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讲座:赵剑英教授为北大国发院师生讲述“中国道路成功的理论大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发布日期:2021-04-01 05:22    来源:

2021年3月31日下午,“中国道路成功的理论大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讲座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万众二楼举行,专题主讲嘉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


赵剑英教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结合学习党史的心得体会,梳理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影响历史进程的若干重要会议,并揭示其中蕴含的重大意义,给大家带来了一场详实、深刻的党史党课。

专题讲座由北大国发院助理院长、研究员、BiMBA商学院常务副院长范保群主持,他表示在建党一百年的时候、在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北京大学,邀请到资深哲学社会科学的专业学者,带领大家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道路、理解其中的内涵和深意,意义非凡。

主讲环节,赵剑英教授在简要介绍讲座内容时即表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力量,可以用三个词来总结,那就是“救中国、富中国、强中国”。

在概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时他强调,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和迈向伟大复兴四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从起初一个弱小政党逐步走向理论上成熟、政治上清醒的世界上最大政党,并引领中国人民最终成功走出一条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回顾个人在党史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的发现,赵剑英教授称,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包含很多次会议,其中有些是具有转危为安、化险为夷、“扭转乾坤”的重大作用的。正是从这些会议中,可以发现中国道路成功的理论大逻辑,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


在演讲中,赵剑英教授列举中共历史上的关键会议,包括中共一大、八七会议、古田会议、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洛川会议、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整风运动和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党的七大、党的八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二大直至党的十九大。赵剑英教授认为,这些会议的成果都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起到了十分重大的推动作用。其中原因,都是因为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实际相结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理论创新,指导新的实践。透过这些会议,可以看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赵剑英教授生动而详实地讲述了每一次重大会议召开的背景、会议的核心内容,以及中共与共产国际不同想法的沟通甚至斗争的过程和决策结果、历史事实对中国化的证明等,让北大国发院与会师生更好地理解了这些会议当时面临的重大问题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结合“当前的形势”,确定“我们的任务”。同时,在制定任务的过程中,如何在尊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的实践和理论创新。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赵剑英教授总结道,中国道路的理论大逻辑在最高理论层次意义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党的历史证明,每当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立场,党的事业就会顺利推进,取得胜利;每当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搞本本主义、主观主义或经验主义,偏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党的事业就会遭受严重挫折甚至失败。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场和方向,在新时代、新阶段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指导实践。

主讲结束后,赵剑英教授又详细回答了听众提问。这堂生动的党课,不仅让北大国发院与会师生尤其是党支部成员和负责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了生动而深刻的认识,也让大家对党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实际工作中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做到活学活用,避免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如何通过高水平的实践和创新让理论更有生命力,都有很好的帮助。

讲座最后,范保群老师特别向赵剑英教授赠送本次专题讲座的海报并合影留念。

赵剑英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与研究,著有《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时代的哲学回声》《中国道路的哲学观念》《中国之治的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开创权力监督新路》等多部专著和论文、文章百余篇。2019年第十三届韬奋出版奖和2016年度推动版权输出引进典型人物奖获得者。

撰稿:王志勤 |编辑:王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