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首页
- 新闻
国发院学术下午茶系列讲座|袁晓如:从计算+文化角度讨论跨学科科研合作
发布日期:2025-05-01 12:00 来源: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下午茶讲座于每周一举办,下午茶讲座推出人工智能跨学科交流沙龙,由一位人工智能领域老师分享正在开展的研究工作,向师生们介绍AI领域的最新发展和技术革新,提供跨学科交流平台。自举办以来,该系列讲座得到国发院师生的广泛好评。2025年4月28日,第四期“人工智能跨学科交流沙龙”在北大国发院333会议室举办。本期的主讲嘉宾是北京大学智能学院研究员、长聘副教授袁晓如老师。袁晓如老师还是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研究方向主要为可视化和可视分析。在讲座中,袁晓如老师围绕可视分析、合作案例、选题及挑战等核心内容展开深入阐述。在可视分析理念上,袁晓如老师强调可视分析与常见算法的差异,致力于通过交互图引导人们参与数据理解,突破单纯依赖机器输出答案的传统模式。
丰富的可视化案例展示是本次讲座的一大亮点。袁晓如老师展示了团队参与的可视化项目和与其他科研领域的合作。针对特朗普的5万多条推文进行可视分析,从中挖掘出其言行与政策之间的关联,包括心态变化、对中国态度以及政策伏笔等重要信息。在中日古籍流传可视化研究中,与中文系老师携手合作,成功攻克不确定性分析展示的难题,该成果获得广泛认可并斩获相关奖项。彩陶花纹研究则另辟蹊径,将花纹作为高维数据处理,为考古界的溯源问题提供了创新技术支持方案,未来还有望建立专业数据库。此外,构建古籍可视化数据集的工作也在稳步推进,通过收集标注中外古籍图片,衍生出对艺术史、知识表达体系等多维度的研究。
关于跨学科合作选题,袁晓如老师特别指出,应聚焦对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避免单纯追求方法的新颖性,当然,跨学科合作并非一帆风顺。袁晓如老师坦言,工科与人文社科在对待技术发展不完美的容忍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如何更好地思考人机结合方式,成为跨学科合作亟待解决的关键挑战。|
在交流互动环节,国发院老师们也提出了AI与可视化技术在经济学研究领域运用的想法,如经济要素、经济结构和产业链的历史变迁。对于技术的局限,袁晓如老师用跑道做比喻,在已经规划好的完美赛道上,机器的速度远远高于人工的速度。但是在面对一座未开发的密林中,机器不容易前行,需要结合知识智慧开辟出道路和路径,机器才能根据指令去奔跑。这就是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合作的原因所在。
此次讲座为计算科学与经济学的跨学科合作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向,期待国发院师生可以与人工智能与计算机专业老师多多交流合作,开发出更多的跨学科研究成果。( 供稿:科研服务办公室)
国家发展研究院官方微信
Copyright© 1994-2012 北京大学 国家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5075号-1
保留所有权利,不经允许请勿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