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第42期(总第384期)非典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经验教训

发布日期:2003-05-22 08:23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本文将就非典疫情对我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从非典的爆发和蔓延中我们应该吸取的对突发事件管理的经验教训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非典疫情爆发以后,为了评估我国经济可能受到的影响,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在4月18日组织中心的研究人员和学生在北京做了一次调查,调查的范围是受非典影响比较大的旅游、餐饮、酒店、交通、零售业等行业。根据调查的结果推算,如果疫情不能在短期内得到控制,2003年全国旅游业的直接损失估计将在1400亿人民币,如果加上其它间接影响,经济损失总额可能达到2100亿人民币左右,使我国2003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比原来预期的少1-2个百分点。

    当然上述预测是否变为现实,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如果非典疫情蔓延时间更长、范围更广,尤其是蔓延到许多医疗和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那幺造成的损失可能比我们的估计还严重。另外,在做上述估计时,有几点正面的因素我们没有考虑在内。非典的流行对某些行业,如电信、医药的需求会有正面的刺激作用;在疫情控制以后,被抑制的消费、零售、交通、生产也会有补偿性的扩张。目前北京的疫情已经从4月底和5月初每天新增病例和疑似病例100多人,双双下降到现在的30、40个病例以下。全国的情形也大致相同。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如果非典疫情不出现反复,情况继续好转,我估计对今年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控制在1个百分点以内,我国仍有可能取得7%到8%的年增长率。

    不仅对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可以不必悲观,对我国长期的经济发展更应该可以继续保持乐观。主要的原因是:非典只感染到极少数人,绝大多数受感染者可以治愈。全国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不会有何损失,而且,我国的经济、社会组织结构也没有受到影响,疫情过后,生产能力、组织活动可以较快恢复到疫情发生前的水平。另外一个可能影响的因素是外商直接投资,2002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达527亿美元,高居全世界第一位。非典疫情爆发后,确实有不少外商取消了原订的来华访问、洽谈投资项目的计划。然而,外商到我国来投资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利用我国劳动力素质高、工资低廉,又有厂商群聚,上下游零部件的综合配套能力强,交通、运输、通信方便,各项基础设施好的条件,在我国设厂生产以向国外输出产品。二是我国国内有全世界增长最快、规模最大的市场,到我国来投资生产以直接销售到国内的市场。外商到我国来直接投资的这二个目的均决定于我国经济的基本面,等疫情过后,可以预期暂缓来华的外商将会重新收拾行装来华,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不会减少。综合上述分析可见,非典疫情被控制后,我国的经济发展会迅速回归到原来的长期趋势。

    就当前我国政府来说,最艰巨的任务是防止疫情向农村蔓延。目前60.9%的人口生活在农村,绝大多数的农村地区生活、卫生、医疗条件远不如城市。如果非典一旦从城市传播到农村,将会成为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庆幸的是,我国政府对农村基层组织的动员能力强,能够发动村民互防、互助,提高警惕。同时,一旦发现病例,一定要在第一时间里马上追踪病史,切断可能传染途径;也要劝阻和控制1亿多进城务工的农民返乡,坚持就地预防、就地隔离、就地治疗;对农民和农民工的非典患者实行免费检查、隔离和救治等。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政策。

    其次,现在疫情虽然已经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但是许多非典患者的密切接触史没有掌握,每天新增的确诊病例中还有相当部分是新发病例。从香港、广东、新加坡的经验来看,不能排除疫情会有反弹的可能,因此,直至疫情完全消除前,不能放松防治工作,原有有效的措施还要继续严格执行。

    在非典疫情完全消除前,经济中受到较大冲击的行业如旅游、交通、餐饮和没有因为经营活动减少而辞退原来雇佣的农民工的中小企业,政府有必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在税收上给与一定的减免,以减少其损失。对贫困的农村地区的防治工作,中央政府也要继续给与足够力度的专项财政补助。

    今天的会议不仅是要评估非典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而且应该探讨怎样从非典的爆发当中吸取经验教训,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温家宝总理提出的把坏事变为好事的目标。

