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届NBER-CCER年会系列简报之四

发布日期:2016-07-07 10:49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简报2016年第036期(总第1279期)

背景介绍:2016年6月22-24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与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联合举办的第18届NBER-CCER年会在北京大学朗润园举行。我们将分五期简报报告本次活动。本期简报报告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教授Suqin Ge,阿尔伯塔大学教授Runjuan Liu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席天扬助教授、袁宇菲研究员的演讲内容。
版权声明:未经允许,请勿全文刊发或转载本简报。如希望全文刊发或转载本简报,请联系tangjie@nsd.pku.edu.cn,并经主讲人本人审阅。

Suqin Ge:中国城镇女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之谜

从数据上来看,中国城镇女性劳动力参与率(LFPR)从1988年至2006年呈现显著地逐年下降趋势,从约93%下降至约81%。然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LFPR大致是递增的。有大量文献解释LFPR递增的原因,可以具体为三类。第一类文献认为,递增的LFPR来源于女性实际工资以及所受教育的增加。实际工资是指工人用货币工资所能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取得的劳务的数量,较确切地反映了工人的实际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第二类文献认为,递增的LFPR来源于耐用消费品的技术进步。第三类文献认为,递增的LFPR来源于服务产业的扩张。

以上这些文献都无法解释中国LFPR的显著下降,因为中国正在经历类似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变化,如实际工资和所受教育年限的增长、耐用消费品的技术进步、服务产业的扩张等。因而,提出一种新的可靠的理论来解释中国LFPR的显著下降是很有必要的。

有一批学者在进行这项工作,他们从中国家庭结构的改变、儿童保育系统的改变、增长的房价等角度试图解释这一现象。本文采取的是从社会准则对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这一角度。

男性的母亲是否工作这一决策会影响到男性的偏好以及其是否擅长家务劳动。因此,已婚女性的工作决策实际上是受到其婆婆的影响。大量的成长于母亲不工作家庭的男性成家立业后,他们的妻子往往选择不工作。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极端的父权统治的。1949年以后,女性参与劳动变得普遍了,女性被称为“半边天”。随着经济改革的推进,从八十年代开始,中国LFPR逐年下降,与此伴生的是逐年扩大的两性工资水平差距。这是由于,随着中国从计划经济下的集中制劳动安排,转变为现在的市场化雇佣体制,传统的中国家庭社会准则逐渐恢复。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以及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这两大数据库,通过这些可靠数据证明了,生活在婆婆没有工作家庭中的已婚女性的LFPR比生活在婆婆有工作家庭中的已婚女性低8%-13%。成长于母亲没有工作家庭中的男性更可能支持传统的性别角色,更反对妻子的工作决策,更不愿意或者不擅长家务劳动。因此,从经济动态来看,成长于母亲工作家庭中的男性比例下降会造成下一代女性更倾向于不工作。这就解释了中国LFPR显著下降这一现象。

Ruanjuan Liu:从中美贸易数据看以邻为壑政策的可行性

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普遍较慢的经济增长速度促使一些国家追求以邻为壑的经济政策,即为了刺激出口、拉动经济而使本国汇率贬值的政策。例如,一些央行推行各种形式的扩张性货币政策。这很有可能点燃多国货币贬值战争,已经引发了一些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一些国家是否应该追求或者追求多大程度的以邻为壑的汇率政策。

但令人惊讶的是,几乎没人关注这种政策的现实可行性,即通过国内货币贬值引发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是否现实可行。事实上,以邻为壑政策和货币战争的基本前提,即货币贬值导致出口增长,不能为现有的经济文献所解释。现有经济文献要么未能找到汇率波动影响贸易流动在统计上的显著性,要么发现这种影响只是轻微的。

在如今经济高度全球化的背景下,出口往往包含进口品加工后再出口,因而汇率变动对出口以及进口、贸易平衡和经济增长的净效果,并不明显。以邻为壑的经济政策给纯出口企业带来的正的影响可能会被给加工出口企业带来的负的影响抵消掉。大量现有的实证文献使用加总的贸易数据,从而发现汇率变动对贸易流动的影响很小。

