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采访的校友为:
陈伟其,北大国发院2013级EMBA校友,长沙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湘能楚天电力集团董事长、北大国发院校友特殊贡献奖获得者、国发院湖南长沙校友联络负责人。
“耐得烦、吃得苦、霸得蛮”,颇有湖南方言特色,主要用来概括湖南人性格里耐心强、不怕苦、不服输的特点。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南人,北大国发院2013级EMBA校友陈伟其,套用这句戏言形容自己。
陈伟其现任湘能楚天电力集团董事长,从1994年学习机电一体化专业到今天,他在电力行业拼搏近30年,从没有想过退缩。穷困的原生家庭让他很早就尝透生活的苦,后来“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类苦,也一个不落地砸下。跌宕起伏的创业历程中,他从不抱怨,也从不轻易放弃。
陈伟其被人看见的另一面,是长沙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发院校友特殊贡献奖获得者和国发院湖南长沙校友联络负责人。他所创办的湘能楚天电力集团,是工信部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电力行业协会以及湖南省政府等认可的高诚信企业。其企业自主研发的集成式智能变电站,获评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并主导该产品的省级地方标准制订。
到底是什么让心智先于身体成长的陈伟其,多年来耐得住、熬得过、拼得起,并成为今天新能源领域极具竞争力企业的领导者?
为振兴家族而读书
陈伟其1974年出生在湖南长沙县一个普通村庄里,邻村是毛泽东老师徐特立的故居所在地。
父母都是农民,生他时已有三个女儿。身为家中老幺和唯一的儿子,他却没有被宠溺的记忆。相反,深深刻在他脑海里的是学习之余的繁重家务:要么上山收集柴火,然后独自背下山;要么是每天走很远的路去担井水,大概往返八趟才能挑满一缸。还有小学高年级时,家里穷得连两毛钱的电影票也舍不得交,让他懵懂地感受到自己家太穷了,放学回家他常常选择一条人少的路,扯着书包带自言自语:“我们家怎么就这么穷?怎么就这么穷?!”
这种感觉到初中一年级变得更为强烈。老实本分的父亲勤勤恳恳种庄稼,因为穷困而显得懦弱并遭人轻视,他常常刚一开口就被别人打断。陈伟其意识到,他肩负改变家族状况的重任,但当时像他这样的穷孩子出路只有两条:读书或者参军。
他脑海中经常浮现周恩来14岁时立下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他在心中和周恩来对话说:“我没有那么大的志向,我必须为振兴家族而读书”。正是带着这样的愿望,他在中考面对师范、农林水、工商财三个专业选择时,选了听起来更有希望振兴家族、农林水类里的机电一体化专业。
进入湘潭机械电力学校,陈伟其非常喜欢自己的专业。日子忙碌而充实,每天的时间被详细计划,而且严格执行。在保持专业学习成绩突出的同时,陈伟其两天看完一章《毛泽东选集》并做详细的学习笔记,到毕业时五卷《毛泽东选集》他已经看完好几遍。他在同学中篮球也打得好、交谊舞也跳得不错,食堂内的舞厅开放的周末他每天都去练习,篮球一天打6-8个小时。当然,代价是两个星期穿坏一双球鞋。因为换不起球鞋,他只好改穿绿色解放鞋,但常常也只能撑一个月。
毕业之际,没有任何关系和背景的陈伟其,凭借湘潭市优秀毕业生资格,被分配到长沙第三机床电器厂(又名长沙自控工程成套厂),这是一家长沙市制造型国企、当时民政系统最好的单位。陈伟其离最初的梦想似乎也越来越近。
从如鱼得水到举步维艰
1994年,陈伟其正式成为一名技术工人。进厂之初,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要在一个月内脱颖而出,让大家都熟悉他。达成目标比他的预想要快,主要不是每天早上帮大家打开水,而是他的篮球特长快速赢得厂长、书记的赏识,因为他们也喜欢打篮球,经常在一起训练,还一度拿下民政系统比赛的冠军,陈伟其表现优秀,沟通能力也得到认可。
进厂一个月后,陈伟其就从车间技术岗转成业务销售岗。三个月后厂里搞销售改革,不发固定工资改拿销售提成。
陈伟其在新岗位上如鱼得水,业绩亮眼,收入水涨船高。几年间,他买下一辆夏利车代步,成为同学群体中最早的有车族。他还很慷慨地借钱给同学、朋友,从不主动催还,给太太买戒指也是一次买四个,“土豪气”十足。
如今回忆,陈伟其直言自己的眼界、格局狭小,整个人都在膨胀。他形容那时傲慢的自己,路上要是遇到一把椅子挡路,一定是用脚揣到一边去,而不是用双手搬开。这种内省来自他后来的持续学习和市场的切实教育。
1996年-1997年间,江浙一带正泰、德力西电气等企业销售电器产品异军突起,冲击到陈伟其的单件设备销售市场。对手一站式省心、省力、省钱的采购模式,让他们的单件零售市场化为乌有。厂里被迫搞体制变革,将市场和业务承包到人,大家自愿申请,各领一摊,自负盈亏。
