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非洲系列简报之三

发布日期:2014-06-23 11:45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简报2014年第043期(总第1138期)

 

背景介绍:2014年6月4日至8日,在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由中非民间商会和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企业“走出去”高级管理人才研修班(走向非洲)在北京举行。我们将分七期简报报告本次活动。本期简报报告IFC非洲投资顾问、中非咨询董事总经理海宇,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中信建设集团董事长洪波与投资总监麻锐的演讲内容。

版权声明:未经允许,请勿全文刊发或转载本简报。如希望全文刊发或转载本简报,请联系tangjie@nsd.pku.edu.cn,并经主讲人本人审阅。

 

海宇:东部非洲投资环境介绍

这次讨论三个议题:一是非洲的现实状况及经济特点,二是非洲的商业机遇及问题,三是埃塞尔比亚经商经验谈。

一、非洲现实状况及经济特点

非洲是世界文明和古人类发源地之一,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就是在非洲被发现的。非洲面积3000平方公里,占全球20.4%;人口10亿,占全球15%;但GDP只占全球2%,贸易只占全球1%。全世界最不发达的24个国家,22个国家都在非洲。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60%以上面积平均海拔500到1000平米,被称为高原大陆。埃塞俄比亚海拔2500米以上,被称之为非洲的屋脊。

非洲有54个国家,是个十分多元化的大陆:政治体制上,有民主共和和君主立宪;经济发展程度上,既有中等发展国家如南非,也有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尼日尔等;文化传统上,有阿拉伯文化、非洲本土文化以及由于殖民所带来的西方文化;宗教信仰上,有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还有本地教;语言方面,有闪含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尼日尔-刚果语系,还有科依桑语系;资源禀赋上,油气矿产、农业、海洋资源都各具特色。

非洲是个充满活力的大陆。从2000年到2012年,非洲GDP年均增长5%。2012年全球GDP实际增长最快前20个国家中有9个是非洲国家。2013年全球增长是3%,非洲是4%,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年前大量国际资本涌向中国,现在大量国际资本涌向非洲。2010年非洲获得550亿美元境外直接投资,是2000年的3倍。《经济学家》杂志已经把它评为崛起的大陆。

非洲成为各类国际政治势力竞相角逐的大陆。传统大国和新兴市场都加大了对非工作力度。非洲是我国多边外交中最为稳定的依靠力量,深化对非合作,扩大中非战略空间已经成为重要的话题。

二、非洲的商业机遇及问题

非洲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刺激了生产力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非洲中产阶级在崛起,消费能力不断上升。2005年到2010年期间消费的 复合增长率是16%,是GDP增长率的三倍。非洲政府越来越重视投资环境。为了更好的吸引海外投资,很多非洲国家在很多方面做了努力。比如卢旺达投资环境的世界银行排名在过去两年之内上升了50位。非洲区域一体化进程也在加快,一体化程度远高于亚洲,西非经济联盟和中非经济联盟已经实现了货币一体化。

非洲的问题在于:国别经济规模小,大部分国家政府财力弱,主权信用评级低(全球39个重债国有中有32个非洲国家),投资风险依然较大,法律制度不健全,市场不发达,政局稳定性面临挑战,有些国家还处在动乱状态。

赴非投资的企业内部也存在一些问题。(1)重贸易轻投资,承包工程多,投资建厂少,扎根意识不足。(2)对投资风险缺少专业分析,要么认为非洲遥远、贫困、风险太大,要么觉得非洲遍地黄金。对于率先找到商机的人来说,非洲的确有很大的机遇,但是对于所从事的行业和市场应该有系统的分析,包括新进入者的威胁。(3)缺乏清晰的投资策略,很多企业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没有长期的规划。(4)缺乏统筹和指导,中资企业之间竞争激烈。(5)国际商务、金融和管理人才严重不足,(6)部分中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等。

三、埃塞尔比亚经商经验谈

(1)海关通关。埃塞俄比亚的总理和各个部长都非常欢迎投资,保证给予百分之百的大力支持。但是,对于投资所需物品的海关通关,部长们不会具体来做,具体执行人员很容易拒绝很多物品通关。比如打孔机器他们没见过,看起来像手枪,属于武器,不能通关。我的做法是找到海关的关长,知道他下面有六个副关长,把副关长一个个拜见之后,找到下面两层执行人员的名字和电话,然后把这些人找来,开了六个小时的会,告诉他们为什么我来埃塞俄比亚,到埃塞俄比亚做什么,已经做了什么,未来要做什么,以及现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最后带他们到生产线上,从头看到尾。后面的通关就很简单了。有人可能用贿赂的方法,但是效果是一时的,不是长久的。