    非典是一个传染病,2002年11月16日在我国广东省出现首例病例,2003年2月初已经在广东的中山、江门、深圳等地蔓延开来,广州出现了抢购消毒用品和板蓝根的风潮,接着在香港、越南、加拿大也出现被感染的病例。虽然直到4月下旬经过全球的许多科研人员不眠不休的攻关研究才确认非典是由新的冠状病毒的感染引起,但是对这起具有恶性特质的新型传染疾病在3月中下旬应该已经有所认识,如果当时采取果断措施,非典就不会在北京以及全国许多地区造成这幺大的影响。非典的第一个病例出现在广东,但是它的影响不仅是内地,香港、台湾、新加坡、越南、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也受到影响。作为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一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员的交往,包括国内的交往和对外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发生在我国的疫情会影响到其它国家和地区,同样,将来爆发在国外的新的、不明原因的传染病也有可能传播到我国来。

    除了传染病之外,对于应付其它类型的突发危机也必须有所准备。1998年东亚爆发金融危机时,我国因为人民币不可兑换,资本账户没有开放,因而没有受到波及。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经济加速对外开放,政府干预、保护经济的措施减少,国内经济体系中的一些隐患可能突然爆发成危机,国外出现的危机也可能冲击到我国。所以,从非典疫情突发冲击中,应该吸取的不仅是抗击新的、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的经验教训,而且应该是提高整个国民经济体系抵抗各种风险,处理各类危机,减少不必要伤害的能力。就此,提出以下四点意见:

    第一,在中央和各级政府建立一个有法律依据、有权威的、能够迅速掌握准确信息、处理各种紧急状况的制度化机制。面对现代社会各种随时可能爆发的危机,如果能有有效的预警系统,及时采取行动,将危机消弭于未发之前,是上上之策。危机若已爆发,有可能迅速蔓延,越过地区、国界,所以,最好将危机消灭在初发阶段。准确信息的迅速获取、科学的判断、统一的指挥、有效的动员、果断的措施、足够力度的抗击是必要的保证。对于各种可能危机,平时就要有所预测,做好应对的备选方案,以免临时慌乱无章。在爆发危机时,也要及时跟有关国际机构和政府协调合作,给国际社会和国内民众提供给准确、足够的信息,以免虚假、错误信息满天飞,引起恐慌,造成不必要的负面的影响。为了避免将来再有危机发生时,遇事协商,耽误时效,我国有必要比照外国的经验颁布紧急状态法,使危机管理机构可以适时依法办事。

    第二,任何危机发生时,除了直接的当事人之外,受其负面影响最深的通常是社会中的低收入人群,包括离退休职工、失业、待业人员。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应该有给与在危机事件中受到冲击的人群必要帮助的内容,以减低危机事件对社会和谐和稳定的伤害。在危机发生时,也有必要紧急动用政府财政,支持社会救助体系资金之不足。

    第三,在经济快速发展,物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时,也要推动人民生活、卫生习惯的现代化。经济越发达,商贸活动越密集,跨地区、跨国界的人员往来就越频繁,传染病的来源和接触渠道就越多。但是,传染病感染的可能性则和人们的生活、饮食、卫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人民的生活、卫生习惯的现代化必须和经济的现代化同步进行,才能避免传染疾病的频繁发生。

    第四,感染到传染病,健康的身体是避免病毒发作的第一道屏障。同样,面对金融或是其它经济危机,健康的金融、经济体系是度过危机、降低伤害最重要的保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很快,但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系的转型尚未完成,金融体系、国有企业、农村经济等部门都还很脆弱,只有依据三个代表的思想,加速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改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好地克服未来各种难于预见的危机。

    总之,如果能够从这次非典疫情的爆发中吸取经验教训,完善危机管理体系,加速经济改革,推动社会、生活的现代化,那幺,非典就像是一个预防针,使得我国在未来有能力消弭、防范、处理好各种突发危机,坏事也就会变成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