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第45期(总第332期)温州工业发展模型

发布日期:2002-11-05 07:45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2002年9月14日下午日本城市大学国际发展高级研究中心的Kei Otsuka教授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做了题为“温州工业发展模型的调查研究”的报告。Kei Otsuka教授在报告中分析了温州小企业主如何从“垃圾”产品的生产转变到高质量产品的生产,研究了模仿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说明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温州企业发展尤其迅速的原因,并阐述了工业的发展和全要素生产力(TFP)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报告主要是关于Kei Otsuka教授调查研究的结果及发现。下面是报告的摘要:

 

    Kei Otsuka教授首先分析了调查数据中样本企业的数量、产品、员工、资本存量和TFP指数。结果发现在90年代早期新企业的进入非常活跃,而在90年代后期更多的是企业规模的加速增长,此时产品生产技术并没有发生重大的改进;TFP的增长在90年代早期相对缓慢,在90年代后期则得到了很好的发展。TFP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大批低生产率企业的进入,这样整个行业的平均生产率就会下降。
 

    在上面发现的基础上Kei Otsuka教授提出了工业发展的内生新阶段理论,他把工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模仿阶段,主要是商人和工程师起到了领导的作用。第二阶段是数量扩张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有简单低质量的产品、市场开拓、新企业的进入、行业的迅速发展、TFP增长缓慢和盈利能力下降。第三阶段是质量改进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则是不断的创新、并发的模仿、质量改进、低效企业的退出、行业发展慢和TFP增长快速。
 

    接着,Kei Otsuka教授分析了其他的调查结果。先是分析新企业成立时期创业者的受教育程度。研究发现80年代和90年代成立的企业,其创业者的受教育程度并没有明显提高,只是创业者中农民和工厂工人的比重有了显著的下降,而商人、工程师和经理人员的比例在增加。在90年代后期工程师和经理人员的比例也开始下降,只是销售商和其他商人的比例还在不断上升。
 

    在谈到企业的各种市场营销渠道时,较明显的发现是当地市场和温州商人的重要性随时间而下降,而销售中介和零售商店的作用越发重要,因为通过零售商,即使小企业都可以很小的成本把自己的产品供应到很远的地方。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不得不考虑,零售商存在着委托代理的问题。这个问题后来通过了温州早期的外出移民得到解决。
 

    在样本企业采用的营销战略方面,发现越来越多应用的是品牌战略和产品质量认证。新的营销战略更多的围绕在建立知名品牌,而“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认证能够给高质量的产品一个很好的声誉。
 

    报告中,Kei Otsuka教授把企业分为五类,分别是:质量改进的创新者(80年代后期引进新的营销战略)、早期的跟随者(90年代早期成立的企业)、后期的跟随者(90年代后期成立的企业)、落后者(至2000年未能组成企业集团者)和转型者(成功从子公司转变成企业集团者)。在此分类的基础上,Kei Otsuk教授继续下面的讨论。
 

    Kei Otsuka教授按企业的五种分类讨论了企业成立的时间、高层经理的教育程度和企业引进各种营销策略的时间在各类企业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创新者和早期跟随者平均受教育程度要高于其他三类人,经验也较丰富。而各类企业引进营销策略的时间基本上相差无几。
 

    在讨论各类企业的盈利能力和TFP指数时,发现早期跟随者、后期跟随者和2000年的跟随者的业绩(盈利能力和TFP)是最低的,而在整个90年代期间落后者和转型者的业绩则相对较好。早期跟随者在90年代初期的增长速度比较快,而后期跟随者在90年代晚期的增长速度较快。
 

    在前面的讨论之后,Kei Otsuka教授提出了几个假说:最初,高质量的生产者在投资信誉方面会有比较低的价格与边际成本之比和TFP;而后,有了品牌效应的高质量生产者会有较高的价格与边际成本之比和TFP,这是作为对过去投资的奖励。早期的低利润率能带来后期的高利润、更快的产出增长和TFP增长;但如果没有品牌效应或者其他的营销战略,生产商最后不能有效的提高利润率和TFP。
 

    Kei Otsuka教授还对1990-1995和1995-2000年统计数据分别作了回归,两个回归结果同时表明了以下几个发现:品牌战略对利润率和TFP有很强的正相关,而对附加值增长并没有这么明显的相关关系;利润率对附加值增长、利润率变化和TFP增长有滞后效果;滞后的附加值对附加值增长有副作用;跟随者增加销售量并不能带来更高的利润率和TFP。
 

    最后,Kei Otsuka教授总结了几点重要性,指出商人和转包合同在工业发展的温州模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认为创新和并行的模仿很好的推进了工业发展中的营销策略,并再次强调了工业发展的内生新阶段理论。

(蔡辉明、卢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