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院概况展开 / 收起
-
热烈祝贺姚洋教授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发布日期:2009-09-11 02:39 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第十三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评奖揭晓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姚洋教授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十三届(2008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日前在北京揭晓,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姚洋教授等的论文《中国出口品国内技术含量升级的动态研究——来自全国及江苏省、广东省的证据》获“论文奖”。据《经济研究》第8期发布的获奖公告,此次共有2部著作和7篇论文分别获得著作奖和论文奖。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是为纪念我国卓越的经济学家孙冶方同志对经济科学的重大贡献,表彰和奖励对经济科学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推动中国经济科学的繁荣和发展而设立的。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于1985年开始设立和评选,每两年评选、颁发一次,是迄今为止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
第13届(2008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评奖工作将于2008年底开始进行。自2008年7月第十三届(2008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评奖公告发布,截至2008年底,评奖委员会办公室共收到全国各地报送的参评著作101部,论文143篇。此次评奖对象是1979年至2008年7月底(以近两年为主)我国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发表的论著。评选范围包括:理论经济学,国民经济综合问题研究,产业经济学中的综合性、理论性问题研究,并特别注意发现和奖励中青年学者的优秀作品。
按照评奖规定,此次获奖作品在初选小组评议推荐的基础上,由27评奖委员评审并进行无记名投票产生,获半数以上赞成票者入选。第十三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颁奖会将于2009年冬举行。
附一:《中国出口品国内技术含量升级的动态研究——来自全国及江苏省、广东省的证据》简介
自20 世纪90 年代初期以来, 我国采用大规模进口核心部件和资本品, 再大规模出口最终产品的方式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 导致出口加工贸易迅猛增长。对此, 一类代表性观点认为, 这种技术发展战略有可能使我国长期处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出口加工环节, 从而沦为一个“世界组装车间”; 不仅如此, 中间品的大规模进口还可能使关键技术的研发活动变得无利可图, 企业被长期锁定在低端生产环节, 从而形成新的中心—外围格局。另一类观点则认为, 发展出口加 工业, 是发挥我国比较优势, 参与新国际分工的重要形式; 更重要的是, 通过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 企业能够获得进口品的技术溢出, 以及与国外客户的知识交流, 并产生强烈的边干边学效应。 因此, 发展出口加工业, 我们也许可以学会核心部件和重要资本品的制造, 从而取代原先的进口, 并逐渐提高产品的国内技术含量, 实现产业升级。
那么, 从实际情况来看,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 发展出口加工业, 到底是形成了对进口品的依赖, 自身技术水平有所倒退, 还是实现了本国技术含量的提升? 显然,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对我国出口加工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遗憾的是, 由于目前缺乏对产品国内技术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 因此, 发展出口加工业对我国技术水平究竟有何种影响并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
本文建立了一种新的定量分析方法, 对产品国内技术含量(DTC, Domestic Technological Contents) 的动态变化及其长期趋势加以研究。这个方法首先借鉴了国际上测算产品技术含量的最新成果, 然后利用投入—产出表和中间品的进出口比例, 扣除进口中间品对最终产品技术含量的贡献, 从而得到产品国内技术含量。我们的主要目的在于回答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 中国出口品的国内技术含量是否有所下降, 或者说, 中国出口品的国内生产部分是否有低技术化的倾向; 第二, 产品国内技术含量的动态变化是否具有长期趋势。广东省和江苏省是外向型经济较为明显的地区, 分别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 其出口品的国内技术含量变动趋势可能较具启示性, 因此, 除全国的情况外, 我们还同时对广东省和江苏省的产品国内技术含量进行了测算。
我们的测算结果发现, 全国和江苏省的产品国内技术含量在1997 —2002 年间确实下降了, 而且下降速度很快, 这说明, 近年来中国出口品在全球产品内分工中的相对技术地位确实有下降的迹象。但是, 广东省的产品国内技术含量在1992 —2002 年间经历了迅速下降后却出现了大幅上升。广东省是一个较早通过出口加工贸易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 并逐步实现技术学习和积累的地区, 其产品国内技术含量的变动或许能够反映出口加工业对产品国内技术水平的影响,并预示中国未来的产品国内技术含量变动趋势, 因此我们认为, 在发展出口加工业的过程中,中国可能存在着产品国内技术含量的V 型反转趋势, 即将经历一个产品国内技术含量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这也意味着, 中国产品国内技术含量的下降可能只是一个暂时现象。
附二:第十三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奖名单(著作、论文分别按发表时间逆序排列)
著作奖(2部,每部奖金3万元)
1. 何炼成:《价值学说史》,商务印书馆2006年7月出版
2. 吴慧主编:《中国商业通史》(共5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3月、2005年8月、2006年7月、2008年5月出版
论文奖(7篇,每篇奖金2万元)
1. 姚洋、张晔:《中国出口品国内技术含量升级的动态研究——来自全国及江苏省、广东省的证据》,《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2. 裴小革:《论财富》(节选自杨圣明主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第二章),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新农村建设推进情况总报告——对17个省(市、区)2749个村庄的调查》,《改革》2007年第6期
4.Lawrence J. Lau(刘遵义)等:《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及其应用——中美贸易顺差透视》,《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5. 李周主编:《中国反贫困与可持续发展》第六章《中国扶贫绩效及其因素分析》,科学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
6. 白重恩、谢长泰、钱颖一:《中国的资本回报率》,《比较》第二十八辑,中信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7. 沈坤荣、付文林:《税收竞争、地区博弈及其增长绩效》,《经济研究》200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