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转型全球研究联盟启动会议简报

发布日期:2016-12-28 01:33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2016年第076期(总第1320期)

背景介绍:2016年12月14日,由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与非洲经济转型中心共同主办的“经济结构转型全球研究联盟”启动工作会议在北京大学成功举行。

启动会议得到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经费支持。“经济结构转型全球研究联盟” 由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 (CNSE) 倡议并发起成立,于2016年5月18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启动。联盟创始成员包括来自欧美发达国家、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33家研究机构及国际组织,秘书处将常设于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

“经济结构转型全球研究联盟”旨在通过促进合作研究、数据收集和国别案例研究,形成一个有助于经济结构转型领域前沿思想交流及相互学习的平台,助力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转型,促进其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 (SDGs)。联盟的创立,将有助于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影响国际发展议程和规则的制定,在汇聚“南”“北”智慧的同时,发出“南方”声音。

本期简报报告经济结构转型全球研究联盟主席、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经济结构转型全球研究联盟副主席、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长樊胜根,经济结构转型全球研究联盟副主席、非洲经济转型中心主席K. Y. Amoako,以及非洲联盟委员会农业经济与农业事务部部长Rhoda Tumusiime的演讲内容。

版权声明:未经允许,请勿全文刊发或转载本简报。如希望全文刊发或转载本简报,请联系zhangtong@nsd.pku.edu.cn,并经主讲人本人审阅。

 

林毅夫:思路决定出路—新结构经济学观点

众所周知,经济结构转型是发展经济学中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的一项重要议题,这也是经济结构转型全球研究联盟成立的原因。通过经济持续增长达到高收入水平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的梦想。早在二战前,很多殖民地取得独立并开始现代化建设,截至2008年,200个经济体中只有韩国和中国台湾实现了这一梦想,中国大陆在2020年至2025年也将有可能实现这一愿景。

现代收入增长本质是技术和产业的持续结构变革,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促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减少交易成本。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制度创新方面具有后发优势,逐步趋近发达国家。然而,令人困惑的是,二战以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陷入了低收入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之中。中国谚语云:“思路决定出路”。无独有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也曾说过,“决定善恶的是理念而非利益”,桎梏发展中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是发展理念问题。

发展经济学是二战后的新兴经济学学科,目的在于为决策者提供发展理念。第一代发展经济学即结构主义,目的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现代工业,从而转变为高收入国家。但由于市场失灵,市场要素无法自发配置以建立现代工业,现代工业无法在发展中国家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政府采取积极政策来配置资源,如建立出口型工业经济。但工业发展仍然不如人意,而且经常受到经济危机影响,总体结果并不理想。第二代发展经济学出现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九十年代,即新自由主义,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建立现代市场机制,实现市场自由化,减少资源错配。但是发展成果也并不理想,债务水平进一步提高。这个阶段的例外,一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的亚洲四小龙,二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成功的马来西亚、中国和越南。他们都没有遵循主流发展思潮,而是采取逐步过渡的方式实现结构转变,既不是新自由主义也不是纯粹的结构主义。新结构经济学试图分析的便是这些成败背后的规律。

新结构经济学得名于其用新古典经济学方法研究经济结构决定因素及其演变,为区别于旧有的结构主义,故而为新结构经济学。它假设包括技术结构、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结构在内的经济结构内生于禀赋结构,并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禀赋结构决定一定时期经济总预算和相关要素价格,从而决定比较优势和最优产业结构。动态经济增长水平取决于产业结构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前者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反过来亦取决于禀赋结构优化,即资本积累;后者则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低收入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源大多归咎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失败。

只有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才能发挥后发优势,逐渐趋近发达国家水平。这一方面要求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通过要素价格选择技术和行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产业升级与多样化要求政府提供便利环境并解决外部性问题。这也正是急于求成的结构主义失败的原因,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工业无法与发达国家同等竞争,需要政府的补贴和保护以保障其初始投资与持续经营,这会带来资源错配和滋生腐败。这也是“华盛顿共识”失败的原因,所有的经济体转型始于其原有优势部门,而“华盛顿共识”急于消除扭曲,导致了原有优势部门崩溃与工业化失败,它还反对政府对原有优势部门的扶助,最终导致资本回报率进一步降低与资本外流。

反观中国、越南和柬埔寨等经济动态增长的转型体均采取务实、双轨和渐进的做法。政府一方面在新兴企业进入原有优势部门时提供政策扶持直到企业步入正轨或产业差距缩小;另一方面放开私营企业进入优势部门的原有限制,通过设立经济特区、一站式服务等方式积极促进投资。这些政策有助于经济稳定与动态增长,可以吸引海内外资本投资。

总而言之,现代经济发展是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过程,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可以促进其经济动态增长以趋近发达国家水平,发展瓶颈的出现大多是由于发展理念的误区造成,正确的发展理念会使得经济体成功实现动态增长。

       

樊胜根:结构转型下的农业粮食制度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最早使用宏观经济框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在韩国、台湾、印度和其它国家和地区取得进展,但是现在研究重点有所变化,开始更加关注粮食安全。

农业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为其他部门提供了剩余劳动力和资本。随着经济增长,农业占GDP比重和解决就业能力下降,在新时期,如何确保粮食安全、食品营养和改善农民生计成为核心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农业粮食制度转型。

实现农业粮食制度转型有以下三点要义,第一是追求营养和健康,第二是确保可持续发展和气侯适应性,第三是减少包括收入和政治因素带来的不平等现象。农业粮食制度的转型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创新两大支柱。

