作为保值手段,但因为数量小,对总体物价水平的贡献不大。食品价格如前所述上涨幅度应该会下降,建材价格将会随着下节所讨论的控制局部过热而下降。因此,我国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很可能在下半年又出现负增长,我国并未摆脱通货紧缩阴影。

局部投资过热需要及时治理
一个国家在出现通货紧缩时,国民经济通常非常疲软,我国在1998年出现通货紧缩的基本格局并未有根本变化的情况下,去年国民经济却出现了增长加速的情形,究其原因在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突然从1998年至2002年间的年均11.8%提高到26.7%,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真实的投资增长率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房地产、汽车项目投资增长,以及由此两个项目的投资增长带动的钢铁、建材项目的投资热潮,尤其引人注目。对于目前房地产、汽车项目以及连带的钢铁、建材的投资是否过热,要看是什么原因引起投资突然出现大幅增长,以及建成后是否有足够大的市场需求来消化这些突然增加的产量。

造成房地产和汽车项目投资快速增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消费信贷的开放。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很快,不少家庭已经进入到可以用分期付款来购买商品房和家用轿车的阶段,过去这些家庭由于缺乏消费信贷而无法实现其消费愿望。这两年随着消费信贷的开放,商品房和汽车出现热销,刺激了房地产开发商和汽车企业的投资热潮。二是四大国有银行为了争取上市,用做大分母的方式,增加贷款来降低呆坏账比例,以满足上市条件,因而大大增加了贷款可得性,使得房地产开发商和汽车企业得以获得巨额的银行贷款,实现其投资意愿。

应该警惕的是,现在商品房和汽车的热销,实际上是多年来因为缺乏消费信贷而积累的“存量需求”的释放。就像水库中的水一样,开始释放时流量很大,但是等积累的存量需求释放完毕以后,房地产和汽车的需求就会恢复到常量,到时候,这轮投资热潮增加的房地产、汽车的供给市场将无法消化。届时钢铁和建材行业,也会因为房地产和汽车投资的下降热出现过剩生产能力,银行向这些行业发放的贷款也会产生相当多的呆坏账。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领域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形尚未消除,如果不能很快的将房地产、汽车、钢铁、建材的投资热潮降温,一、二年后生产能力全面过剩、物价水平不断下降的通货紧缩的困境将会出现雪上加霜的情形。

在治理当前的局部投资过热问题时,要避免采用过去砍投资、砍信贷,一刀切的行政控制手段。可以利用货币政策手段提高贷款准备金、对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等来控制过快的信贷增长。也就是使用温总理在科学的发展观的讲话里所主张的,以经济手段、政策指导、发布信息等来引导企业。在治理局部过热的努力中,还要同时强调正确的政绩观,遏止各地出现的开发区热。

启动农村需求是篇大文章
由于绝大多数领域过剩生产能力并未消除,物价还在继续下降,因此治理通货紧缩仍然是当前宏观经济管理的一项要务。在去年政协的大会发言上,我曾提出过剩生产能力是一种“存量生产能力”,解决通货紧缩的最佳对策是启动国民经济中的有支付能力、有需求愿望、但是因结构性或政策性限制而无法实现的“存量需求”。在我提出的四项存量需求中,外国直接投资和民营企业投资的限制已经随着WTO协议的施行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而消除;城市居民的住房和汽车消费,也随着消费信贷的开放而启动。目前国民经济中剩下的存量需求主要在于农村消费,这也是我国的存量需求中最大的一块。

限制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相对比较低,加上与生活消费有关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佳。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已部署详细政策措施,在此我仅再次强调,在农村地区投资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够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经济的发展,实现在农村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带来一个购买家用电器的高潮,掀起厨房革命、卫生革命,把家用电器产业和许多制造业现存的过剩生产能力消化掉。而且这类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规模小,劳动投入密集,使用当地材料,能够促进当地非农产业的发展,创造出许多非农就业机会。在这类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每投入1元,至少将会增加农民0.9元的收入。所以,把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资金更多用在改善农村和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上。这对消除当前的通货紧缩来说,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而且,可以“一石数鸟”地达到增加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缩小城乡差距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