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9日,在层林尽染的秋色中,三一国际共享农场成功举办了“2018乡村振兴论坛”。本文根据与会者在本次论坛的演讲整理。
参加论坛的嘉宾有: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国发院EMBA2011级校友杜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校友部主任程军慧,中国农业科学院李全新博士,四川大学建筑学院客座教授Kika,东营金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发院EMBA2009级校友孙晓波,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国发院EMBA2012级校友李磐,英国利兹大学材料学博士、国发院EMBA2008级校友陈征宇,公益组织“为中国而教”理事长、国发院EMBA2007级校友武雪松,中国移动12582农信通基地项目负责人田成林,嘉合传播董事长、国发院EMBA2008级校友庞卓超,三一国际共享农场创始人、国发院EMBA2014级校友林强。
本次论坛由公益组织“为中国而教”理事长、国发院EMBA2007级校友武雪松先生主持并担任现场翻译,江油市市委副书记钟培致辞并全程与会,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杜平总结发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校友部主任程军慧老师为论坛的圆满成功致辞。江油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吕勇和绵阳市相关局领导出席论坛,江油市各相关局、乡镇党委书记出席会议。
东营金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发院EMBA2009级校友孙晓波先生认为,农村经济可以看作是宏观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而农村金融可以看作是农村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为乡村振兴注入资本动力,政府乡村振兴产业引导基金需要发挥决定性作用。孙晓波先生建议政府资源资本化,有效扩大政府资金效能,提高农业企业的融资能力和投资活力,以股权投资为主线,管资本不管资产,支持、服务于企业;资本运营方式理念,阶段性持股,保持资本的流动性;支持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突出,统筹兼顾,培育重点龙头企业。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国发院EMBA2012级校友李磐律师分析,农业企业审核的要点有:符合发行条件,具备持续盈利能力,业务模式及财务规范性,规范经营(内控有效性)。李磐认为,企业境外上市是可以考虑的途径,资本市场助力是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动力。
英国利兹大学材料学博士、国发院EMBA2008级校友陈征宇先生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其中“产业兴旺”排在第一位,足见其重要性。重要一点是要缩小城乡差别,其中重要是工业与农业收入的差别。陈征宇博士指出工业产业支持乡村振兴的能力、责任和义务,能力:我国前30年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支撑;后40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力量,工业化发展的红利;技术和经验的积累。责任和义务:中国工业和科技发展到今天所取得的成绩,我国乡村、农业、农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贡献和代价,现在回过头来也应该支持国家的乡村振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乡村振兴后又会助力工业的发展。
中国移动12582农信通基地项目负责人田成林总监则从互联网主推乡村振兴的角度,带来了他的演讲。在具体的乡村振兴实践中,面临哪些需求?田成林总监提出,互联网化手段能够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撑,打造更多创新平台和应用,解决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农业科技、公共服务、务工求职等多方面需求。响应四川省“五个振兴”,结合行业趋势,打造“一个中心”——产业数据化中心、“一个平台”——乡村振兴开放服务管理平台、“N 种应用”——智慧生产应用、智慧生活应用、智慧生态应用,为企业提供互联网化技术支撑。
嘉合传播董事长、国发院EMBA2008级校友庞卓超先生通过分析三亚、褚橙、黄山市、普洱市等例子,提出农业的发展需要品牌的创新,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围绕主营业务探索属于自己的商业模式。庞卓超先生提出,在如今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下传播即体验、体验即传播。
四川大学建筑学院客座教授,也是参与了三一国际共享农场整体设计的巴西建筑师Kika女士指出,乡村的发展教育是基础,“教育”加“培训”等于更多机会,这是个即将告别雇员社会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能在自己的领域成为雇主。乡村的发展是要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乡村。(她分析了三一农场的整体设计理念,生态系统、人、经济三者合一,三一农场的设计从改善生态环境入手,进而达到三者的和谐平衡发展,才能最终带动周边整体的乡村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李全新博士认为,乡村振兴需要科技的支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抓好三个基础:公共设施、人居环境、集体经济,用好三种人:农户、返乡创业者、科技人员,盘活三块地:承办地、集体用地、宅基地,用好三块钱:财政、银行、社会资本。
三一国际共享农场创始人、国发院EMBA2014级校友林强先生认为,现代农业企业才是中国农业产业的出路,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教育和谁去做可能是乡村振兴最重要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对基本的生存物质的需求占整个需求的比例会越来越低,更丰富的与人性本质需求相关的高质量服务产品是未来的市场需求。中国是潜在的世界上最大的产品需求市场。从基础性研究到高质量产品、挑最困难的骨头啃也许是目前企业应该走的路。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校友部主任程军慧老师认为,乡村振兴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持,企业的发展需要一种不惧艰险、不畏困难的企业家精神。程军慧主任提出,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将把三一国际共享农场作为校友活动地,也会推动国际项目来三一国际共享农场的参观交流;积极支持到林强校友的农场项目。
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国发院EMBA2011级校友杜平先生在论坛的总结发言中指出:“三农”问题曾是世界性的难题,现在在发达国家不再是难题,但在中国仍是一个基础性的战略性的重大难题,因此,中央提出启动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坚持难题导向,力图尽快缓解直至基本解决三农问题。不同的发达国家有不同的国情,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做法,途径,保障机制都不一样,我们需要研究一些通用的基本的规律。刚才简要回顾发达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情况,对我们最重要的启发有三点,一是根据本国的人地匹配特点选择自己的路。二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到一定阶段就要推动减少农民和支持资本,技术大规模进入农业。三是建立农业与其前向和后向产业相融合的全社会参与体系。我国虽然不能照搬,但这些对我们有启发可借鉴,但是中国人口众多特别是农村人口比重高,人均可耕种土地少,农业在很长的时期还因为支持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而影响自身的物质技术积累,总体上来说农业生产力不高而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农民增收难,农村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都严重不足,长此以往一定会出大问题。现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针对三农表现出来重大矛盾和问题而组织实施。当然,这个战略是基于过往我们解决三农的经验也包括教训,一步步探索总结出的,不是也不应该割裂开来。观念上创新十分重要和现实,如,农业发展有两个维度,即“产业维度”和“空间维度”,各自都有相应的涵义和载体,现在要强调的就是将两个维度结合融合起来,走一体化道路,方可立体化的系统的提升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水平。
杜平还提出,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要注意几个方面:1.不要割裂产业和空间两个维度;2.不要将解决“三农”问题与深化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割裂开来;3.不要把农业发展仍然靠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与政府应该大力支持的责任义务对立起来;4.不要把局部的个体的自我探索创新与要加强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对立起来。杜平还认为,当前及未来,要关注并且跟上几个大趋势,如,农业的“研、产、供、销与农村社会治理+互联网”将会出现井喷式增长。如,农村土地制度的深化改革试点将会探索从根本上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如,农业良种良畜技术研发及大规模推广应用将成为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和关键。如,农村大环境改善将会极大地促进城市人口在农村流动享受美丽乡村并且直接增加农民收入。
本次“乡村振兴论坛”,适逢江油“李白文化节”。李白诗云: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在美丽的李白故里,我们祝愿国发院校友企业“三一国际共享农场”在创新的道路上走的更远更稳,建设成一家更为成功的现代生态农业企业。也祝愿更多乡村振兴的典范企业出现在绵阳和江油!
三一国际共享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