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山喽...
采茶喽....
采好茶喽...
茶丰收喽....”
细雨蒙蒙,武夷山市星村镇黄村古茶村举行的“开山祭茶”仪式正在火热进行,茶农们喊山的声音在山谷里久久回荡。北大国发院第三期“乡村振兴·村长工作坊”第二阶段武夷山黄村村现地教学团队全程观摩并见证了一年一度春茶生产工作的启动。
4月19日-21日,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位乡村发展带头人与北大国发院的教授、老师和企业家校友(公益委员)、在校生代表一行近百人,齐聚武夷山,共同开启一段行动学习之旅。
作为此次“村长工作坊”现地教学活动的特别观察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教育部经济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雷晓燕教授,全程参与活动并分享了题为《中国养老模式: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主题讲座。她将“村长工作坊”描述为最能代表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特色的公益项目。
“‘乡村振兴 · 村长工作坊’依托北大国发院的智库资源与企业家校友资源,通过创新的组织形式,以教授、企业家全程参与、陪伴成长的方式,用理论、案例、商业经验与企业家精神为乡村赋能,帮助乡村基层领导者实现知识的拓展与能力的提升。”北大国发院公益委员会会长、《公益时报》创始社长刘京说。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助理院长兼校友部主任程军慧老师在开班仪式上讲到,“我们的公益委员、老师、校友志愿者们奉献出宝贵的3天时间和精力,全程陪伴学员们的学习,武夷山现地的几位书记学员为大家的到来用心准备,请大家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大家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议,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乡村振兴实例,找差距,学经验,增信心。
同时,针对各村的发展瓶颈,学员们围绕“产业振兴”、“基层治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内容,有针对性地研讨,通过倾听需求、优化资源、提出解决方案、助力帮扶,不断试验、反思、迭代,为各自乡村的振兴发展探索新路子、新方法,共创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与路径,最终引导学员们形成适合本村资源禀赋与发展方向的行动方案。
本次教学,学员们实地观摩了黄村村首届开山采茶民俗活动,考察学习了黄村村茶产业发展和管理运营模式。
“凝聚力”是村书记们走访后给黄村的关键词。茶企合作社凝聚了村中的茶企,开山采茶民俗活动带动了全村参与,家家户户开放了“免费吃茶点”,都体现着黄村村民的团结和凝聚力。
“我看到了全村人一起做一件事。”新疆红石慈善基金会合作发展中心主任,乡村振兴公益示范点项目负责人古丽扎提·阿不都热西提感慨道。
王超教授在教学中讲到:“任何一个社区(乡村)都具有文化特征,我们需要做的是把它挖掘、呈现出来。”
“村长工作坊”的另几个现地教学点五夫镇翁墩村、兴贤村和兴田镇南源岭村呈现了不同类型的乡村文化振兴案例。
五夫镇翁墩村位于“朱子故里、白莲之乡”万亩荷塘中心区域,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兴贤村结合朱子文化、茶文化等传统文化,打造以“理学之邦,人杰地灵”为主题的历史人文之旅,推动当地文旅产业发展。
南源岭村因地制宜打造“武夷山民宿第一村”。村内每家民宿都有自己的设计,一店一景,茶旅融合,展现乡村文化创意,采取“支部+公司/协会+农户”的管理模式让小村庄“种庄稼”变成“种风景”,实现“田园变公园”。
两天的时间里,王超教授及公益委员带领学员围绕产业振兴、基层治理、队伍建设三个主题分组共创,以一个具体村庄为例,搭建模型。每个小组讨论出一个乡村振兴路径的方案,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然后优化调整方案,最终形成迭代方案。在第二天的共创讨论中,各学习小组基于三个现地教学村的走访收获对“乡村振兴的创新与路径模型”进行了再次迭代,融入文化元素。其中一组以黄村村为例,在现有基础上,深挖黄村村历史文化,加入了茶文化深度体验等元素。曹军书记表示,未来计划开设村史馆,推动黄村文旅产业发展。
校友参与—在校生沉浸式公益体验
本次武夷山现地教学还特别邀请在校生代表和福建校友代表作为公益志愿者沉浸式体验最能代表北大国发院特色的公益项目。
活动中,公益志愿者们协助教学组完成了大量的学员组织工作。他们表示,“虽然很辛苦,但能亲身参与国发院特色的新公益,和来自全国的书记们共创学习,体验感满满,下次还会积极参与。”
多方联动—聚合力共筑乡村振兴新篇章
活动期间,雷晓燕书记带领的北大国发院武夷山现地教学团队成员与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立明进行了简单座谈。
各方代表畅所欲言,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不同方面围绕乡村振兴提出意见建议,大家认为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要结合实际、突出特色、聚合力量,以系统思维、整体观念、协同意识,做好乡村发展、基层治理、文旅产业发展等多方面融合,才能助推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新局面。
本次现地教学活动得到了武夷山市政府的支持与保障,也使我们看到了地方政府对于乡村振兴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武夷山市政府党委副书记裴福海、李晓云先后陪同参加。
满载收获—新思路带回乡村推动新发展
两天的现地教学内容充实,每一位学员都感受颇丰,带着新的思路和方法回到家乡,开始新阶段的乡村建设。
来自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嘉泽镇满墩村的潘燕副书记说:“通过这次学习,无论是对乡村治理,还是壮大村民集体经济收入我都很有收获。各地乡村治理、乡村发展,是有共通性的,武夷山各村的经验对我们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我们是花木之乡,我们今后也可以效仿黄村村茶韵小院免费品茶的方式,让游客走进我们村家家户户的院子,共享美丽庭院。”
来自青海省大通县东峡镇南滩村的村主任周优旦,此前刚刚遭遇一场严重的意外事故,但依然坚持克服身体上的不适与长途劳顿,全程参与了现地教学活动,他表示:“此次到武夷山参加‘村长工作坊’的现地学习收获很大。我所在乡镇村有个沙棘茶叶厂已经因为各种因素倒闭。所以我在学习走访共创的时候很认真地学习有关茶叶的生产工艺流程,从源头品质销售多方面的知识,也在深入思考我们乡镇茶叶厂未能经营下去的原因。我准备回去后就着手研究,希望未来能够学以致用,再次盘活本乡镇茶叶厂。”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培训学习,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书记,拓宽了村与村之间的交往平台。我也在村集体发展规划方面学到了很多,”顺义区龙湾屯镇柳庄户村书记李宝江说。
“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一次机会。我们每个村在治理中遇到的问题都是相似的。教授的指导和学们充分交流帮助我们对这些问题形成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武夷山市五夫镇翁墩村书记占建良说。
“北大国发院张维迎教授关于‘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在中国影响了很多企业家。乡村发展带头人同样需要企业家精神。以企业家精神为村长们赋能,是我们这个项目的初衷之一。”北大国发院公益委员会秘书长余毅说,“未来,我们会基于‘村长工作坊’这个平台有更多的互动和共创,助力乡村振兴。”
据悉,第三期“乡村振兴·村长工作坊”的第二场现地教学将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肖家庄镇蒋庄村进行。今年秋季,第三期“乡村振兴·村长工作坊”的第三阶段课程将在北京大学承泽园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