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2012年第007期(总第969期):度量中国贸易自由化:一个衡量贸易壁垒的广义指标

发布日期:2012-04-20 10:04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度量中国贸易自由化:一个衡量贸易壁垒的广义指标

 

2012年4月12日,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助理教授陈波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302教室报告了其最近的研究,报告的题目是:度量中国贸易自由化:一个衡量贸易壁垒的广义指标,以下是本次报告的主要内容。

陈波博士首先谈到了他的研究动机。研究动机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度量一国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因为一个准确的度量可以真实地展示出各国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上的差异,从而有利于政策制定和国际贸易谈判。另外,从数据上观察到,中国在加入WTO以后,进口增长相当迅速,那么在加入WTO后,中国贸易自由化到底有了多大程度的改善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另一方面,现存的关税度量指标存在着一些缺陷。简单平均和按进口量加权的加权平均关税是被主要使用的两种关税衡量指标,它们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简单平均关税会忽略掉不同产品(行业)的重要性;第二,即使我们采取按进口量加权的关税指标,这一情形下我们仍然会忽略那些由于过高关税而没有进口的产品,而事实上,这些产品在衡量贸易壁垒程度时十分重要;第三,贸易壁垒可能具有策略性,因此它可能偏向特定的行业;最后,简单平均关税在理论上没有很好的福利含义,因此它并不是一个衡量贸易政策的好的参考指标。

基于以上的动机,陈波博士给出了一个能克服以上问题的新的关税衡量指标,即广义TRI指标(Generalized Trade Restrictiveness Index,GTRI)。当我们将GTRI作为所有产品的进口关税时,对应的总福利水平将等同于现行对各产品实行不同关税时的福利水平。

已有文献中的TRI可以弥补简单平均和加权平均关税税率的不足。那么GTRI和TRI的联系是什么?陈波博士指出,GTRI实质上是现有的TRI的一个广义版本。在以往的TRI中,贸易壁垒指数被表达为单个关税平方的加权和,而加权系数则为进口份额和进口需求弹性的函数。然而TRI考虑的是一个小国经济情形,在这个情况下,出口供给曲线是完全弹性的,使得关税负担全部由国内进口消费者承担,这一假设与大多数国家不符合,因为,在多数情况下,进口国是具有一定市场势力的。基于此点考虑,GTRI则放松了TRI小国经济的假设,其具体形式是在允许进口国有市场影响力的情况下得到的。而最近,关于国际贸易政策的文献在研究进口国制定最优进口关税时,也强调了进口国具有市场势力这一情形。考虑到进口国具有市场势力的可能性,GTRI的表达式中的加权系数中便增加了出口供给弹性这一项的影响。

因为此项研究关注的是中国加入WTO前后贸易壁垒的减少,陈波博士使用了来自海关HS8位码的进口数据,时间跨度为1997-2008。由于加工贸易并不需要缴纳进口关税和价值增值税,因此,在本文使用的数据中,这部分企业被排除,而剩下的企业约占进口份额的三分之二。同时,数据样本中有超过6000种进口产品(HS8位码),而每种产品平均有超过10个来源国。此处考虑的关税为MFN关税,数据主要来源为World Integrated Trade Solution(WITS),由于WITS中2002年关税缺失,陈波博士将WTO数据库中得到的2002关税作为补充。同时,他将HS8位码水平的产品加总到6位码水平,以与MFN关税进行配对。

在计算GTRI之前,陈波博士先计算了进口需求弹性和出口供给弹性。在这一计算中,他并没有采用传统的重力方程来估算贸易弹性,因为重力模型中假设的水平供给曲线并不适用。同时,在估算弹性的时候,传统方法会遇到两方面的估计问题。一方面,向上倾斜的供给曲线会造成反向因果,即需求增加反向导致价格增加,另一方面,由于价格数据缺失,此处采用单位价格作为价格数据的代理变量,这有可能造成测量偏误使得估计仍然存在内生性问题。因此在文中陈波博士采用了Feenstra(1994),Broda and Weinstein(2006)给出的一个可以处理微观面板数据内生性的估计方法。估算出的进口需求弹性的中位数和均值分别为3.54和7.64,与之前研究对进口需求弹性的估算十分接近。值得指出的是,估算出的进口需求弹性比之前研究所得到的估计要稍大,陈波博士解释道,这是因为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比之前所使用的数据更加微观,产品间的替代性更强。

随后,陈波博士总结和比较了GTRI、简单平均关税税率和加权平均关税税率在所考察时段内的走势,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在样本所考察的时间内(1997-2008),三种关税都有一个基本下降的趋势,这一下降趋势在2001年以后更加明显。GTRI反映了一个始终比加权平均税率更高的贸易保护水平。比如说,在2000年,GTRI为25.69,而简单和加权平均关税税率分别为16.98和14.68。第二,从关税下降幅度来看,中国的GTRI基本与加权平均关税税率保持一致走势,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后这段时间。而在2002年前,GTRI比另外两种关税税率表现出更大的波动。有意思的是,在加入WTO之前的两年,即2000年和2001年,GTRI迅速增加。陈波博士解释道,这有可能是中国政府暂时提高关税,并将放弃高关税作为筹码以加入WTO。接着,为了解释GTRI的不同走势,陈波博士将GTRI分解为三个部分,加权关税,关税方差和关税平方与进口需求弹性的协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关税方差是造成GTRI和加权关税税率差异的最主要原因。

此外,陈波博士还计算了GTRI下不同主体面对的福利损失,并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进口关税对于外国出口商的福利损失比本国消费者承受的福利损失更高。对于中国的进口需求者来说,福利损失在2001年达到最高峰,其值为77360万美元,而在2002年这一福利损失迅速下降到23566万美元,至此之后这一福利损失温和上升。考虑到GTRI在2001年以后是下降的,这一上升的福利损失主要来自于2001年以后迅速扩张的中国进口。另外,陈波博士还使用了收入/福利损失来衡量由关税下降引起的福利损失下降。结果显示,与2001年相比,中国的收入/福利损失显著的从0.49%下降到了0.11%。换言之,中国从加入WTO引起的关税减少中成功的留下了0.38%的收入。

最后,陈波博士对该研究报告进行了总结。第一,该研究将TRI指标扩展到了可以考虑大国情形的GTRI指标;第二,该研究关注的是中国加入WTO前后的关税减少,因此该研究可以用来检验许多根据经济理论得出的预测,例如,根据贸易条件理论所得到的预测。第三,在中国海关HS8位码进口数据的水平上,该研究计算了上千种替代弹性和出口供给弹性,这些结果可以用来进行各种有关关税减免对福利和贸易条件影响的实证研究。

(王雅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