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破解金融风险 实现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发布日期:2014-04-23 01:24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4月19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二十周年庆典暨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论坛在北京举办。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甘肃省副省长郝远、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等人应邀出席参会。

  易纲在发言中表示,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来看,中国金融改革大的方向可以分为金融对内对外的开放、金融市场的开放,以及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加强监管三个方面。目前中国金融业经营模式存在趋同的问题比较严重,易纲举例说,“商业银行都是按照一个模式经营,没有发展出自己的特色。所有国有商业银行都愿意做大做强,所有的城市商业银行都要在外地开分支机构”。易纲称,希望对内对外开放引进的民营资本和外资,能使商业银行今后的竞争是差异化的竞争,使得他们之间将来有所互补。此外,他还就汇率问题与在场其他嘉宾展开了讨论,他强调,中国现在的经济复杂程度和量级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每年有4万多亿美元的贸易量,如果加上服务贸易、旅游、留学,量级更大。在最大限度地便利企业和个人的同时,要加强国际收支统计,加强对跨境资金的监测,达到方便和安全的双效作用。

  在谈到中国当下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表示,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风险的问题,是过去10年中两次经济过热的后遗症。第一次是2004年至2007年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过热,使得中国的外贸增速过快;第二次则是为了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采取的刺激政策所带来的经济过热。樊纲称,这两轮过热带来两个问题:一是产能过剩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金融风险,具体表现为“银行的存量盘不活,增量不多,资金紧张”。二是2009年以后大规模政府投资产生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对此他建议,应该能够运用长期债券或者长期股份制的方法来支撑地方融资平台参与的基础设施项目,减少地方财政和银行的压力,有效缓解风险。樊纲说到,“经济中的问题体现为金融风险,金融体制的不健全又产生了经济过热问题。这提醒我们,必须要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来逐步消化这些后遗症,使以后不再发生这些问题。”具体到金融领域,樊纲认为金融改革不能只考虑到银行,应该从整个金融领域的大范围来制定相关政策。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认为,中国还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两个翻一番,到2049年建国100周年时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还需要克服对外的各种挑战,以及国家内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的各种矛盾冲突。韩启德同意这样的观点,并指出,在这样一个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我们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所以,一个发展中国家怎样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形势下稳定健康发展,是需要各行各业思考的问题。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则强调,在推动改革的同时也要保持稳定,并有一定程度的增长,是目前社会上的共识,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微观层面来看,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等人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与大家分享了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和企业发展的关系。另外他着重表示,目前国内资本市场有一个怪现象,那就是企业的好坏与股价的关联性不大,这对企业和股民来说都不是一个利好消息。针对这种现象,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宋国青也认为,股票市场的制度建设应该让企业能够真正受益,要把企业的内在价值给它突出来,不要盲目地炒。

  在整个论坛进行过程中,与会嘉宾一致肯定了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在经济学术领域做出的贡献,并强调未来中国经济教育的发展应该将国情与学术研究相结合,宏观与微观并举,兼有全球的视野和社会的情怀。

  除了19日的论坛之外,本次活动还就产业政策、国家管理、人力资本与不均等、财政政策等话题邀请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一同进行讨论。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见习记者 张末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