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润·格政】“央行行长系列”第3讲举办,韩国央行行长李昌镛讲解货币政策的发展与实践

发布日期:2023-12-19 09:44    来源:

2023年12月8日下午,韩国央行行长李昌镛博士应邀出席北大国发院【朗润·格政】,以“货币政策实践:综合政策框架及前瞻性指导”为题带来主题演讲。北大国发院副院长、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教授主持。本讲座为【朗润·格政】第174期暨“央行行长系列”第3讲。


李昌镛博士现任韩国央行行长兼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在加入韩国央行之前,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主任(2014-2022年),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2011-2014 年),2010年20国集团首尔峰会主席委员会秘书长兼筹备官员(2009-2011年)、金融服务委员会副主席(2008-2009年),首尔国立大学经济学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1994-2008 年),罗切斯特大学助理教授(1989-1994 年)。他于1989 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李昌镛博士的演讲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货币政策的“综合政策框架”(Integrated Policy Framework)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使用,第二部分是“综合政策框架”和“前瞻性指导”(Forward Guidance)这两项货币政策工具在韩国的实践。
 

他指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体系有一些结构性特点,包括政策受外部因素影响大、金融市场不完善、央行信用度不够等。因此,对于这些国家而言,要应对经济波动、促进金融和物价稳定,仅靠单一的调节政策利率不可行。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经验证明,将不同政策工具组合在一起综合使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这些实践推动了主流理论体系的变革。近几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清算银行都建立了综合多个政策工具的政策框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之为“综合政策框架”(Integrated Policy Framework),国际清算银行称之为“宏观金融稳定框架”(Macro-Financial Stability Framework)。

接着,李昌镛博士介绍了韩国央行为应对自2020年起的家庭债务、房价和通胀率的增长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他特别提到“前瞻性指导”(Forward Guidance) 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重要性。过去,韩国央行对于政策的未来走向保持战略模糊性,但逐渐意识到,提高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及时公布货币政策委员会对未来3个月政策利率的预测,有助于引导市场对于通胀的预期。
 


 

黄益平教授对李昌镛博士作为杰出经济学家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并着重介绍了李昌镛博士在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主任期间对于中国的关注,以及与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的学术合作。

演讲结束后,李昌镛博士详细回答了现场听众的提问。

关于【朗润•格政】

作为建成战略性智库的一项重要举措,北大国发院于 2013 年创立朗润·格政,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以讲座、对话、圆桌、论坛等多种形式分享见解,碰撞智慧,以格物致知的态度推究公共政策选择,携手为中国的改革发展尽绵薄之力。

关于【朗润•格政】央行行长系列讲座

1、 奥地利央行行长 罗伯特·霍尔兹曼(Robert Holzmann),“超越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正常化”,2023 年 7 月 6 日。

2、 日本央行原行长白川方明(Masaaki Shirakawa),“告别高增长:日本经验与对中国的启示”,2023 年 11 月 10 日。


撰稿:白尧  |  编辑:王贤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