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壮:对人工智能(A.I.)前景的一些人文思考

发布日期:2017-09-22 01:58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一百多年前,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写到: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今天,狄更斯的话语似乎更适用于描述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机遇和威胁。中国很多科学家对人工智能发展持积极态度,认为人工智能对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生活改善、成本下降,效率提升都会产生积极重大的影响。而霍金、盖茨和马斯克等科学家对人工智能,特别是强人工智能,持有悲观的态度,担心人工智能发展速度将会超过人类发展速度,用人类现有的知识水准无法预测并控制人工智能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

IBM-1168
杨壮教授

几天前,IBM、领英集团和北大国发院联合在北京大学英杰大厅组织了一场《A.I.时代职场趋势洞察》联合报告会。我有幸代表北大国发院参加。两组年轻学子就A.I.对职场求职者和大学毕业生所产生的影响从正方和反方的视角进行了激烈辩论。五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企业高管也对人工智能对各自行业产生的影响发表了各自的观点。辩论结果发现,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引发在中国AI人才需求倍增,但是职场人士对AI的态度喜忧参半。

人工智能的领域:目前已经或将要投入到应用中的人工智能包括:机器视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掌纹识别、专家系统、智能搜索、智能医学、智能法学、智能教育、智能销售、精准营销、博弈、智能控制,语言和图像的理解、遗传编程、无人驾驶汽车等等。人工智能交叉于自然学科、社会学科、技术学科三大学科之间,涉及零售业、电力业、公共设施、制造业、医疗保健、教育领域等多元行业领域,是一门边缘学科。今天,中国社会中人工智能发展最快的公司往往是充分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公司,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滴滴打车、OFO、摩拜、链家等。人工智能对互联网公司的崛起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人工智能人才缺口:IBM中国9月16号发布的消息显示,全球数据量到2020年将达到44ZB(IDC)。麦肯锡研究发现,到2025年,颠覆性技术给全世界带来14万亿至33万亿美元经济效益。伴随大数据业务迅猛发展,各个行业都存在着大量AI人才缺口,在中国缺口超过500万人。领英年度A.I.人才报告显示,通过领英平台发布的A.I.职位数量从2014年的5万飙升到2016年的44万,增长了8倍。麦肯锡报告指出,2016年,科技巨头公司投资200到300亿美金进入A.I.领域。VC、PE公司也会融资60-90亿美元到A.I.企业。

对人工智能的解读:纽约大学教授Togelius在一篇短文中指出,当今关于人工智能的报告多属耸人听闻,很多文章是记者在没有深刻理解和了解下得出的结论。他认为,人工智能是一个广阔的领域,方法多元,变化多端,大部分人工智能其实都是与人类智慧息息相关。阿里巴巴战略官曾明认为,今天科技迅猛发展本身并不是最大障碍,对企业家来讲,真正的挑战是能否用智能商业的思路来审视自己的传统业务,并在运用人工智能手段过程中对现有产品流程进行全面改造和创新。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钱颖一教授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取消中国教育传统存在的优势,死记硬背的教育方式在人工智能面前显得十分苍白。他引用爱因斯坦的话:“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学习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学会思考。”苹果总裁库克指出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担忧:“我所担心的并不是人工智能像人一样思考,我更担心的是,人会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没有价值观,没有同情心,没有对结果的敬畏之心。”他认为人类要在经济社会,特别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学会控制技术对人的影响。社会进步靠单纯的技术发展是不够的,技术和人文必须结合在一起。

综上所述,我想就人工智能发表我个人的几个观点:

人工智能带来的明显效益: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基础上发展的人工智能已经给人类发展带来显而易见的科技进步,降低劳动者工作强度和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加速行业转型,为客户带来更为愉悦的体验。不论是制造业如汽车组装流程,还是金融法律教育医疗服务业,人工智能带来的进步是毋庸置疑的。在医院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医生解决疑难病例并提高手术的精准性。人工智能让企业大大提升对客户实际需求的把握,做到精准营销。在法律工作领域,过去复杂案例分析量需要几个律师几天的时间,现在机器学习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任务。人工智能的发展势必给世界带来巨大的效能,发展速度是超越我们的想象的。