(2)招聘及劳工。刚开始去埃塞俄比亚的时候,我们找到留学中国的人员名单。这些人在中国学习过三四年,讲流利的中文,理论上会是我们企业管理人员的最佳选择。但是后来这些人一个都没有用,因为他们能有机会从贫穷的非洲到中国读书,要么有背景,要么学习成绩特别好,他们都有远大志向,并没有想到一个制造企业扎根,从基层开始做起。我们宁可招大学生到中国,自己培训从零开始。

(3)关系。我曾经碰到一个人说他和总统的弟弟是同事,关系非常好,共同做生意五六年,要引荐我。等我通过正常渠道见到总统,问总统有几个弟弟时,总统说他有九个弟弟,他们国家谁都说和他关系好。可见,关系这两个字值得推敲,需要分析哪些关系是一时的关系,哪些关系是真正的关系。我们不会讨论跟某个个人的关系。在与政府官员逐步接触的过程中大家有可能成为朋友,但是在我们心目中,他们永远是政府官员,有自己的政治任务。如果他们的政治任务跟我们目标是一致的,那才可以合作。

 

张华荣:华坚集团在非洲建厂经验介绍

我经历了三次创业:第一次是1982年退伍返乡,在自己村庄创建青春鞋帽厂,拥有员工18人;第二次是1996年南下发展,包括2004年在东莞成立华宝鞋业,员工一万人,2005年赣州华坚国际鞋城一期全面竣工,安置就业1.2万人;第三次创业就是走出国门,投资非洲,现在埃塞俄比亚安置就业3500人,并已实现盈利。

我的经验如下:

(1)要以人为本,服务人类。这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文化。作为企业家,我们应该用自己的专业智慧和辛勤劳动去服务所有人,做到为社会而生存,为行业而努力。从做有效益的事,到做有意义的事,再到做有价值的事,最终做长远的事。 

(2)要尊重经济规律。中国要感谢香港、台湾、韩国、日本产业转移给我们带来的机会。现在到了中国为非洲发展提供帮助的时候了。在中国,制造业属于弱势群体,虽然提供了大量就业,但利润微薄,所得税高达25%。制造业向非洲转移的总体思路是正确的,但具体的实施效果还要看国家的政策、自身的管理以及埃塞俄比亚政府如何承接。总之,企业家一定要把握好经济规律,选择适当的投资目的地。

(3)要抓住偶然机遇。我以前准备在国内和国外收购一些企业,没想过到非洲发展。埃塞俄比亚总理在一个论坛上听了林毅夫老师的发言后很受启发,就来广东招商。广东省的汪洋书记推荐了华坚。我就带着40多个人去埃塞俄比亚访问。2011年10月份的时候,埃塞俄比亚总理就邀请我在埃塞俄比亚建厂。由于是国家领导人亲自招商,签证、通关等各方面较为顺利。

(4)要用好必然条件。埃塞俄比亚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工资是我们的八分之一,效率在40%到60%之间。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对于当地的员工,培训是最重要的,既要融入当地的文化,尊重他们,又要把他们培训好,改变他们的观念。这样才能把廉价劳动力变成有效价值。除此之外,还要用好国际优惠关税以及低成本的投资环境。

(5)要克服现实困难。这些困难体现在语言沟通、文化风俗、法律法规、地方保护、基础设施等方面。我们公司的文件有三种语言:英文、中文、埃塞俄比亚语。埃塞俄比亚的工人很散漫,但是我们要告诉他们,你们在工厂里面努力工作,才能拿到工资买面包。面对地方保护,要做到赚钱的事儿不碰,要赚钱可以到国外。我们要和本地人共享,帮他多赚钱,同时控制技术,让他求着你,就像外资企业在中国做的一样。基础设施方面,通讯问题可以通过卫星天线解决,电的问题可以通过买发电机解决,道路堵塞等问题需要慢慢解决。

(6)要创办有效企业。企业管理一定要机制化,讲究规则。分配机制方面一要注意不能偷税漏税,二要对中方干部科学利用。对于非洲的企业,老板如果不去,企业不赚钱;老板如果经常去,精力又不够。因此要有好的机制,保护职业经理人,提供优厚的报酬,使他们跟企业发展融合在一起。

(7)企业文化要注意维持正能量。有的企业经常抱怨国家,抱怨政府,抱怨老板,抱怨家庭,这不是好的企业文化。我们要经常感恩。

 

洪波:中信建设在非洲发展实践分享之一

中信建设之前是一个国内公司,2003年开始制定海外战略,现在95%的业务都在海外。这十多年来,我们在海外拼搏,交了很多的学费,但取得了一些成绩,有很多经验可跟大家分享。

走出去战略是国家在2000年提出的,今天来看这是个非常英明的战略。在十年多的发展中,很多中国企业都响应国家的号召走向了海外,把很多中国的技术、中国的施工、中国的机电产品等等带向了国际。