这段日子被他详细记录在日记里:最艰难的时候,只有妻子挣钱,需要出租自住房换来700多元的月租金,然后用其中100多元去租个单间,剩余的钱以贴补生活所需;太太为了维护他的面子,把戒指交人改造成金耳环,年节时送给婆婆做礼物。
创业艰难百战多
陈伟其不信命运如此,后来进入一家名为创远电气的创业公司打工,从销售经理做到公司副总经理,终于走出窘境。短短两三年的历练,他的个人能力和眼界全方位升级。遗憾的是这家企业很快折戟,陈伟其必须另谋出路。
他先是重回原单位继续销售承包业务,但是不久单位再次改制,领导们选择的发展模式在他看来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渺茫,而他自己的改制想法又不被领导们采纳。
此时的陈伟其想要再前进,只有离开原单位,自己创业。可是创业谈何容易,你不光要有想法,还得有产品、市场、人力等一系列资源,更要命的是还需要800万实缴注册资金。
这时陈伟其遇到了创业路上的第一位贵人,一个房地产开房公司老板。这位商业成功人士,看重陈伟其身上具有的诚信、踏实和肯干的品质,全力支持和鼓励陈伟其创业,还帮忙开拓业务。
就这样,陈伟其终于在2004年创办“湖南湘能电力强弱电工程有限公司”,地址位于长沙市雨花区候家塘,主营业务为供配电工程总承包。后来也是跟着这位地产老板,陈伟其学习了整套《创新经营》课程,两份课程光碟一人一份,学完一课就讨论一课,互相激发和提高。
新企业的经营开局良好,超预期的顺利也让陈伟其的自信心猛增,开始有点不满足于初创企业的赚钱规模。不久他就经人指点搞起跨界经营,大步踏进并不熟悉的采矿业,很快投资4000万,又很快血本无归,其中大部分资金还是高额利息费用。接下来的一年零两个月,成为陈伟其人生的至暗时刻,他一边做好还不上钱跳楼的准备,一边暗自和命运较量,咬牙坚持。
幸亏当初搞多元化投资时没有抛弃主业,靠电力安装的经营收入,陈伟其渐渐填上了投资窟窿。他也以天价学费明确一条企业经营原则:业务要聚焦产业链,不能盲目跨界发展。这次投资尝试也遗留下悬崖边走钢丝的恐惧感,陈伟其经营企业开始有所畏惧,却不知道怎么化解这种怕。
到2011年,陈伟其带领团队相继创立了设备制造、安装、勘测设计等多家业务相关企业,基本形成了电力设计、电力安装、设备生产、运行维护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在继续业务聚焦进行全产业链发展的同时,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也多起来。陈伟其请外部咨询公司诊断开药方,让内部头脑风暴找出路,都没有效果。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他决定先抽离出去,随长沙市政协组织的考察团到国外走一遭。
不做企业的天花板
陈伟其没想到,会在考察旅途中遇到第二位贵人朱锡庆教授。他向这位经济学教授讲述企业发展情况,请教业务布局难题、经营模式困惑,朱锡庆惊讶于自己的有关研究和构想,正被眼前从没有读过自己著作的年轻人实践着。两人越聊越投机,对谈结束时间也越来越晚,从晚上十点一直延后到次日凌晨。朱锡庆后来主动提出,给陈伟其的企业免费当顾问。
陈伟其说,此后的企业发展稳多了,要命的大起大落或者毁灭性的失败都得以避免。不仅如此,陈伟其的主动学习之路仍在继续。十年间,他上过很多总裁培训班,不断摸索企业发展的路径、提升管理认知和能力,但还是觉得知识不够用。
有一次,朱锡庆教授邀请周其仁教授到湖南做企业调研,陈伟其听了周其仁老师一席分享,深感周老师“不简单”,果断决定到周老师所在的北大国发院读EMBA。
经历过几轮产业沉浮的陈伟其,对北大国发院EMBA“站在宏观看微观、把握大势调管理”的理念十分理解和认同。他早就切身感受到,如果不看清宏观大势,对一个行业、一家企业,很可能意味着厄运将至却可能浑然不知,更是醒悟到:企业一把手的高度就是企业的天花板,他必须让自己的眼界、格局更高、更开阔。
在国发院EMBA课堂上,陈伟其还被宫玉振教授圈粉。宫老师的《曾国藩管理方略》、四渡赤水等现地教学课程,更新了他的学习方法和时空观。当人们热议疫情等造成的不确定性该如何应对时,他说,如果把时间拉长到十年、百年甚至上千年来看,哪有什么不确定可言。“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今天的疑惑与困扰,历史已经写满答案。活学活用的他还依托长沙资源,发现了一条湖湘文化深度体验的旅游路线,让参与者先浸润历史文化,再卸下财富名利,来一次身心净化与内省之旅。
2013年在北大国发院读书之后,陈伟其给自己的企业制定了三个原则:即“知识不断流、管理不失控、文化不褪色”,并视之为长寿企业的关键密码。 这套密码的有效性还需要时间检验,陈伟其梦想未来能像《华为基本法》一样沉淀下来。未来,陈伟其校友说:努力精进自己,继续带领企业在专业、创新和严谨务实的道路上前进!
采访最后,记者问到,您是如何看待压力,特别是那样巨大的压力的?陈伟其校友说,压力其实是一种感觉——说出这句话,陈伟其校友脸上笑意盈盈、却也坦荡无畏。
采写:王志勤
编辑:王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