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我放弃了所有的远行。
如果不是疫情,在这个时候,我该是随着光明行的队伍,去往了某个边远的乡村吧。
光明行在今年暂停了脚步,这让我生出许多想念。
想念那些真挚的队友,
想念那些质朴而美丽的土地。
时光静静地流淌。
从我加入光明行到现在,十二年过去了。
这十二年里,每年十天,我随着光明行的队伍,走过无数的山川,见证了各种疾苦与欢乐,为数不清的白内障患者义诊,让几千人重见光明。
这其中,有一年,有一个地方,
让我念念不忘,切切于心。那是我第一次踏上青藏高原,
在那里我看到美的真意,那里,是青海果洛。
-
2012年8月10日,慈善光明行来到青海果洛州。
从西宁机场乘坐大巴到达果洛州大武镇,将近四百五十公里。
一路蜿蜒颠簸,翻越十三座大山,行程九个小时。
-
领队张兴儒,是我北大国发院EMBA的同学,上海普陀医院眼科主任,副院长。参与的志愿者一共62位,分别来自上海眼科专家,北大国发院EMBA师生以及社会爱心人士。所有设备器材和各项医疗费用,均由这62位志愿者筹集捐助。
-
果洛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总面积相当于12个上海市。平均海拔4200米,高寒缺氧。藏族牧民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全国单一民族成份比例最高的自治州。
-
玛沁县大武镇是果洛州的州府,光明行的诊疗地点便选在镇上的人民医院里。天边刚刚露出微弱的的晨曦,医院的广场上已是挤满了闻讯赶来的牧民。他们来自果洛州下属的六个县,最远的两个县离大武镇四百多公里。高原上的高强度紫外线是白内障发病的重要诱因,很多患病的牧民因为贫困和医疗条件的缺失,默认了这一世的黑暗。上天把美丽和贫穷都赐予了这里,也带来了来自远方的善行和关爱,牧民们心中再一次燃起了对光明的渴望。在拥挤的人群中,我看到了很多热切的笑脸,看到了信任之美。
-
晚霞中的大武镇静谧安详,孤独的老人步履蹒跚,虔诚地转动巨大的经轮。也许,这只是我眼里的孤独,而他从不觉得。因为信仰一直忠诚地陪伴着他。-
义诊开始前,光明行的队员去看望镇上孤儿院里的孩子们。这是一所依托于寺庙的孤儿收养院,寺庙里的桑巴活佛像父亲一样,一直努力地照顾着几十个孤儿的成长。从日出到日落,孩子们除了洗衣做饭,便是在诵经学习。他们的笑容率真灿烂,在他们的眼中,我看到有信仰在生长,看到了信仰之美。
-
医院的条件比想象中还要简陋。从眼科检查所需的视力表、裂隙灯,到白内障手术中的大型显微镜和超声乳化仪,各种专业设备都需要从上海运来。-
才让卓玛,五十岁,在一系列的检查和准备后,成为这次光明行第二个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
-
才让卓玛的儿子是个喇嘛。他有点害羞,一直默默地陪在母亲身边,细心温柔地照顾着母亲。在他温良谦恭的身影中,我看到了真情之美。-
连续的高负荷工作伴着强烈的高原反应,
有的队员病倒了,有的队员一边吸氧一边还在坚持。
-
张瑶的脸色不是很好。后来我才知道,那时她已经有了身孕。想来现在她的孩子已经上了小学吧。-一次次的光明行,我总是在思考,是什么吸引着队员们年复一年的同行?
是什么让队员们放下一切,全身心地投入?渐渐地了悟,是美,是迸发自心底的美的感受。这是一次寻找美的旅程,在释放最真诚的善意,最无私地与陌生人赤诚相见中,在对方回馈以同样真诚的目光中,那份埋藏在心底的美好油然而生,感人肺腑。
因为这样一份美的体验,因为知其对生命的意义,队友们从天南海北走到一起。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本真之美。
-
才让卓玛刚刚恢复了视力,还有些怕光。
从术前检查,到入院手术,再到术后复明,
卓玛没有说过一句话,坦然接受一切的因果。
在她无喜无悲的脸上,我看到了平静之美。-
医院的过道里,寺庙的屋檐下,
总能看到藏民们安然闲适地度过清晨和日暮。
在他们晒得黝黑的脸庞上,在他们沾满灰尘的衣襟上,
我看到了质朴之美。-
这次的光明行,当地共组织志愿者三十三名,负责翻译、护理和运送工作。久西措是一个可爱的姑娘,和我一起护理无人照顾的老喇嘛华措罗卜特。华措罗卜特已经八十岁了,在世上没有别的亲人。当我和他告别的时候,他拿出五十元钱,不断用生涩的汉语问我,缺钱吗?在我回程的路上,他又用久西措的电话打给我,可惜我却听不懂他说了些什么。-
青海果洛光明行的义诊全部结束了。在五天时间里,共义诊眼疾患者1180人,为161名患有白内障的贫困牧民进行了免费复明手术,手术全部成功。从回访患者参里木的家里出来,参里木一家人站在门外和我们深情地告别。当我们已走了很远,转头回望,他们还是站在那里不停的挥手。
在他们的挥手之间,我看到了离别之美。-
还记得在美丽的青海湖边,我们挥斥方遒,畅享着未来的光明之路,还记得面对着一望无际的湖水,我们执手惜别,感叹契阔无常,相聚时短。
重温八年前的画面,一幕幕回忆犹如陈年的老酒,越久越是醉人。时光在静静地流淌,在逝去的时光里,我感受到了岁月之美。-
那些曾经的美好,
至今还会带给我许多的感动,
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消融。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它就在我们的眼睛里,就在我们的心底里。
-
-END-
作者 / 宗实 明清(E04校友)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 宗实摄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