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毅:家庭户小型化对能源消费和人口老化的影响

发布日期:2017-06-28 10:49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背景介绍:本文为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大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瑞意高等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曾毅于2017年6月15日在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主办的《CEFS前沿系列报告》特邀讲座要点简报。

一、引言:家庭户小型化和结构的变化与能源消费、人口老化密切相关

在能源、住房等许多消费对环境的影响研究中,家庭户相比个人而言是更合适的分析单位,因为能源(水、电、做饭取暖燃料)、住房、家用车、理财、老年照料和其他社会服务,通常以家庭户为单位进行购买和消费,而非个人。家庭能源消费占全球能源消费的35%。实证数据分析证明,如果忽略家庭户变动趋势研究,而按传统的依据人口数量增长进行分析预测,势必严重低估未来的能源需求,从而负面影响可持续发展规划的科学性。

家庭户小型化和结构的变化与人口老化密切相关。许多研究表明,缺乏家庭成员照料的老人健康状况恶化的可能性增大。当家庭照料下降时,养老托老公寓机构及其他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需求则大大上升。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在能源消费、人口老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对家庭户规模结构的分析预测比人口数量分析预测更有用。

二、 ProFamy多维家庭人口预测新方法简要汇报

由于传统的用于家庭户预测的户主率方法存在一些受到人口学家们广泛批评的先天不足和局限性,曾毅等人创立了“ProFamy多维家庭人口预测新方法”。ProFamy将预测起点的人口普查抽样和100%人口数据组织成按城乡、性别、年龄、婚姻状态、曾生子女数、一起居住子女数、是否与父母一起居住的多维状态分布,在预测家庭户规模结构的同时进行人口数量结构预测。“ProFamy”克服了“户主率”概念模糊、无法与婚姻生育死亡迁移人口要素直接关联以及预测结果信息很有限等问题,直接使用初婚、离婚、再婚、生育、迁移、死亡等常规人口数据作为输入,得到大量包含各种住户类型规模、比较详细的预测信息。该方法的应用需要准备一套初婚、离婚、再婚、生育、迁移、死亡等年龄别模型标准率(Standard Schedules),供大家共同分享,用于全国和各省市自治区以及更小的区域(例如,县市区)的家庭人口预测;而应用研究者们只需要侧重于合理估测未来家庭人口主要综合参数(分孩次总和生育率、男女0岁期望寿命、一般结婚率、一般离婚率、迁入和迁出人数或净迁移率、成年子女最终离开父母分开居住比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等);预测结果主要取决于输入家庭人口综合参数。

ProFamy多维家庭人口测新方法以及曾毅和其他学者们在好几个国家的应用已在国际知名杂志发表;发表成果包括运用ProFamy方法,将中国全国和美国全国及每一个州(合计50个州和华盛顿特区)从1990年预测到2000年,然后将预测结果与2000年普查观测数据比较,误差普遍较小,客观验证了ProFamy新方法的可信度。

三、 家庭户小型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以河北省为例

以河北省为例的2010-2050年家庭户能源分析表明,如果以人口数和当前人均能源消费预测,将导致2020-2050年家用电、水和燃料能源消费需求被显著低估,2030年低估11.7%-25.6%,2050年低估19.4%-36.6%;其原因在于按人口数变化预测忽略了家庭小型化导致家庭户数及能源消费大增,从而错误预测家用能源消费在2030年以后随人口减少而减少。

如果按照目前的家庭规模结构变动趋势预测,与2010年相比,河北省2050年1-2人户所消费的电、水和燃料相对增长150%-300%,3-4人户的能源消费量基本保持不变,而5+人户的能源消费下降40%-50%。而1-2人户的取暖降温和照明能源消费量可能与3-5人户差不了很多。因此,家庭户小型化使得家用能源利用率大幅降低,导致河北省2050年人均能源消费比2010年大幅上升24.1%-57.9%。 总的来说,河北省家用水消费总量增长比例最高,2030-2050年比2010年增长44%-55%;家用电消费总量增长比例居中,2030-2050年比2010年增长28%-32%;家用燃料消费总量增长比例次之,2030-2050年比2010年增长20%-23%。

