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宁:真正管用的数据是非常之少 获取非常难

发布日期:2014-04-23 01:20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和讯网消息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20周年暨BiMBA15周年庆典于2014年4月16-21日北京举办。和讯网全程报道。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在19日的“大数据与互联网金融”分论坛上表示,我们一方面看大数据,有海量的信息,但是另一方面,相对基础性的信用评估,风险控制工作,其实真正管用的数据又是非常之少,获取非常难。当然8年过后情况好了很多,至少对于宜信来讲,我们有一百多万的客户信息,可以基于小数据做很多的挖掘,做评分卡,做决策引擎等等。

  以下为文字实录:

  唐宁: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回到母校,和大家汇报交流我们宜信公司在过去近8年时间里面,在金融创新领域的一些体会。

  我想刚刚环环讲得非常的宏观,非常的前瞻。我作为实践者,以实力来和大家讲一讲我所经历的金融创新,触网,触大数据这样的一些历程。

  互联网金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B2B,宜信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B2B模式的企业,B2B是我们公司业务的一部分,美国最大的B2B企业最大的两倍多,这样一个规模。

  当然中美两国的市场环境非常的不一样,企业发展的路径也非常不一样。当年我们成立的时候,在中国B2B源起的时候,和互联网,和大数据也没什么关系。当时2005、06年的时候,我作为几家教育培训机构的天使投资人,请缨帮助他们解决他们的同学,他们的学生,他们的学生家长提出来交不起培训费的这个问题,我自己对于教育市场化有很深的情节。我出学之前在新东方做过一段时间的老师,之后我在做天使投资的时候,对于教育培训行业特别感兴趣。

  那个时候,05年的时候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参加职业培训,他们说我们毕业四年已经把家里的资源都差不多耗光了,再让我交一两万的培训费我们交不起,能不能新培训后付款。于是我就代表我投的这些企业去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去谈,希望银行能够帮助这些学生。我跟他们讲,我说这群学生是可信用的人,他们毕业之后还上学,想做更好的自己,同时他们参加职业培训之后,学到了市场化的技能,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他们的腰包会更鼓,有更好的还款能力,有更好的意愿,更好的信用,你们应该帮助这样的一群人。

  我当时找了所有创新机构,内资、外资银行机构我都找到了,但是无一例外,他们对这样的一群人都不感兴趣。我当时很激动的跟他们讲,这群人是这些金融机构的未来客户,是他们的下一代主流的非常有价值的客户,但是他们认为大学毕业生的信用不靠谱。那个时候我们的一些培训机构还自告奋勇说做增信,说我们给他们做担保,银行说你们更不靠谱。

  就是这样一家机构,在几年前,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了,叫达美科技(音),是中国最早的面向大学生先就业后付款的机构,宜信也是他们的合作伙伴。

  后来我说怎么办呢,都不愿意做,本来想从机构那边找一些钱,帮助这些大学毕业生,帮助这些学员。没有人信,那我信。我就做这样一个出借人,我拿出自己的钱,第一次借给一百多位参加培训的大学毕业生,这样的一个方式。别人不相信这样一个模式能够可以。当时这样一个做法,也是把信用教育,信用评估,信用审核做在头里,应该说做得还是比较严格的。那个时候什么数据都没有,这个应该也是非常创新的方法,去看这些借款的同学之中,过去在大学是不是学生干部,是不是党团员,是不是爱心献血,都会作为他们的数据,信用信息,信用数据。比起现在讲的大数据来讲,真的是小得太可怜了。但当时也没有办法,没有其他更多的数据。一直到今天,在整个行业之中仍然是如此。

  所以我们一方面看大数据,有海量的信息,但是另一方面,相对基础性的信用评估,风险控制工作,其实真正管用的数据又是非常之少,获取非常难。当然8年过后情况好了很多,至少对于宜信来讲,我们有一百多万的客户信息,可以基于小数据做很多的挖掘,做评分卡,做决策引擎等等。在一百万零一位客户到我们这里的时候,我们对他的信任评估,风险判断,要比一开始一百多位同学好多了。整个效果非常好,一百多个同学都还款了,并且付出了8%,9%,10%左右的利息。

  当时我们做这样一个实验的时候,就是希望把它做成一个市场化的方式,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免费的资助,或者是免费的借款。这样一个方式,这样一个模式,引起了更多人的兴趣,包括这些教育培训机构的老师,领导,包括宜信我的同事们,以及周围的人,所以越来越的人就加入到这样一个模式之中,就成了后来的B2B这样一个模式。原来在裕国,在欧洲,在其他各个国家都有类似这样的模式。

