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创琳: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发展与特色小镇建设

发布日期:2017-07-03 12:00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10

方创琳: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发展与特色小镇建设

背景介绍: 为贯彻落实中央要求,进一步明晰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探索总结不同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以及瑞意高等研究所于2018年6月29-30日在张家口市崇礼区太舞小镇举办了“太舞论坛2018——特色小镇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研讨会。论坛以全国各具特色的小镇建设和跨越式发展为案例,开放式讨论“特色小镇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景、机遇和面临的挑战,分享来自全国部分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的成功经验。研讨会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政策影响力的北京大学资深专家、学者、行业资深人士以及部分特色小镇代表围绕“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和“特色小镇发展”等主题进行了充分交流。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方创琳在论坛的发言整理。

版权声明:未经允许,请勿全文刊发或转载本简报。如希望全文刊发或转载本简报,请联系slzheng@nsd.pku.edu.cn,并经作者本人审阅。

 

1.特色小镇在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建设特色小镇是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另外一个主体。在我国构建的由770个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的新金字塔空间组织格局中,特色小镇处在金字塔最底端,发挥着坚实的基石作用。

特色小镇是京津冀世界级超大城市群建设的坚强基石。京津冀协同发展暴露出的城市病问题主要是承担疏解功能的特色小镇建设滞后,大而全的劣势需要小而特、微而精的优势互补。

特色小镇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微中心”。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中建设的多个节点,实质上就是多个微中心,特色小镇发挥着“微中心”的重要作用。例如,京津协同发展正在建设若干特色微中心,包括安国中医药之都的医药微中心,白沟箱包之都的箱包微中心,高碑店首都食品安全与国际食品微中心,涿州首都高端产业转移转化微中心,崇礼冰雪旅游微中心,张北大数据微中心,张家口生态旅游微中心,每个微中心30-50万人。

2.要着力促进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协同发展中的三级空间关系协调

首先是建好三个“金三角”。一个“金三角”就是京津冀一体化,需要从国家层面协调,第二个“金三角”就是要推进北京-天津-保定一体化,第三个“金三角”就是首都-通州副中心-雄安新区高度一体化。建设好三个“金三角”是协调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空间关系的关键。

其次是协调两个“新两翼”,北京的新两翼和河北的新两翼。正在建设的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和河北雄安新区是首都新两翼,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形成河北南部一翼;以冬奥会为契机推进张北地区建设,形成河北北部一翼。

第三是建设好两个功能区。2017年1月23-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冬奥会建设时要求张家口市:树立生态优先意识,建设好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

3.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特色小镇建设思路

一是规划先行,多规合一。特色小镇建设需要规划先行。规划过程中提出产城融合的概念,智慧环保创新的特色小镇。多规合一层面最适合在特色小镇推行。还要注重空间协同,地上地下空间,生态、生产生活空间无缝对接。

二是彰显特色,以特制胜。特色是特色小镇建设的灵魂和生命。对于特色小镇建设不贪大求洋,不比规模和速度,只比特。没有特色的镇是没有生机活力的镇,也是没有发展前途的镇。彰显特色,按照小城镇、大战略,小产品、大市场的思维,从国际劳动地域分工的格局出发,需求每个小城镇在全球供应链上的增值环节,然后抓住这个环节做强做大,成为全球供应链、全球价值链和全球产品脸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节点。把特色做大做强做精,以特取胜,以特制胜,防止千镇一面。

三是因镇制宜,因镇施策。每一个特色小镇建设方法、模式、经验只能借鉴不能复制,文化的根植性,特色小镇建设也是一样。提倡一镇一品,一镇一业,一镇一策。立足实际,挖掘特色优势,体现区域差性,彰显小镇独特魅力。防止照搬照抄、“东施效颦”、一哄而上。

四是产镇融合,有群有链。要构建有群有链型的特色小镇产业发展链合体系,避免产镇分离,导致空心镇、烂尾镇的出现。

五是突出疏解,提升合力。要赋予特色小镇足够的活力,多元的动力,最终使特色小镇覆盖乡村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