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出版物展开 / 收起
出版物
sidenav header background中国经济改革及其全球影响
发布日期:2014-11-14 08:32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简报2014年第075期(总第1170期)
背景介绍:2014年11月4日下午,作为“朗润•格政”系列活动之一,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融鼎咨询公司联合创始人荣大聂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师生们做了题为“中国经济改革及其全球影响”的讲座。此次讲座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徐建国教授主持。
观点摘要:通过回顾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经济增长路径,可以发现过去那些驱动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正在消失。中国需要通过哪些改革才能形成新的增长模式?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已经给出了明确的回答。我们认为这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将是颠覆性的变革,新的政策措施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其他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们需要及时调整预期并做出反应。
版权声明:未经允许,请勿全文刊发或转载本简报。如希望全文刊发或转载本简报,请联系tangjie@nsd.pku.edu.cn,并经主讲人本人审阅。
去年这个时候,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60项改革任务,其中一些今年已经实施。我们这份题为《中国经济改革及其全球影响的》的研究报告旨在帮助西方的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们更准确地理解中国当下的改革进程,把握中国经济的大方向。该报告对《决定》中的改革任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解读,在不同假设下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速进行了预测,并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角度估计了中国改革对全球经济产生的影响。
一、旧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新增长模式尚待形成
首先看一下中国经济在全球所占的比重。2012年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口占全球19.2%, GDP占11.4%,进口商品占9.8%,出口商品占11.1%,外汇储备占39.5%,外商直接投资占9.0%,对外直接投资占6.1%。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的各个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这是分析中国经济改革对全球影响的基本出发点。
通过回顾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经济增长路径,可以发现过去那些驱动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正在消失。首先,赡养比正经历拐点,未来将逐渐上升,劳动力供给也将逐渐萎缩,劳动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从正面作用转为负面作用。其次,未来资本形成速度肯定会放缓,因为债务融资规模不断扩大,却难以得到有效利用;众多产能过剩行业(如钢铁、煤炭等)的投资回报率下降;资本密集度相对较低的新兴行业亟需新的资本注入,却面临融资困境。最后,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所贡献的GDP增长目前已经回落到3.5%左右,且在短期内看不到回升的趋势。
鉴于GDP的三个主要驱动力(劳动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都日渐势弱,那么2020年的中国经济会是什么样?对此我们做了三种情形的预测:“理想”情形下,中国的改革计划顺利实施,取得预期的成效。在此情形下,我们估计到2020年,全要素生产率的潜在增速应该有3%,资本增速估计可以达到3%,劳动力的贡献为0,那么中国的潜在增长速度应该可以达到6%。对于3%的全要素生产率潜在增速,有人认为高估,有人认为低估。“硬着陆”情形下,中国的改革措施没能按照计划实施,剔除3%的生产率增速,2020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将只剩下资本形成带来的3%。在更加悲观的“危机”情形下,不但中国的改革措施没有成效,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的下降还导致了资本回报率下滑,那么2020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可能不到3%。
二、中国改革蓝图的基本思路
中国需要通过哪些改革才能形成新的增长模式呢?《决定》已经给出了明确的回答。我们的报告旨在通过《决定》把握中国政府设计改革蓝图的基本思路。
西方的政策决策者和投资者们在解读中国的改革任务时非常困惑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将如何定义政府职能,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方面,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制的目标意味着将权力从政府转向市场,让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建设现代化的政府监管体系的目标又意味着让部分权力重新回归政府。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的职能应集中在以下八个方面:维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确保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持市场秩序,倡导可持续发展,推进共同繁荣,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实施干预。这样的政府职能与建设先进的市场化经济体制的理念是基本一致的。
《决定》中的60项改革任务大致可划分为以下九个领域:财税体制改革,强化市场竞争,金融体系改革,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土地改革,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环境保护政策和鼓励市场创新。我们的报告进一步整理归纳了政府在每一个领域所制定的改革计划和目标,跟踪分析了这些改革计划的具体实施情况和影响改革计划如期实现的潜在困难。
财税体制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头号任务,如何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则是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核心。中央与地方的权责失衡是中国很多问题的根源,比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问题,社会福利问题还有土地问题。今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了财税改革的重点和具体任务,并计划在2016年基本完成主要改革工作,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财税制度。财政部长楼继伟也再次强调,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要完成“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三大任务。
严格的金融管制以市场效率和消费者福利为代价帮助中国实现了几十年的稳定增长。存款利率、汇率、股票发行、债券发行、资本流动等仍然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决定》囊括了金融改革的方方面面,在具体实施上,中国目前已经放宽了汇率浮动区间,重启了新股发行,限制了影子银行规模继续扩大,允许互联网金融业务继续发展,发布了养老保险并轨改革时间表,人民银行也表达了在2016年之前实现存款利率自由化的愿望,存款保险机制有望在2014年底建立。毫无疑问,中国的金融市场正在经历变革,但是人们担心的是这一改革进程的速度是否过于缓慢。
三、中国改革的全球影响
在过去的三年里,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达到28%。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如此紧密,已经远远超越了其他国家在中等收入阶段时的影响力。如果中国真的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拟定的计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推行如此之多的改革举措,必然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结合之前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情景预测,我们估计了“理想”、“硬着陆”和“危机”三种情形下中国未来的对外贸易和国际投资情况。
国家贸易方面:在“理想”情况下,中国的进口额增速将超越出口额增速,到2020年,中国估计能够初步实现经常账户平衡,成功扭转一直以来的贸易顺差。在硬着陆和危机情况下,进口额和出口额增速都将下降,贸易顺差将继续扩大,2020年将再一次达到占GDP比重5%的峰值。
国际金融方面:在“理想”情形下,我们假设中国突破了重重困难,通过一系列重大调整,实现了资本跨境自由流动,届时中国将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同时对外直接投资也会大大增加。我们估计,在未来七年里,中国吸引到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将达到2.4万亿美元,而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将达到3.5万亿美元,这相当于美国股票总市值的20%。这一愿景如果真的实现,对于金融中介机构来说将是难以想象的机会,同时国内外投资者的可选投资组合也大大扩充。相反,在另外两种情形下,假设GDP增速大幅减小,改革进程被搁置,那么资本外流和资本流入的速度将大打折扣。
综上,根据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拟定的改革蓝图的分析,结合会后改革任务实施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这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将是颠覆性的变革,新的政策措施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其他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们需要及时调整预期并做出反应。
(张韵整理,唐杰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