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典礼演讲 | 徐元区:重建信任

发布日期:2024-06-26 01:20    来源:

题记:2024年6月22日上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暨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2024届毕业典礼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举行。本文为DPS毕业生代表徐元区在典礼上的致辞。

尊敬的黄益平老师、陈东升先生,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老师们,以及不辞辛劳来观礼的亲友团们:大家好!

北大国发院的学习真心不容易,但好在今天终于毕业了。在这毕业之际,我努力用三句话来表达我的三个重要感受。

第一句:今天是我们学业的结束,也是我们新使命的开始。

回望2018年我们到纽约上课的时候,正是中美贸易战紧张博弈之时,而后新冠疫情降临,欧战再起,惨绝人寰的巴以冲突持续至今也没有能力平息,撕裂与对抗的社会情绪一直伴随着我们整个学习与研究的过程。因为参与美方的毕业典礼,上个月去了一趟“宇宙中心”纽约。这次旅行让我亲身感受到现在这个社会背后的隐忧:

在霓虹闪烁的时代广场,充斥着浓郁的大麻味道;

在活力四射的曼哈顿岛往北,是移民群集混乱的街区;

在庄重肃穆的毕业典礼上,是学生对演讲嘉宾此起彼伏的反犹抗议。

这个民粹主义逐渐浓厚、新自由主义逐渐失去信任的时代,注定是人类社会演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刻。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极性世界,找寻消除隔阂的不二法门,我想是我们毕业荣誉背后新的使命。

第二句:DPS学生百战归来再读书,有幸在国发院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我们既掌握了真理,也要理解万众才能幸福,就像朗润园是真理的基地,但也得经由万众楼才能到致福轩。

不知大家是否认同在我们日常的交流中,北大国发院与其他商学院最与众不同的一个标签是思想性,我想这是源自其“独立自由精神”的一份禀赋与骄傲。

在学术研究上,傅军老师的工具箱理论告诉我们,在哲学已经被语言绑架的时代,任何学术探究都要厘清概念的边界和模式。

在学问追求上,周其仁老师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思辨方式,告诉我们在这百年变局之际如何突围,也就是既要尊重逻辑以达成方向上的共识,又要尊重历史给变革路径留出空间。我们很多同学在做企业时,可能也能体会到这个道理。

在人生幸福追求上,汪丁丁老师基于演化思路的生命互补理论,帮我们开启自性之旅,愿每个人的内在禀赋都能在一套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得到充分发展。

再次感谢辛勤又睿智的老师们,并特别感谢我的老师杨壮老师、王进杰老师!

第三句:告别校园后,我们需要继续完成从理论到现实的实践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使命是:多做对世界对人类有益的工作,用信任重建领导力。

今天的世界充满了不安,因为信任与领导力的缺失。国际世界和平协议难以达成,核战阴云正在逼近。产业界开始抛弃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描述的分工与协作的共生理论。企业界里劳资双方对长期价值投入的观念也在退坡。

在科学理性与自由激情极具张扬之余,我们更需要方向与目标,用意志的力量来领导世界重回和平与发展之道。重建领导力非常重要的一个中间变量是信任,而提升信任,一要靠制度完善,也就是诺思说的让万众共享设定的行为模式与它的意义,二要追求共享文化价值,就比如我们今天毕业了,以后无论走哪儿去,我们各项目的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共享身份与内在的共享信念:我们是北大国发人!时刻不忘“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

最后,我将引用彼得·沃森在《虚无时代》中引用格奥尔格《灵魂的时代》的诗句与同学们共勉:

你走到炉膛旁边

你把自己苍白的手指

深深地插进灰烬

探寻、感觉、摸索

火光或许会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