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的未来与中国 --简报2013年第051期(总第1083期)

发布日期:2013-12-09 04:19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背景简介:2013年11月22日下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朗润·格政】系列活动第十期在朗润园致福轩举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荣誉教授、东亚经济研究局主席Peter Drysdale先生以“G20的未来与中国” 为题做了演讲。Peter Drysdale教授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的主要设计者,在早期建立澳日经济合作关系时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观点摘要:G20的问世是近期国际外交领域最为重要的成就。更加广泛的涵盖范围以及更强的代表性是G20区分于G7或G8的最核心特征。未来为了更好的发挥G20的作用,需要确立G20的重要地位、优化G20的地区构成、增强G20的约束力、理清议题的优先顺序、推动秘书处的建立。中国可在G20中做出重要贡献。

 

G20的问世是近期国际外交领域最为重要的成就。它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推动了全球秩序的变迁。G20成立于1999年,处于亚洲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通过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达到防止类似金融风暴重演的目的。当时G20会议的参加者是各国的财长或中央银行行长。从2008年开始,G20会议从之前的财长会议上升为领导人峰会,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即使是反对多边主义(multilateralism)的小布什政府,仍然在欧洲各国的压力下参加了G20峰会。奥巴马当选后,美国奉行多边主义政策,更加积极的参与国际事务,G20得到了更多支持。

更加广泛的涵盖范围以及更强的代表性是G20区分于G7或G8的最核心特征。G20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83%以上(G8仅有43%),贸易额占全球80%。在G20的框架下,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和韩国等国代表了亚太地区,有别于之前由日本单独代表亚洲利益诉求的情况。这更好的反映了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国家在经济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给亚洲六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使他们可以向世界展示关于国际货币、金融以及其它方面事务的看法;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要求亚洲六国重新定位自己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的角色。

G20的宗旨在于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复苏、改革金融体系、减少经济失衡以保持长期增长,其中包括如何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orld Bank)、G7以及WTO在内的其他有着悠久历史和固定程序的国际组织,并进一步涉及更加广泛的经济和政治议题,诸如环境变迁。

G20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首先,金融危机后欧洲和美国的经济复苏存在不对称性。不同的宏观经济环境,容易导致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这为国际经济协调带来了很大挑战。其次,如何完成包括IMF在内的国际制度改革。再次,亚洲在经济复苏方面活力强劲,但面临深层次的结构改革。又次,中国如何在G20中贡献自己的力量。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目前在处理国际金融经济事务上表现得并不够积极,但在贸易盈余及货币银行等议题上,中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的国际角色取决于中国的选择。在后危机时期,急需一个新的增长模式以使各国从全球金融危机中彻底恢复过来。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日趋庞大的基础建设规模给了欧洲及美国创造增长的有利条件,但问题是中国的贸易和资本自由度仍然有限,与世界的互动不足。所以在中国乃至亚洲各国(如印度尼西亚)中,结构性改革需要成为优先的议题。为了完善现有的WTO和投资框架,中国可以考虑更多地参与自由贸易协议谈判,比如说“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或者以东盟为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从市场与地理位置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可以通过整合东亚区域贸易安排,提升东亚区域内贸易在全球总贸易额中的比重;也可以通过加大对东南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加强中国与东南亚的联系。此外,环境议题也已经是全球治理中的热点议题,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在这个问题上也应该起到重要的作用。最后,如何将全球性问题与区域性问题的议程进行整合也显得尤为重要。2014年APEC会议将在北京举行,中国应抓住作为APEC主席国的机会。

关于G20的未来,应该看到,尽管G20还不够完善,但G20仍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平台。为了更好的发挥G20的作用,需要确立G20的重要地位(这符合中国与澳大利亚的利益)、优化G20的地区构成(增强其代表性与合法性)、增强G20的约束力(目前G20的决议对于成员国没有强制性)、理清议题的优先顺序(避免圣诞树式的议题堆砌)、推动秘书处的建立。

 

(付雪晴整理、唐杰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