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denav header background
sidenav background

2013年全国经济学优秀大学生夏令营21日活动简报

发布日期:2013-08-22 02:58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大师膝下宜聆教,朗润园内好读书,今天的五场讲座精彩连城,给大家带来了一整天的学术饕餮盛宴。

  首先是由卢峰老师给我们介绍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走势。首先卢老师由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文章"中国的廉价货币"引出货币升值的问题,并提出了如果外国要我们升值,我们怎么办的问题。现阶段我们往往坚持升值的"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但汇率究竟要不要升值还是一个学术问题。

  汇率是一个复杂的经济政策,不能对它过于敏感简单地划分"好坏",要“脱敏”,如卢老师所说,“我们应该把汇率调整问题看作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就应该主动调整,即使有一些代价,也是不能回避的。不要过于敏感,看作是外国与中国的对立。”

  进而卢老师针对60多年来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的变迁途径给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各个阶段我国对汇率的政策以及汇率的变化情况。其中他强调了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的区别,最好结合理论和实际重点讲了巴拉萨效应,即生产率追赶的过程中,会派生实际汇率升级的趋势。卢老师在宏观方面有着相当深厚的积淀,同学们获益良多。

  接下来的一场讲座是国发院院长姚洋教授给大家带来的,题目为“Happy families are all alike -- Commonalties of successful catching-up economies”的演讲。主体上姚老师通过把1970年和2010年相比,将跳出中等收入的国家和陷入中等收入的国家在各个方面进行对比,试图找出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首先按绝对收入分,1970年到2010年,16个国家从"中等收入"进入"高收入";如果按和美国的相对收入分,很多国家发生倒退(增长速度没有赶上美国),11个经济体跳出了"中等收入"。通过一系列比较可以得出,与停留在中等收入区间的国家相比,那些成功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往往有较高的人均GDP增速,较高的消费率和投资率。同时,他们的经常项目盈余、贸易占GDP的比重以及产业结构上都有巨大的差异;其他方面,跨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人民的预期寿命往往比另一组国家要高出10岁,而且差异很稳定;同时抚养比较低,但受教育年限很高。在经济腾飞三十年后,教育的差距再次拉大,由此看来教育可能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原因,后期可能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制度方面,姚老师指出,民主化指数到发展后期才有显著差异,所以制度改善可能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非原因;同时廉洁有利于经济增长;动乱没有太大差别,特别是发展早期,所以动荡并不一定是经济杀手。

  接下来姚老师聚焦在中国,发现中国与那些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各方面都比较相像,姚老师对中国可以跳出中等收入陷阱抱乐观态度。但他认为中国经济增速渐缓是结构性的,并提出了现今中国面临的几个短期风险——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泡沫和影子银行;姚老师认为前两者问题不大,但影子银行方面需要刻不容缓的金融改革。最后姚老师又提出了两点长期风险,一个是不平等的问题,另外一个是政府的作用。虽然提出了自己担忧,但总体上姚老师对中国未来持一个较为乐观的态度。

  下午的第一场由儒雅的黄益平老师主讲,他就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这一论题娓娓道来。首先他通过三个小故事开始引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的越来越大的作用。但他同时指出,这种作用可能和历史上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强国不太一样,因为中国从未主导世界经济。

  在此黄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并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当中国经济技术到达世界前沿时,中国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接着他开始就中国如何从经济奇迹走向常规增长做了详细的阐释。黄老师指出中国已经出现刘易斯转折点,近年工资加速上升意味着劳动力开始短缺,短期会挤压企业利润,让居民收入增长,有利于收入分配;而转型期的经济特征有增长速度开始回落的同时通胀压力逐步上升,但是经济结构趋向平衡且收入分配不断改善,产业方面会稳步加速,经济周期日益放大。

  最后黄老师提出了几点他目前正在研究的论题:“中国会否迫使新的国际分工?”“中国会买下全世界吗?”“人民币会否成为下一个世界货币?”“中国货币政策的国际传递机制如何?”“中国能否改变国际经济决策机制?”“新的世界经济需要什么样的国际经济制度?”。黄老师精彩的讲演在意犹未尽的探讨中结束。

  下午的第二三场讲座是由管理学老师杨壮和张黎等人带来的。首先北大国际(BiMBA)杨壮教授以“职业生涯与自身领导力提升”为题,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规划未来。接下来马浩、谢绚丽、吕晓慧、张黎老师分别就管理战略概念、各自的研究领域以及对作研究的建议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管理学,并欢迎大家加入NSD的管理学团队。

 

【撰稿:王旭  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