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首页
- 新闻
《财新网》黄益平:货币政策调整的最终目的是稳住经济
发布日期:2024-09-20 08:54 来源:
货币政策存在约束,但约束是相对的,最终是要把短期的经济稳住;若财政政策增加开支,央行交易国债的渠道目前已打开,可提供一定帮助。
在过去两年美国利率处于高位的环境下,降息恐令人民币汇率承压是一大担忧。
【财新网】“央行其实一直在说‘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就是指如果政策真正能把宏观经济的态势给扭转,其实不用太担心利差的影响。”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分析道。
2024年9月9日,黄益平在北大国发院举办的一场题为“中国经济的压力、潜力与定力”的研讨中做出如上表述。在与北大国发院教授张维迎、黄卓的对话中,黄益平分析,面对当前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应对无外乎两类措施,一是周期性的应对,二是结构性的应对,周期性的应对就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宽松一点,财政增加一些开支。”
“结构性的改革确实很重要。”他表示,不做结构性的改革,长期增长比较困难,但与此同时,不能否定周期性的政策也很重要。当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消费需求不强,转化成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企业没有订单。“如果企业没有订单,再好的政策环境、再乐观的人,也很难变得乐观。”
此时,财政、货币政策等周期性政策若能帮助提升一点总需求,“企业会有订单,可以开始生产,雇人发工资甚至提高一点收入,此时老百姓的收入就会增加,预期会改变。”黄益平续称,“周期性政策就是起到这个作用,它不是解决长期的问题,但如果短期都不行了,长期会怎么样?”
在过去两年美国利率处于高位的环境下,降息恐令人民币汇率承压是一大担忧。近期,美联储将于9月议息会开启降息已成为各方共识预期,对2024年年内降息幅度的预期目前在75-125个基点之间。
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是各方对降息的另一顾虑。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二季度末,银行业净息差为1.54%,与一季度持平但已处于历史低点。近期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对财新指出,日本银行体系的息差最低时达到过0.5%到0.6%的水平。日本央行时任行长黑田东彦曾在2016年表示,日本利率为零、且日本央行一直在推行QQE(质化及量化宽松)政策的2013年至2016年这三年,日本的利差在缩小,但是这三年中日本银行体系仍享有较高的盈利水平(参见《财新周刊》2016年第9期封面报道《黑田东彦:为了2%的通胀率》)。
如何看待上述两个约束以及当前是否还存在其他约束?就此,黄益平回应财新表示,上述提及的这两个因素已经比较清晰,“一个是汇率压力,一个是银行净息差,肯定是在货币政策尤其是利率政策调整的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从目前的情况看,央行其实是在稳步地降息、增加流动性,所以方向是很清楚的。央行自己也说是支持性的货币政策——原来我们一直叫稳健的货币政策。”
“但这里可能有两个问题。”他进一步表示,一是在支持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哪一个可能更有效些?“我觉得大多数人的看法是在这个时间点,财政政策的作用可能更直接,经常用的一个说法是‘就像一根绳,往回拉和往外推效果不太一样’。现在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是银行体系中流动性其实比较充裕,但是信贷需求不足,所以降息、增加流动性可能会有帮助,但对经济的支持作用我猜测可能是财政政策效果相对更大些。”
回到前述两个约束,他称,“这些我相信都是很现实的考虑,但是,最后要想货币政策调整最终的目的是什么。以汇率压力为例,有的人说美国的利率比较高,所以我们不能往下调。但是,央行其实一直在说的一句话叫‘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就是指如果政策真正能把宏观经济的态势扭转过来,其实不用太担心利差的影响。我说这个的意思就是,约束肯定是有的,但这个约束都是相对的,最终我们要做到的一点是,把经济——短期的经济给稳住。”
若财政政策增加开支,央行是否可以采取一些配套性的做法?黄益平就此表示,现在央行已经在交易国债,实际是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的,目的就是保持金融市场稳定。■
文|财新 王力为
本文已经财新网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