人工智能无法改变人性:从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到互联网革命,人工智能是人创造的,源于人类积累的知识和智慧。AI本身可以解决运算、逻辑、概率问题,但AI无法解释社会中、组织中反映出复杂多元的文化现象,因为社会是由不同的人组成的,组织也是理性和非理性的个人构建的。组织发展过程就是和社会环境博弈的过程。如果A.I.可以解决人性问题,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2000多年后的今天,从政府到企业,从机关到学校,我们还要认真拜读领悟《论语》《道德经》《致良知》《心经》《金刚经》等经典著作,因为这些书籍恰恰试图让人们更加善良、利他、诚信、真挚、谦逊。 A.I.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生活方式,但是它始终无法改变人性本身——人的善意,人的弱点;人的良知,人的贪婪;人的情感,人的欲望。

人工智能无法改变人的价值属性:人工智能是人类为解放劳动生产力创造的智能机器,机器学习可以替代高危和高运算的复杂运算工作。但是人的价值属性才可以决定人类如何运用人工智能,如何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为老百姓增加福利,为社会公正、公平、进步作出奉献,为企业最大限度地增加经济和社会价值。纵观全球,A.I.无法管控国家领导者违背人类意志,肆意制造扩散核武器,对世界和平造成巨大威胁;人工智能也无法保障并维持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平共处、和睦相处;人工智能很难彻底杜绝丧尽良心行凶作恶的国际恐怖分子;人工智能更难阻止那些为了争权夺利,违法乱纪、贪污腐败,生产对消费者有毒害的食品和商品,制造对环境产生巨大污染的利己主义者。

人类永远不会像机器一样思维:机器可以模拟人类的思维方式,在复杂概率运算中最终战胜人类。人类切忌像机器一样思维。为什么?机器没有情感,没有是非判断能力、没有价值偏好、没有人际沟通能力,因此,机器永远无法变成人,也不可能拥有人类的智慧、意识、感知、灵感、价值观和方向感。因此,人类必定要用自己的思维和理念去把控发展和使用机器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在学校,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思想和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年轻人从小就保持浓厚的好奇心、梦想、价值观、同情心、敬畏心、思辨力、自控力。在单位,不论是企业还是医院、学校还是机关厂矿,高层领导者一定要建立培育一个允许员工讲真话、无障碍交流、相互信任、跨界沟通、去中心化的组织架构和文化土壤。人的核心价值观决定了人工智能是否可以为人类的根本利益创造真正持续的价值。为此目标,政府高官、企业高管、学校校长、医院院长、法院法官自身的自我认知能力、综合素质、价值观决定国家、社会、企业的发展方向,进而决定人工智能是否可以为人类社会组织持续进步做出贡献。

最后,要把人工智能发挥到极致,人必须扪心自问两千五百年前苏格拉底的核心问题——我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在自问反思的过程中,清晰明确世界发展趋势,树立坚定的价值观,提升领导者的洞察力、判断力、决策力、品格力,懂得“做人何谓正确”(稻盛和夫),“做正确的事情,不仅仅正确地做事”(德鲁克);“正确的事,做就对了”(证严上人)。明辨是非,独立思考,专注自己喜欢并擅长做的事情,不做机器的奴隶。只有这样,科学家工程师才能将人工智能服务于人类的根本利益,驾驭A.I. 数据技术的发展和使用方向,而不被机器所控制、所指挥。人类的前景势必因此而变得更为美好、灿烂、辉煌。


本文为 杨壮谈领导力微信号原创文章,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本文。如需转载,请发送邮件到:zhangtong@nsd.pku.edu.cn,以获取授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