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毕业典礼 | 硕士毕业生潘洋洋:是终点,也是起点

发布日期:2023-06-25 08:09    来源:

题记:2023年6月24日上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23届毕业典礼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举行。本文为国发院2023届硕士毕业生代表潘洋洋在典礼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老师、嘉宾、亲友,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国家发展研究院2020级硕士生潘洋洋。

能够站在这里,作为硕士毕业生代表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也非常惶恐,特别是我听到后面的演讲嘉宾是莫言老师时。我不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人”,也缺少长篇小说家“拷问灵魂”的“大悲悯”之心,只能借着莫言老师勉励青年朋友

“不被大风吹倒”的勇气,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简单的感受。

此刻是我在燕园求学的终点站。七年前,我作为一名小镇做题家考入北大;三年前,又有幸来到“北大中的北大”——国发院继续读书。在这里,不仅是学习知识,还要研究问题,而且要研究最重要的问题。我常被问到的两句话是:“你做的研究对于理解或者建设当下的中国是否有意义?对于经济学的学科进步是否有意义?”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两个极高的标准,但却让我深刻感受到国发院“以严谨的学术范式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独特气质。今天,我虽然从国发院毕业了,但在新的起点上,面对“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我依然会不断追问这两个问题。

今天也是国发院学术硕士项目的终点站。国发院及其前身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从199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到我们2020级,一共培养了25届硕士毕业生,用1/4个世纪的时间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熟悉国内经济学教育史的人自然会明白,这是怎样浓墨重彩的一笔。能够在这样一个拥有光荣历史和辉煌成就的项目尾声中完成三年研究生学业,我感到无比幸运。从CCER到国发院,从朗润园到承泽园,从硕士项目到本科项目,每一段旅程的结束都孕育着全新的开始,而每一次重新出发的背后都是对于教育、真理和责任的不变坚守。

今年是疫情防控全面放开后的第一年。过去的三年,我们共同经历了诸多考验,课堂搬到了线上,盒饭转移到车里,园区往返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现在,后疫情时代正以确定性的姿态向我们走来,但世界变化的脚步却未曾停止。面对着加速演进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身为林毅夫老师眼中的第七代知识分子,如何应对时代的挑战、肩负起北大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是我们在座每一位同学要回答的共同考题。

毕业,是终点也是起点。最后,我想以导师姚洋教授的一句话来和大家共勉:“职业是谋生的手段,志业是与研究对象产生共鸣,把他们的事业变成自己的事业。”真诚祝愿每一位毕业生同学都能坚守自己的热爱,不忘最初的梦想。

祝大家毕业快乐!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