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首页
- 新闻
国发院学术下午茶系列讲座|姚加权:人工智能赋能经济学:应用、展望及Python实现
发布日期:2025-04-02 04:47 来源: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下午茶讲座于每周一举办,本学期,为紧跟学科发展前沿,下午茶讲座推出人工智能跨学科交流沙龙,由一位人工智能领域老师分享正在开展的研究工作。自举办以来,该系列讲座得到国发院师生的一致好评。2025年3月31日,第三期“人工智能跨学科交流沙龙” 邀请到暨南大学金融学教授姚加权,姚加权教授是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士和理论计量经济学硕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金融学博士,研究方向包括金融科技、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经济学,学术背景横跨计算机和经济学两个学科。这次姚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讲座主题是“人工智能赋能经济学:应用、展望及Python实现”,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在经济学和金融领域的应用。本次讲座由国发院副院长、北大博雅青年学者,北大国发院经济学教授张丹丹主持。
首先,姚加权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在经济学研究中的三大领域。一是构造量化指标,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构造指标以开展实证研究;二是发挥机器学习算法的预测能力,以及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的预测能力进行辅助判断;三是研究人工智能经济学,即分析人工智能对经济的影响。
要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的应用,首先要提高其处理数据的能力,尤其是对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这四类另类数据的应用。文本数据来源广泛,包括上市公司披露、财经媒体、社交媒体等,可通过词典法、机器学习、大语言模型等进行分析。如通过对投资者在特定网站上所发帖子的分析,能获取真实的情绪指标以预测股票走势。情绪分析同样适用于图片数据和视频数据,目前视频数据的处理是通过转换为图片数据来进行分析的。对于大语言模型的应用,在金融领域,其可用于量化指标、模拟经济主体行为、文本生成与摘要、结合其他模型做预测等。姚加权教授还通过已对已有研究的介绍,阐述了人工智能在不同模块的分析应用中的实际情况。
姚加权教授指出,人工智能经济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研究人工智能对经济活动、理论、政策的影响,目前需要更多理论和实证研究。他提到,在微观层面可研究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消费企业、决策产业等的影响;宏观层面则关注对生产率、生产部分的作用。根据已有的研究和应用,姚加权教授对人工智能经济学给出了定义,即人工智能学是一项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对经济活动、经济理论、政策影响的交叉学科。它将人工智能作为一个工具研究对象和市场实验。应用经济学领域探索人工智能如何改变生产方式、市场结构及产业组织等经济要素,并探讨这些方式对商业模式、产业体系、经济增长、就业结构等的影响。此外,姚加权教授分享了自己结合自身经历编写专著——《Python经济大数据分析》,书中包含 21 个案例,能帮助经管学生快速入门算法,培养编程思维,新版将会增添当前人工智能的最新技术工具,帮助读者借助人工智能工具快速生成简单程序代码。
在讲座互动环节,现场师生积极提问,就经济学家在人工智能研究中的优势、大语言模型的幻觉问题、prompt 对大语言模型表现的影响等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姚加权教授认为经济学家的优势在于发现问题,将业务问题转化为技术问题。对于大语言模型的幻觉,可通过理论方法引入更多信息、分析逻辑链等加以改善。
本次讲座为师生们带来了人工智能与经济学交叉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深刻见解,拓宽了学术视野,激发了大家对相关领域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国家发展研究院官方微信
Copyright© 1994-2012 北京大学 国家发展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5075号-1
保留所有权利,不经允许请勿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