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062期(总第927期)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效果分析

发布日期:2010-12-24 10:35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项目组[1]

2010年11月15日

传统理论认为,货币升值将增加进口并降低出口,从而降低一国经常性账户顺差。随着产业内分工的发展及跨国公司的兴起,货币升值影响外贸顺/逆差的内涵有了新的发展。我国90年代后经常性账户顺差持续增加,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是加工贸易顺差:2010年1-10月份,我国加工贸易顺差2561亿美元,一般贸易逆差336亿美元。一方面中国向世界出口最终消费品,另一方面,中国大量从美国、日本等地进口高科技产品的中间投入品。在全球产业垂直化分工迅猛发展今天,货币升值对一国贸易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出口价格的上涨,同时也会相应的降低中间投入品的进口价格,升值可能反而增加了加工贸易的顺差。即使一般贸易因价格上涨出现逆差,但汇率升值对我国经常性账户顺差的综合影响可能并不显著。

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生产及就业的影响。有研究显示,57%左右出口企业税后利润仅为3%-5%,人民币升值2%会导致沿海大量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破产与失业增加,其中订单流失是主要原因。

人民币升值是否必然导致出口订单流失?流失的订单又会转移到哪里?什么样的产业受影响程度较大?等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实证分析。通过构建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1996-2007年连续时间序列的投入产出数据库,特别是中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编制完成,我们可以在全球视角下,利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就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的各种影响进行模拟。

人民币升值对中美经济影响模拟

首先看升值对中、美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的影响。根据模拟结果,人民币一次性升值5%,我国GDP增长将下降0.54%,一次性升值10%,我国GDP增长下降1.24%,若一次性升值20%以上,会对我国GDP造成较大冲击,降幅达3%。一方面,人民币升值降低了一般贸易的出口需求,通过影响国民收入降低国内消费,从而影响GDP;另一方面,无论是国内需求减少,还是出口需求的降低均会造成投资、产出的下降。

对美国而言,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人民币一次性升值10%后会小幅增加约0.06%,国内需求与投资增长仅0.02%。人民币升值不会刺激美国消费与投资,对美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几乎为零。这背后的逻辑关系主要体现在:第一、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大部分是替代弹性较小的日常消费品,这类产品具有一定的价格刚性,升值并不会显著影响消费。第二、人民币升值会降低中国对美国的一般贸易品出口,但这类产品的生产并不会转移回美国国内,而会根据不同产品的技术含量向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印度、墨西哥、欧盟12国等发展中国家或中等收入水平国家转移。第三、对加工贸易而言,中国出口价格的上涨会被进口投入品价格的下降抵消。增加美国电子零配件的进口会带动美国国内部分相关产业的产出增长。

其次看升值对中、美就业市场的影响。较高的劳动力成本使美国企业在人民币升值后转向扩大其他国家进口,而非投资美国国内生产。美国消费者会因被迫支付更高的价格而遭受福利损失。人民币升值对美国就业的拉动作用几乎为零(对技术工人就业的影响为0.06%,对非技术工人的影响为0.12%)。根据我们的估算,即使人民币价值大幅上涨10%,美国国内工人,特别是电子等高科技产业的白领工人就业量将增加4-6万人,而对美国现在失业重灾区-蓝领工人就业没有任何拉动作用,无法解决美国国内失业率高企问题。

再次看升值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人民币升值一方面会抬高出口产品中的国内增加值,另一方面,国外增加值减少,进口投入部分会变得相对便宜。我国加工出口产品中,若国内增值部分占总增加值的比重低于50%,则升值导致原材料价格下降的效益将超过出口价格上涨的影响,升值反而有利于扩大我国出口。

具体而言,升值5%,10%后,中美贸易顺差将小幅增加1.7%,约32-34亿美元。人民币一次性升值20%,我国对美顺差将减少约102亿美元,占2009年中美顺差总额不足5%。同时,美国的逆差会进一步扩大。整体而言,人民币升值对中国顺差的影响较小,无助于改善中美贸易失衡。升值将导致美国减少从中国进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小部分进口订单会转移至其他国家。如纺织业转移至墨西哥、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东欧国家;部分金属制造业,橡胶、化工产品等转移至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泰国、巴西等;汽车、电子等产业部分转移至欧盟、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美国在对这些国家支付更高的进口价格后,外贸逆差总额会相应增加0.2%。

模拟结果显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国内产出、消费、投资、资本回报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升值5%-10%对我国国民经济及整体贸易顺差影响很小。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改善美国的出口环境,反而促使其以更高的进口价格在全球范围寻找替代产品,美国的全球贸易失衡将进一步加剧。数据显示,2010年6月19日我国启动新一轮汇改以来,截止11月24日,人民币累计升值2.2%(最高升值幅度达2.5%),同时中美贸易逆差进一步加大,2010年1-9月我国对美贸易顺差较上年同期增加298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顺进一步增加,这与我们实证模拟的结论一致。

人民币主动调整的政策建议

美联储最近出台了6000亿美元的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利用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的优势,通过本币急剧贬值,把美国国内问题转移到别国,特别是贸易顺差国身上。新一轮定量宽松的本质是美联储强迫人民币“被动重估”。游资将设法流入中国,从而加大中央银行进行冲销的难度和成本。后危机时代,中国与主要工业国家的经济调整并不同步。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面临通缩风险,中国却面临通胀威胁。中国央行近期的加息会吸引更多游资进入中国。利用当期外汇储备增量减去外贸顺差减去外商直接投资净额粗略估计外资净流入。2010年1-9月,我国外资月均净流入270亿美元,其中9月净流入了752亿美元。人民币重估可能也具有同样后果。

但是,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今天,美、欧等主要经济体面临通货紧缩,中国经济却一枝独秀,即使央行不加息、人民币维持名义汇率不变,中国仍是外资规避风险的首选之地。倘若外资流入无法避免,适当提高汇率水平可降低央行的冲销成本,减少基础货币投放,缓解通胀压力。除此,在实际汇率随通胀水平的提高不断升值时,名义汇率维持不变等同于变相地对出口企业提供汇率补贴。维系出口企业3%-5%利润率的成本是高昂的,其中包含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滞后的隐性成本。

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是结构问题,靠迫使人民币升值无法解决美国国内高失业、高逆差、低投资等一系列经济问题。就中国而言,主动增加人民币汇率的浮动空间,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短期有利于治理国内通胀水平,长期也有助于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产业升级。

人民币汇率调整应根据本国国情,适时、稳步、有序地进行,短期内大幅升值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更不利于世界经济的整体复苏,但小幅调整(5%左右)对我国产出、就业、消费、投资等影响程度较轻。


(执笔人:李昕)

 


--------------------------------------------------------------------------------

[1]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工作报告之一,执笔人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