四、 家庭户小型化对人口老化的影响

根据由曾毅牵头、1998年启动、已经进行七次合计入户访问近10万人次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大样本数据,沈可等的分析表明:控制相关协变量后,与空巢老人相比,和子女同住或近邻居住的老人认知功能显著改善40%,自评健康良好可能性明显升高32.4%,生活满意的可能性大幅提高54.8%。其解释是:在多代同堂家庭中,子女与老人互动交流,为老人提供更多新鲜讯息,有效延缓老人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功能性衰退,并避免老人因孤独空虚引发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而显著改善心理和生理健康。沈可等根据“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分析还发现,相对于与父母分隔较远居住的女性,与父母一起居住或近邻居住女性的家务时间每周明显减少近10个小时,就业可能性增加23.1%,女性就业者每周工作时间增长9.4小时,男性就业者每周工作时间增加6.2小时;与父母同住(或近邻)女性自评健康良好可能性上升19.8%。国外学者对芬兰、意大利和荷兰老年人的研究亦有相似的发现。曾毅、陈华帅和王正联根据“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分析表明,不与子女一起居住的残障老人的居家人均照料现金支出比与子女一起居住的残障老人显著高出67.8%。

此外,我们基于“中国老龄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已于2016年在SCI期刊发表的研究发现,养育女儿在老年得到的回报比养儿子要高得多;主要表现为:与成年儿子相比,女儿孝敬父母的指数高18%、与老年父母情感关系好的比例高44%。儿女双全但生活不能自理老年父母对于女儿女婿照料的满意度要比儿子儿媳高67%;平时与女儿/女婿交谈最多的老人三年后认知功能显著下降风险比平时与儿子/儿媳交谈最多老人低16%,死亡率低7%。以上养育女儿在老年得到的回报优于儿子的差异在统计上显著,而且养育女儿回报率更高这一现象,在农村比在城镇更明显,在高龄老人人群比低龄老人人群更明显。

五、 政策思考与建议

1. 我们和其他研究都表明,如果不考虑家庭户持续增长和结构变化趋势,按传统方法依据人口和人均消费数据进行能源、住房、汽车等以家庭户为单元的消费研究和预测,所得出的结论和政策规划肯定会有较大偏误。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和学界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切实加强家庭人口变动趋势分析和预测及其对能源消费和需求影响的研究。然而,相比丰富的人口数据,家庭户数据比较缺乏;统计部门收集的家户能源消费等数据被有关部门以不可理解的理由而“束之闺阁”,使得家庭户能源消费需求分析预测困难重重。建议尽快将家庭户能源消费等微观数据在删除个人信息后向社会发布,供大家深入开发研究。

2. 建议借鉴新加坡对三代同堂或近邻居住家庭给予经济补助的成功经验,在大力发展社会养老同时,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家庭养老优良传统, 尽快出台优惠政策, 鼓励支持成年子女与老人同住或近邻居住模式,既显著降低人均能源消耗,促成老人晚年生活幸福和儿孙晚辈受益的“双赢”。

3. 建议出台优惠政策积极鼓励西北部成功迁移到东南部的中青年返回西北部故乡,或农村留守老人孩子来城镇团聚,使已分为两个小单元的家庭合并为一个三代同堂或近邻居住家庭。既减少人均能源消费,实现老人与儿孙“双赢”,又推动西北部经济发展,减少能源消费的区域分布不均衡。

4.科学宣传养育女儿在老年所得回报优于儿子;鼓励即使儿女双全的老人也可以自愿选择与女儿女婿一起或紧邻居住,逐步改变“外嫁女儿”和歧视“倒插门女婿”的传统陋习;消除重男轻女传统观念,扭转出生性别比升高危险趋势。

(张彤 整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