为了解开汇率波动对贸易流动的影响之谜,本文使用中国海关企业数据库,它包含了从2000年至2011年中美贸易往来的全部交易数据。本文结论表明,汇率波动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是否参与进口加工业务,以及参与的程度。对于没有参与进口加工业务的企业,我们发现出口和进口对汇率波动的弹性很大。具体说来,我们发现,人民币兑美元升值10%会带来中国对美国出口的30%的下降,以及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接近15%的上升。对于参与进口加工的混合企业,弹性小很多:对出口来说只有大概13%,对进口来说大概只有9%。有趣的是,对于纯进口加工企业,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负向效应和对进口的正向效应是统计上不显著的。

企业层面的贸易弹性评估结果表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波动对中美贸易平衡有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之巨大超出预期。我们还发现,汇率波动对企业层面贸易流动的显著影响是由企业对边际利润的持续调整而推动的。这为次贷危机后多国执行货币贬值进而以邻为壑的经济政策提供了实证证据,证明了以邻为壑经济政策的现实可行性。

席天扬:中国煤矿安全的相邻影响

煤矿安全曾经是地方政府的管辖范围,并且这种状况持续了很多年。在GDP竞赛中,煤矿安全是不被重视的,因为煤矿安全的建设成本很高。直到新世纪伊始,中国煤矿生产出现了好几起重大安全事故,煤矿安全成为突出问题,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逐渐地,煤矿生产安全进入到了行政考核体系,与经济增长考核并列。

从2001年至2011年,中国中央政府实施了越来越严格的煤矿生产安全规定。本文研究的是,在此期间,某个城市煤矿矿难的发生是否会影响相邻城市煤矿矿难的发生。我们发现确实存在这种相邻影响,并且该影响非常的显著。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城市的煤矿符合安全标准,那么同省与之行政相邻的城市很有可能也符合安全标准。这一结果的经济解释如下:中国的行政考核是基于相对表现评价的,即基于其在所属群体中的相对位置。这样一种行政考核机制代表一种激励机制,通过同一群体中个体(城市)的策略性行为,最终形成了这种相邻影响的结果。

相邻影响的观点在社会科学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政治领域内,相邻影响也很重要,具体表现为标尺竞争。所谓标尺竞争,是指在存在多家独立代理人的受管制产业中,委托人以其他代理人的表现作为衡量每一个代理人表现的标准或标尺,来促使每一个代理人同“影子代理人”展开竞争,从而提高代理人的效率。一些学者研究了中国政治体制的锦标赛理论,即在一些候选人中通过竞争选拔优胜者,以相对次序决定胜负,以及中国地方政府在GDP竞争中的策略行为。

基于这样的理论基础,本文利用可靠的煤矿生产安全数据,为以上的经济学解释给出了有利支持。

袁宇菲:住房财富与总体经济

住房财富在经济周期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研究表明:住房财富占家庭总财富的大约50%,可见其重要性。住房财富的变化会对家庭的消费和投资决策产生很大的影响。

从2000以来,我们有两个观察:一个是住房市场的波动与总体经济的走势显著相关。举例来说,住房市场的全面崩溃被认为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另一个观察是住房市场的波动与经常账户的变动显著相关。有实证证据表明,发达国家经常账户的显著下降与其上升的房价显著相关。

住房市场与宏观经济紧密相关的机制并不清楚。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的是,住房市场在内部均衡(实现低失业率下的国内经济稳步增长状态)和外部均衡(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的状态)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其次,如果住房部门构成了经济周期中的重要冲击,具体哪一个冲击从定量上看是最重要的,以及这一冲击是怎样将其影响传播到总体经济的。

运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我们得到两个结论:一是信贷冲击和可贸易商品部分的生产冲击是两个重要的冲击来源;二是住房部门和可贸易商品部门的交互行为是冲击将其影响传播到总体经济的主要机制。

(唐杰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