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润青年读书研讨会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举行

发布日期:2021-01-07 07:23    来源:

1月1日下午,国家发展研究院在朗润园512教室举办本学期第三场朗润青年读书研讨会。本期读书会《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由国发院2018级硕士生王吉明领读,部分本科生和研究生同学参加。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的重要著作。该书第一次从生产劳动实践的观点来阐述经济和经济学的起源,为经济学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起点。


首先,王吉明和与会同学分别作自我介绍,并就《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探讨,交流了彼此对书中部分理念的认识,读书会从轻松的氛围中拉开了帷幕。


 

随后,王吉明从“异化”入手,介绍了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框架下,分工并不仅仅是使每个人都能达到改进的有利选择,而且可能会导致广大劳动者失去多元的生存技能,遭到资本家的剥削;此外,“资本家”和“工人”并不应该被简单解读为两种职业和一对天然对立的矛盾体,而应该看作社会中被抽象化的社会角色,因此,被认为是“资本家”的企业家们,往往同样具有“工人”的一面,而剥削和压迫不是资本家发自内心的“作恶”,而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王吉明结合当下关于“996”、“外卖小哥”等社会热点问题,穿插西方经济学理论进行阐释,让与会同学们对书中较为抽象的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认识到马克思的经济学主张并不仅仅局限于其单一的话语体系下,马克思经济学的诸多智慧与西方经济学是不谋而同的。

其后,同学们就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与思考与王吉明师兄进行探讨,王吉明对此一一作答。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要以辩证的角度看待现实生活和学术思考中的问题,以更全面的角度理解经济学现象的本质。无论经济学发展到什么样的阶段,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闪光点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同学们对此深感受益匪浅。


朗润青年读书研讨会是国家发展研究院学生会学术部的品牌活动,在前两期的读书会中,同学们阅读讨论了《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国的奇迹》。经过共同阅读、思考和讨论,引导同学们从学理上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进一步坚定了“四个自信”。后续将通过设置书目、导读领读,鼓励同学们在读书中求真知、在研讨中辨真理,一同传递思想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