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典礼演讲| 黄炜:回归的意义

发布日期:2024-06-26 01:27    来源:

题记:2024年6月22日上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暨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2024届毕业典礼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举行。本文为北大国发院黄炜副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在典礼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齐聚一堂,共同见证2024届毕业生的人生高光时刻。作为国家发展研究院的一名教师代表,能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得以见证大家的成长与蜕变,我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

首先,我要向在座的每一位毕业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经过几年的努力,你们终于迎来了丰收的季节。大家的成长和进步,是对我们所有教师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北大的未名湖、博雅塔和承泽园的古亭,都见证了大家的变化与成长,也见证了所有人的不变与坚守。

作为一名从海外回归的学者,一名毕业而回归任教的校友,一名半辈子都和回归分析打交道的研究者,今天,我想用“回归”这个主题,与大家分享几点期许和愿景,希望它们可以在未来旅程中,帮助大家找到引领和方向:

第一,愿你们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回归自我,勇于改变。计量的回归分析告诉我们,通过观察过去的数据,我们可以预测未来的趋势。然而,正如我们的人生一样,这些模型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不断地修正和优化。16年前,我也曾作为一名本科毕业生,面临着从物理学转向经济学的挑战。我也有过纠结和惶恐。但,正是这种敢于尝试和改变的勇气,让我不断前行。而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回归自我,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应对外界的万千变化。

第二,愿你们在纷繁芜杂的时代中,回归本源,坚守初心。变革是前行的动力,但只有回归初心,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我的求学与教学的十数年生涯,跨越了不同的国度和文化。但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我始终坚守的初心就是用国际化的视角和科学的方法解答中国独有的问题与挑战。依然记得,在国发院硕士毕业留言册上关于未来愿望的一栏中,我写下的是:“回到国发院教书”。在海外飘荡了十数年,我终于回来了!两年前,我入职北大,进入国发教师群那一刻,我的微信就被“欢迎回家!”这四个字刷屏。那时的我,感动而坚定地相信,我在人生递归方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不动点。

第三,愿你们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回归社会,报效祖国。这不仅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使命。依然是16年前,我也曾坐在大家的位置,聆听林毅夫老师的演讲。就是在这个讲台上,林老师说到北大人应当有“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追求。作为国发院的老师,我有责任将前辈经济学者的精神传承给大家,是以“承”。而大家,作为国发院的校友,有责任将所学回馈社会,泽被大众,是以“泽”。在一“承”一“泽”之间,我们都在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推动国家的发展,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添砖加瓦。这样,我们便共同完成一个研究项目,名为“承泽园的正外部性:来自国发院毕业生的证据”。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你们即将结束在北大、国发院的一段旅途,踏上新的征程。这对于大家来说,是重要的人生转折点。这些变与不变,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与考验。《菜根谭》有句话说道:“宇宙内事要力担当,又要善摆脱。不担当,则无经世之事业;不摆脱,则无出世之襟期。”愿大家在未来的旅途中,既能勇敢地担当起时代的重任,又能优雅地摆脱无谓的纷扰。愿大家的人生之路,既有波澜壮阔的探索,也有宁静致远的思考。

在未来的日子里,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请记住大家曾在国发院共处的时光。无论你们走得多远,飞得多高,都要记得“回归”——回归初心,回归本源,回归这片曾经培育你们的土地。愿北大的精神和国发院的教诲始终陪伴着你们,成为你们前行路上的灯塔。

最后,再次祝贺2024届的全体毕业生。愿大家在变化中成长,在不变中成就!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大门会随时为大家敞开,欢迎大家常回来看看,回归国发院,回归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谢谢大家。


分享到: