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非洲系列简报之七

发布日期:2014-07-01 03:20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简报2014年第047期(总第1142期)

 

背景介绍:2014年6月4日至8日,在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由中非民间商会和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企业“走出去”高级管理人才研修班(走向非洲)在北京举行。我们将分七期简报报告本次活动。本期简报报告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副巡视员王建军、商务部西亚非洲司副司长曹甲昌、中国进出口银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李文、中非发展基金副总裁王勇的演讲内容。

版权声明:未经允许,请勿全文刊发或转载本简报。如希望全文刊发或转载本简报,请联系tangjie@nsd.pku.edu.cn,并经主讲人本人审阅。

 

 

王建军:我国最新境外投资政策解读

一、我国境外投资的总体情况

二十年前,我国的境外直接投资很少,只有二十亿美元。本世纪初,国务院提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去年,我国境外直接投资第一次超过一千亿美元,跃居全球第三位。

在大型境外直接投资项目的行业分布上,石油和天然气总额最多,份额超过一半。油气类项目无论是收购还是投资,每个项目的规模都很大,一般为几十亿美元。矿业资源占第二位,份额为11%。油气、矿产两项共占资金总额的65%,相比五年前的80%有所下降,这是因为其它行业的投资增长更快。

在大型境外直接投资项目的目的地方面,澳大利亚获得的投资最多,项目主要集中在油气和矿产领域。哈萨克斯坦、香港、美国和尼日利亚分列二到五位。这与商务部按照第一目的地统计的香港位居第一的排名有所不同。

二、进一步做好境外投资工作的要点

主要任务包括以下七条:(1)支持企业通过绿地投资、兼并收购等方式,积极参与境外能源资源勘探和开发,提高供应保障能力,同时稳步开展能源资源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2)加强境外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投资。近年来很多企业通过境外收购获得了先进技术、知识产权和专利,提高了自身水平,也为国家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3)鼓励国内包括轻工纺织、机械制造在内的优势行业企业扩大境外生产经营,转移国内剩余产能,优化制造产地分布。(4)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通过在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引入上下游产业链,进行集群式发展,是解决投资目的地国家配套差问题的较好方式。(5)支持参与境外基础设施投资。这一领域的投资回收期长,目前处于发展初步阶段,但是未来很有潜力。(6)积极稳妥的推进境外农业合作,开展经济类产品的种植、收购和仓储流通建设等方面的投资。(7)积极拓展服务业境外投资,壮大自身的同时也为国内相关企业的投资提供服务。

为了提高境外投资水平,需要确立企业境外投资主体地位,实现自主决策、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确保各类所有制企业享受同等政策待遇,认真做好境外投资环境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风险评估,在投资前应聘请专业中介机构,进行充分尽职的调查,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和社会习俗,履行社会责任,避免与当地发生矛盾,寻求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为了完善政策促进体系,需要做到以下四点。(1)深化境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简化手续,放宽要求条件。在这方面,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外汇局已经进行了大幅改革。(2)规范竞争秩序,避免国内企业的恶性竞争,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大协调力度。(3)强化财税支持政策,鼓励地方政府给予资金支持,为减轻企业税负创造条件。(4)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自主的基础上对重点领域境外投资加大贷款支持力度,同时提供新的金融手段鼓励企业境外投资。

在服务保障体系方面,需要提高包括人员进出境、海关通关建设、货物出境手续办理、外交互免签证在内的综合服务水平,加快与有关国家签订经济合作、投资等政府条约和协定,通过对话机制协调解决企业重要投资项目,建立长期性、定期化的人才培训方式。

三、《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的新措施

(1)项目核准。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制,最开始的标准是100万美元,2004年提高到资源类项目3000万美元、非资源类项目1000万美元,2010年进一步提高到资源类项目3亿美元、非资源类项目1亿美元。这次则提高到中方投资额10亿美元以上项目。根据这一标准,绝大部分境外投资不需要核准,大大简化了投资手续。另外,敏感国家和地区的列表是根据形势发展变化而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2)项目备案。10亿美元以下的投资项目实行备案制。其中3亿美元以上由国家发改委备案,3亿美元以下由省级发改委备案。同时建立网络备案系统,企业在自己办公室就可以提交相关信息,备案系统会在七个工作日内给予反馈,大大缩短了备案时间。

(3)项目信息报告。为了解决境外投资的恶性竞争的问题,2009年开始实行项目信息报告制度。这个制度如今得到了保留,涉及范围为中方投资额3亿美元以上的境外收购或竞标项目。

总体来说,此次境外投资政策的改革力度非常大,其中核准制向备案制的转变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将会大大加快效率,给企业创造更好的境外投资环境。

 

曹甲昌: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

一、非洲的政治经济形势

在这方面有以下五点感受。(1)非洲离中国并不远。过去周总理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访问非洲。如今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只需坐十几个小时的飞机便抵达。(2)非洲是有希望的。过去人们总称非洲是黑非洲,觉得那里非常贫穷和落后,最没有希望。但是过去十年里全球增长最快的十个经济体有七个在非洲。虽然部分国家动乱较多,但总体来看,非洲国家的政治比较稳定,和平与发展成为各国共识。(3)非洲有发展的优势。过去非洲未能获得发展主要是因为政治和经济的不独立,受到殖民主义的干涉,同时缺乏资本,基础设施薄弱。但是非洲有三千多万平方公里土地,10多亿人口,人口红利的释放能力非常强。同时,非洲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木材等资源,当前的开采规模还很小。(4)全球关注和支持非洲。其中中国对于非洲的关注是重要的推动力。改革开放二十年后,中国开始同非洲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合作,成立中非合作论坛,很多中国企业都同非洲有业务往来。在中国的带动下,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印度、俄罗斯、巴西、阿根廷、泰国等很多国家都和非洲建立了合作机制。(5)中非合作的前景非常广阔。非洲国家的资源开发、人口红利释放、对外开放和经商环境的改善将使非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一员。另一方面,非洲还是全球政治的重要一员。新形势下的中非双边关系和过去发生了很大变化,合作的领域更广、层次更多、水平更高。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我们同非洲在政治上休戚与共,在经济上共同发展,在人文上互相借鉴。

二、中非经贸关系

总体而言,中非经贸关系成绩斐然,对于中国和非洲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目前双边贸易额已经达到2100亿美元,最近一段时期年均增速超过10%。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去年是35亿美元,投资存量大概是250亿美元。如果包括通过第三方渠道进行的投资,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存量在2012年底就超过500亿美元了。现在非洲大约有100万中国人,其中通过工程承包去非洲的有20万人,去非洲经商的有80万人,此外每年有几十万中国人去非洲旅游。非洲的工程承包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也有利于这些企业积累海外经验、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2013年,中非工程承包合同额达到481亿美元。预计两到三年内非洲将超过东南亚成为中国最大的工程承包市场。服务业方面也陆续开展合作,中国的金融机构开始走入非洲,非洲的航空公司也走入了中国市场。在发展援助方面,对非援助基本占到我们总体援助的一半。非洲比较漂亮的建筑基本上都是中国援建的。这是我们重要的外交手段,在政治上得到的回报难以用金钱来衡量。

中国政府为了促进中非经贸关系作出了诸多努力。首先是建立机制。中国同40多个非洲国家签订了双边贸易合作协议,同时还在科技和农业等领域签订合作协议,这些都为双边经贸关系奠定了基础。其次是高层互访,面对面的交流有利于信息传递和更深入的合作,这是加强双边经贸合作的重要保障。最后是鼓励建立中介机构,华人商会、华侨商会等等民间商会和中介机构的建立对企业走进非洲帮助很大。他们得到的信息往往比政府更及时、更权威、更实用。

未来中国企业在非洲很多领域可以有所作为。例如农业领域,非洲的可利用土地很多,而中国面临18亿亩耕地红线;基础设施领域,非洲各国的电力普遍不足,而中国在火电、核电和新能源等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中国可以帮助非洲大面积建设高铁网、航空网、公路网、码头。落后就是机遇,帮助非洲发展将成为中非互利共赢的关键所在,中国在工业化和城镇化上的经验和教训对非洲非常有借鉴意义。政治互信是中非合作的最大优势和保障。

三、中非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方法。(1)中资企业在非洲的恶性竞争问题。中国企业不仅在非洲不团结,在其它市场也不团结。协调机制其实是存在的,例如中资企业商会和商务处等,但还需要更好的发挥作用。这也是未来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2)中资企业在非洲的商品质量问题。商品质量问题较多,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工业水平和制造能力还不够强,另一方面也是非洲消费档次较低决定的。从长远来看,提升中国商品在全球市场的质量十分必要。(3)西方国家的阻挠。西方媒体对中资企业员工保障、环境保护方面的指责并非全然没有道理,但也有刻意扭曲的成分。今后面对西方媒体的诋毁,我们的回应需要更加积极、坚决、有自信。(4)我们应该对包括腐败、家族势力等在内的非洲的复杂性有更多的认识。(5)安全问题。

四、对于中非经贸合作的几点建议。(1)更深刻、更全面的研究非洲,减少信息不对称。国内研究非洲的书籍非常少,研究非洲的杂志非常少,最鲜活的非洲信息很难看到,与美国、欧洲、日本等国的差距很大。政府、研究部门和中介机构应加大研究力度、加强信息发布,企业在投资前应做好充分调查。政府在这方面已经有所进展,比如在商务部的网站,非洲54个国家的子站每天都有新信息。(2)关注非洲国家的发展战略。如果不知道他们的发展战略,就很难跟他们有真正的合作。(3)提高自身能力。内部建设是我们将来走出去的基本点,内部建设包括资金能力、建设能力、运营能力、制造能力、人才管理能力以及对外沟通能力。(4)注意承担社会责任。在盈利的基础上企业要尽到自己在当地的社会责任,亏损的企业很难做到这一点。中国企业大部分能在非洲赚到钱,社会责任方面做的还不错,但是我们只做不说,造成很多困惑和问题。(5)完善小环境建设,保障人身、食品和卫生安全。

 

李文:对非投资信贷业务介绍

一、中国进出口银行简介。中国进出口银行于1994年成立,目前仍是国务院直属、政府全资拥有的政策性银行。进出口银行是中国外经贸支持体系的重要力量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门,国际信用评级与国家主权评级一致。各国不同程度存在有出口促进职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除进出口银行外还有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进出口银行不仅支持投资和对外工程承包,也支持一般性产品的出口,是中国政府优惠贷款的承贷行。去年的外币贷款规模达到1100多亿美元。进出口银行总行下设三个主要业务部,分别是公司业务部、优惠贷款部和交通运输融资部。其中公司业务部是全行最大的业务部门,为非洲14个国家很多项目提供融资,如安哥拉石油的出口、肯尼亚的港口和埃塞俄比亚的铁路等。优惠贷款部提供的优惠贷款覆盖了非洲的大部分国别。

二、非洲经济的基本情况和中国对非投资特点。非洲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2000-2012期间年均增长率为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更是高达5.6%。2013年非洲经济增速为4%,是全球平均水平增速的两倍。尽管非洲国家众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但大部分非洲国家经济呈现强势增长态势。这与中非合作、中国企业的促进作用分不开。新世纪以来国际对非投资开始增长,2010年达到550亿美元。中国对非投资总量不大,但是增长很快,2009-2012期间年均增长率超过20%。

三、进出口银行对非业务的两种信贷产品

(1)境外投资贷款。这是进出口银行为了支持企业进行相关领域的投资,包括收购、新建或改扩建项目而提供的贷款支持。最初,这种贷款的审批程序非常严格,近年规则不断放宽,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便利,比如10亿美元以上才报发改委,20亿美元以上才报国务院。另外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只要企业在国内银行有信用和资产,就可通过母公司提供担保,获得境外支持。境外投资贷款的币种分为两种,其中人民币贷款比商业银行同档次贷款利率低1.5-1.8个百分点,美元贷款根据成本来确定贷款利率,分为固定和浮动利率两种。

企业在境外投资,特别是在风险特别高的国家投资时,建议先与中信保建立联系,获得保险支持。海外投资保险主要涉及战争、汇兑等范围,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它比一般的出口产品和工程承包面临的风险点更多,很多情况下能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比较好的保障。

对境外投资有两点建议。首先,投资项目要选好,在经济效益方面要切实可行。以矿产为例,项目本身要聘请技术顾问,对矿产储量进行判断,之后再对开采的基本条件进行深入研究和财务分析。同时,为了符合投资国的法律条件、合法投资和经营,在前期调查时还应聘请法律顾问提供咨询。其次,应对项目实现全方位控制,严格审核项目承包商资质,确保施工团队的能力符合项目要求,否则可能会导致项目拖期、停工,影响投资效果。

(2)出口买方信贷。这是向境外借款人发放的中长期信贷,用于进口商即期支付中国出口商合同款,促进中国产品、技术和服务的出口。提供贷款的主要原因是东道国没有充足的现金,想延期付款,而分期收款将给出口企业带来很大的财务压力。因此,需要由政策性银行向对方国家提供贷款,出口企业按进度收款。出口买方信贷的缺点是谈判时间长,设计复杂。国企走出去较早,从出口买方信贷获益多。目前已有一些民营企业同进出口银行企业建立联系,今后合作的前景比较广阔。