在最初走出去的时候,大家都比较乐观,认为海外市场巨大,盈利机会很多。但是根据商务部的统计,这十年来走出去的企业75%都是亏损的。中信建设一个子公司在海外也是赔得一塌糊涂。在中国国内很容易做好的一些事,比如修一条高速公路,或者建一个家属楼,到了国外就不一定做得好。中国企业在海外水土不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心理准备不足,思想准备不足,人才准备不足,特别是对软性环境的研究远远不够。同样做一件事,中国和海外的做法完全不一样,关注点也是完全不一样。

走出去有风险不意味着不走出去。中信建设在海外取得的成果是从30多人发展到700多人,在施的合同400亿美元,连续六七年都排名在全世界前50名之内,营业额170亿人民币,利润25亿人民币,单个项目都是5亿以上的大项目。海外既有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但是也会有成功的机会,就看我们怎么去做。

中信建设为什么能够在海外成功?因为我们跟其他中国承包公司有两个不同的地方:一是差异化经营战略,二是联合舰队的商业模式。差异化经营战略就是我们做其他中国承包企业做不了的事,不会做的事,不愿意做的事。我们给客户提供投资、融资、前期调查、可行性研究等,提供全产业链服务。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我们一家。现在没有人叫我们承包商,而是叫综合服务商,改变了传统意义上中国承包商的定位。联合舰队是习主席访问安哥拉的时候很肯定的一个模式,它可以使中国企业联合走出去。我们中信建设在联合舰队中做旗舰,所有参与各方是护卫舰,大家按照不同的职责,去完成共同的事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我们的联合舰队已经有八年了,建筑、工业、农业、矿业等各个领域都有固定的长期伙伴。

 

麻锐:中信建设在非洲发展实践分享之二

我的报告有四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崛起的非洲,强调现在的非洲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90年代的印度。二是发展和机遇,指出非洲哪些行业、哪些领域有机会。三是聚焦安哥拉,该国过去十年经济增速全球第一。四是吹响集合号,介绍一下联合舰队模式。

一、崛起的非洲。没有去过非洲的中国人对于非洲的印象是比较乱,其实完全不是这样。2000年以后,非洲结束战乱,非洲的政府和人民都渴望和平。根据英国《经济学人》2013年的全球和平指数,非洲政治环境的稳定性不亚于拉美及东南亚。比如安哥拉的得分是2.15,和中国的2.14非常接近。

非洲日新月异,潜力巨大。过去十年南部非洲经济年均增长4.6%,成为全球增速第二的地区。IMF统计,从2001年到2010年,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十个国家当中有六个是南部非洲国家。在风险调整后投资回报率这个指标上,非洲为13%,高于亚洲和拉美(皆为7%)。 非洲人口结构年轻,人口数量增长快,人口红利优势逐渐显现,很快非洲会超过中国和印度,成为第一大劳动力市场。非洲的富豪阶层已经形成,中产阶级正在壮大。IMF认为,根据GDP增长、通货膨胀、货币供应和债务等指标的对比情况,非洲就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90年代的印度,甚至比他们还更有优势。

二、发展和机遇。非洲基础设施落后,交通、水、电紧缺。虽然现在亚太基础设施投资速度高于非洲,但是将来非洲一定高于亚太。比如安哥拉就是水比油贵,但是非洲地表水远比中国丰富,之所以缺水是因为不会处理地表水。非洲人的教育程度虽然不如中国人,但是素质比较高。只要有相应设施,收水费也不难。非洲的住房需求量巨大,比如安哥拉的住房缺口是280万套,尼日利亚1500万套,肯尼亚200万套带来,由此会带来旺盛的建材需求。非洲制造业较落后,制造业产品占总进口量的70%,是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海外转移的碧海蓝天。非洲缺乏粮食,有全球最多的饥饿人口,但有全球最肥沃的土地和水源,农业发展潜力巨大。非洲自然资源丰富,资源与能源是最有潜力的行业,旅游业也很有前途。

三、聚焦安哥拉。2002年安哥拉现任总统打死了反政府头目,把国家变成一党执政。在安哥拉2000万人口中,党员有500万。最近这次大选,现任总统的得票率高达72%,执政党地位稳固,政局稳定。安哥拉政府执行能力强,管控能力强,与中美等大国关系良好,积极参与非洲事务,获得国际社会认可。安哥拉已连续十年经济增速世界第一,但是人均工资仍然很低。中信现在正在建设罗安达自贸园区,其核心特征就是货物自由、投资自由、金融自由。我们会充分利用罗安达的辐射效应,以及海港、空港、铁路的综合交通优势,大力发展建材、医药、食品、纺织、汽车、日常消费品等行业。安哥拉总统对此非常重视。

四、吹响集合号。海外联合舰队模式是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都明确让我们总结的。中信的风格一直是国际化、市场化运作,讲信誉、负责任,坚持先予后取的义利观,照顾合作伙伴利益。我们跟有共同理想、共同价值观的企业合作,形成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互相扶持,互相帮助,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我们正在打造涵盖投资、融资、建设、运营的大型航母。

 

(程协南整理,唐杰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