  我们当时非常想使用互联网,因为那样的话互联网的交易变得非常的简单。例如我的同事要到那些培训机构去,和这些学员签约非常好说,那些培训机构都在中关村(000931,股吧),而我们在CBD,来来回回好几个小时,他们说能不能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做?我们查借款人的信息,有没有互联网上的蛛丝马迹等等等等,都很难。为什么不能通过互联网做呢?因为当时的电子签名不成熟,双方签合同要有这种电子签名的一个合法性来作为辅助,否则的话有问题。所以不得不面对面这样去做。

  后来又发明了其他的一些创新的模式,后来还引发了一些争议,如果看债券转让的方式源起,根本不涉及资金池,期限错配。我们现在终于能够实现,通过电子签名的方式,通过互联网,可以远程的筹借人,借款人,能够进行签约。

  所以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高科技向互联网也推动着我们这个行业的发展。当时我们了解到(英语)所做的事情非常羡慕,他们很多事情都能够在互联网上做,那么在中国现实不现实呢?我们当时带着一个问题走进自己的世界,仅仅依靠互联网,仅仅依靠互联网的数据,虽然有很多交易数据,虽然有很多社交网络的数据,但是进行信用评估,进行风险控制,在中国现阶段来讲,还是非常不够的。

  过去一个借款申请人来到宜信的平台之上,我们最需要的有几样东西,其中之一就是他的信用报告,就是银行的信息,而我们现在无法通过和银行直联的方式获取这样的信用报告。这个借款申请人的报告,银行网点自己获取报告,然后再把这个报告提供给我们。我们大量的工作就是做反欺诈,现在行业起来了,各方面的信息都假的越来越多,而且黑中介开始成为了一个产业链,我们必须要做这样的反欺诈。他们其实连央行用什么样的纸都一清二楚。所以我们同事在反欺诈反应要有更高的水准。我们运用高科技,我们在去年成立了大数据团队,有一群在国际上应该都排名靠前的大数据的专家。我们把这些黑中介的信息,各方面的信息,甚至他的一些手机号,甚至声音,甚至这种笔记等等等等,进入到我们的反欺诈的库里。我们在一百多万客户之中,已经有诸多欺诈的案例,我们把这些欺诈案例集合起来,然后用大数据的方式来找到其中的共性。如果再有欺诈的人来,我们就对照一系列的数据进行甄别。

  同时我们大数据团队还对违约者如何能够找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很多的违约不守信的情况,最重要的形式就是失去联系,如何能够把他找到呢,我们大数据专家就要到互联网上,到移动互联网上浩瀚的数据之中找到相关的蛛丝马迹,希望找到消失的借款人,使得他们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也在做高科技和中国现有的信用体系,信用环境发展的落后阶段相匹配的事情。

  去年我们又一次到了(英语),他们已经从硅谷搬到旧金山,我们进行交流。其实他们也是一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大家以为他所有的事都是互联网做的,客户获取,风险控制,交易达成,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他现在最有效果获取客户的方式是直邮,就是发平信,他发平信给主客户,这是最好的客户获取方式,这种方式已经不知道多少年了,美国多少年前就在用直邮的方式去获取客户。这最多算O2O。

  如果有疑难杂症的话,也不都是系统可以判断的,也需要有经验的信用管理专家去做判断,包括他们打电话到相关的借款申请人。而在中国我们感觉,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无论在客户获取,还是在客户服务,还是在风险控制,还是在交易达成方面,都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现在他们起到的作用,属于是增信的范畴,还不是信用判断,风险管控的最重要的那些信息,最主要的信息还是需要我们通过实体体系之中的,核实,反欺诈,结合互联网大数据,所以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我如何看待互联网金融呢?我觉得互联网金融其实是互联网高科技给金融插上了翅膀,能够让金融覆盖更多的客户,我们很多的小微企业主6000多万,其中通过这种阿里等大数据模式,可以非常好覆盖的,也就是几十万,剩下的怎么办?现阶段已经相当长一段时间很难通过互联网,通过无线互联网覆盖这样的人群。我们还有许许多多的坚持创业的工薪阶层,还有几亿经济活跃的农户,如何能够解决他们获取金融服务的问题?互联网可以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现阶段,相当一段长时间,我们认为起到的是增信的这样的推动作用,一定要重视互联网,但是互联网也不是万能的。

  另外互联网金融好像把我带回到98年,99年,我在华尔街工作的时候,当时华尔街在新经济(310358,基金吧)和旧经济之间推动新经济,我亲手制造了不少泡沫。最后大家都知道,其实没有什么新经济,所谓的新经济和旧经济拥抱了彼此,互联网成为了重要的工具。现在大家不再区分了,什么是互联网的,什么不是互联网的,因为未来所有的都会是互联网的,互联网是未来的一切和一切的未来,但是并不以为着过往的事情都要被新经济所取代了,最终它们拥抱了彼此。所以我认为互联网金融创新,对于金融,传统金融机构是非常好的补充,技术和金融会越来越好的融合。

所以我们也希望未来在中国的金融创新之中,高科技可以扮演,也应该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谢谢大家!

来源:和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