非洲国家的投资风险很大,风险点多,上述两个信贷产品根据不同项目的情况进行设计。在政治风险上,非洲国家政局不稳,政权更迭频繁,政策缺乏连贯性,同时不同国家差异很大,可能会严重影响投资项目的实施和执行。在法律风险上,非洲强调个人的权利保障,所以企业应重点关注劳工问题。在建设风险上,非洲国家缺乏基本的配套环境和原材料进口环境,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拖期。在管理风险上,中国企业自身还没有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现代企业制度,思维方式、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上有种种不完善之处。

 

王勇:中非发展基金基本情况与运作模式

一、是否需要去非洲投资

投资者眼中的非洲具有三个特点。首先是资源的宝库。其次是最后的处女地,意指非洲是最后一个未开发的大陆,非洲各国探明资源储量的90%还未被开发,几乎所有的国家刚刚开始或者尚未进入工业化阶段。最后是最年轻的大陆,据估计2040年非洲将有四亿劳动人口,而那时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所以在此之前非洲就将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国际社会对非洲发展前景的判断和态度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主题从非洲是没有希望的大陆,到要帮助非洲发展,再到现在的非洲正在崛起。新形势下,非洲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作为战略资源来源地和潜在大市场的经济价值凸显。同时,虽然非洲各国情况差异很大,但是金融机构、货币、关税等方面的区域一体化进程快于其他地区,在国际舞台上逐渐以“一个声音说话”。因此,国际社会形成了“非洲热”,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在非洲展开前所未有的争夺战,加大对非投入力度。

对非投资最大的缺点就是风险。非洲缺乏基础设施,缺乏合格的劳动力,缺乏有效的销售渠道和网络。但是正如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所言,到非洲投资的确风险很大,但是如果置身于投资非洲之外,风险会更大。

中非经贸合作具有“情感”上的优势,潜力巨大。由于老一辈领导者在过去为中非打下了牢固的友谊基础,非洲朋友认为中国人平等对待他们,相信中国真心帮助他们。中非长期的友好互信是双方在各领域合作的基础。从市场、资源和全球配置的角度来看,中国需要非洲;同时,中国的发展阶段与非洲更接近,发展模式以及技术、产品对非洲更适用,非洲也需要中国。在此背景下,中非经贸联系日益紧密。中非双边贸易从2000年的100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2100亿美元。李克强总理访问非洲期间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非贸易规模要达到4000亿美元。

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也面临一系列挑战。首先,国际竞争激烈,非洲大陆的经济社会主导权仍在宗主国手上。其次,中国在非洲的经济规模,与整个世界在非洲的经济规模相比仍然很小,中非经济合作的规模和政治友谊的深度不相称。再次,中虽然国对非投资的流量也在增加,但和其他国家相比并不快,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中国要握好赶超的机会。最后,中国少数不法商人在非洲的所作所为破坏了中非合作的基础,直接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形象。

二、怎样去非洲投资。首先,企业要根据所在行业的不同特点进行投资决策。对于大部分的制造业,应先从商品走进非洲市场开始;对于以资源为主的业,可以尽快去非洲进行资源考察,或选择和已有企业合作。其次,要进行人才的储备。到非洲投资第一是人才,第二是人才,第三是人才。人才应是复合型人才,掌握外语,熟悉经营和管理,了解当地文化,具备基本的涉外素养。要把复合型人才团队放在国际化经营的机制下,放在稳定的机制下,避免短期行为。最后,企业可以选择中非基金合作共同投资,享受中非基金长期积累的对非洲各国各行业的投资分析成果。

三、如何同中非发展基金一起投资非洲。中非发展基金于2006年底设立,是中国唯一的专业对非投资基金,投资了79个项目,分布在31个国家,现在有110个储备项目。中非发展基金为发现投资机会但是缺乏资金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为有资金实力但不愿独自承担风险的企业分散风险,为缺乏非洲经验的企业寻找投资机会,为希望吸引外国投资的非洲国家政府和企业寻找中国投资伙伴。中非基金同企业的合作形式是成立合资公司,基金一方对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但不参与经营,不以短期利益为目标,着眼于长远发展。合作前,将对企业的合作资质进行反复考察,对投资项目进行专业的可行性研究,帮助企业把关。中非基金对投资阶段无特殊限制,包括新建项目、扩张期及成熟期企业的参股或兼并收购,也可参与部分风险投资项目。另外,中非基金充分尊重投资项目所在国的民族习俗、环保标准和劳工保障制度,将按照国际惯例制定投资项目的社会与环境评估要求。

(苏晓童整理,唐杰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