人们对营养和健康的追求十分迫切。技术创新层次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支持促进粮食生产多样化的研发和技术,比如尼泊尔优先考虑作物生产多样性,这与饮食多样性和改善儿童营养成果有关。二是推动营养驱动型技术发展,例如生物传感技术,以及通过植物育种和农艺实践增加营养密度。政策创新层次也是从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对缺乏营养的食物课以重税,对营养丰富的食品提供补贴;二是用公共资金投入营养教育,从而改变消费者购买习惯,孟加拉国的家庭实验便表明了营养教育对于提高健康水平的有效作用。

建设可持续的农业粮食系统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农业生产的碳排放量、淡水使用量和其他资源消耗率极高。技术创新和政策创新可以持续促进农业集约化发展。技术层面上精准农业技术,如远程传感器可以帮助实现远程精细管理,以C4大米为代表的耐寒耐热农产品品种可以减小气候对农业的制约并实现资源节约;政策层面上,对碳排放密集型产业,如肉制品和乳制品课税可以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低收入者对蔬菜水果的消费进行补贴也可以使得死亡率下降。

发展包容性农业粮食系统关乎可持续发展。当今世界,小农经济依然占据农业产业主导地位,但是小农经济的存在不利于集约化经济的发展,未来要么向下全面退出,要么向上转型为集约化农业生产。支持小农经济,一是通过支持食品价值链中的包容性营销,将小农经济纳入现代农产品价值链,实现供需双赢的局面;二是培养青年农民,重视土地、资本和科技的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农业“青年红利”做好铺垫。

总之,实现农业粮食制度转型,首先需要提高国家在重塑农业系统中的治理能力,其次需要加大对农业创新的投入,最后需要加强南南对话,促进相互学习。

 

K. Y. Amoako:非洲的未来

二战后六十余年间,非洲在各个领域取得重大进步。2000年到2010年,非洲经济规模翻了一番,2015年非洲成为世界十大经济体之一。非洲在崛起,经济在增长,经济持续增长需要经济变革与转型。过去三年中,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非洲唯有不断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技术方能在未来经济发展环境中博得一席之地。

在非洲,大部分劳动力从事生产效率极低的农业行业。因此,应对气侯变化带来的影响和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实现经济转型与绿色经济增长,走出经济下滑低谷,借鉴其他国家经验也是发展的现实需要。

经济转型实际上是从农业开始,使其变为现代农业和制造业。在这一转型过程中需要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让农场、企业和政府各个部门都能够受益于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同时增长应该使政府和私营部门能够合作设计政策、进行投资、分享成果,在提高劳动力生产率的同时提高消费能力。

非洲经济转型中心便是致力于逐步推动这种增长与合作。非洲经济转型中心成立的目的就是支持非洲各国政府制定正确政策,创造可持续发展环境,实现长期经济转型。在过去5年,非洲经济转型中心为加纳、利比里亚、塞拉利昂政府加强财政金融建设提供了政策建议,对公私合作提供了具体策略。作为多边合作机构,非洲经济转型中心为各国政府官员、政府政策制定者、私营领域领袖进行共同磋商和制订发展战略提供了便利。非洲经济转型中心还与加拿大等其他发达国家建立联系,在洲际和全球层面进行倡导,更好推动非洲经济转型中心的影响力。

非洲经济转型中心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与经济结构转型全球研究联盟的合作能够促进双方进行跨行业政策研究,从而支持转型经济发展。

 

Rhoda Tumusiime:非洲农业的发展前景展望

农业在非洲经济转型中十分重要,众多非洲国家政府也参与了2015年农业转型与农业增长共同促进计划。该计划现已启动第二个十年计划,实际上也是非洲大陆农业发展的一个蓝图。它旨在帮助非洲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也即减少饥饿、减少贫困、进一步扩大农业出口。

数十年来,非洲农业生产者都非常贫困,尽管他们对全球经济贸易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国际贸易与制造业中却被边缘化。世界上16%的人口生活在非洲,但相应GDP只占了3%。全球市场发展中,非洲并没有获得好的机遇,农业经济转型实际上受到非洲内部粮食市场的影响,其中最主要是因为非洲自身人口增长对食品的需求增长达到108%,这个数据在2050年还会翻3倍。世界银行预测,非洲城市粮食市场会快速增长,2030年将达到万亿美元,粮食进口压力极大。

非洲农业市场快速增长需要充分抓住全球机遇,因此非洲农业必须快速转型,从高度多元化的生产系统转为更面向市场的农业生产。这需要大胆的政策改革以及大量资本投入来解决资金不足、生产力低下、竞争力低下的现状。总的来说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非洲农民和粮食生产投入之间的联系很弱;二是市场和政策机制方面的不足,如缺乏一致性和可持续性。

非洲的农业发展也受到若干负面影响。为了解决气侯变化影响,非洲风险解决能力组织应运而生,目前有若干成员国参与其中,自然灾害时期可以互相救助,还可以提供给弱势群体紧缺粮食。最近几次旱灾中,相应受灾国得到了组织援助。这种集体的风险管理机制工具提高了非洲的抗灾能力。

非洲致力于建设充满活力的农业粮食经济,在农业经济转型议程中,合作必不可少。在南南合作框架内,非洲非常希望能够学习其他区域经济转型的经验,继而在高质量科学研究、提升价值链影响、开展中非农业研究项目、提高生产效率、就业支持等方面进行重点合作。

(杨炎整理,王勋、张彤编辑,徐佳君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